APP下载

增绿减霾:青少年环保教育新载体

2014-02-02金陶胜付雪梅

中国共青团 2014年5期
关键词:植树颗粒物青少年

文 / 金陶胜 付雪梅

增绿减霾:青少年环保教育新载体

文 / 金陶胜 付雪梅

专业背景:灰霾中的主体污染物是PM2.5,其来源广泛、成分复杂,相应地控制减排是一项复杂工程。树林具有降尘作用,尘土降下来,落在地表,因林内风速小,很难再次飞扬到空中。同时,林木高大的树干和稠密的树冠,能改变风速和风向,对PM2.5有很大的阻挡和过滤吸附作用,当含PM2.5量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PM2.5会迅速下落沉降。同时,林木的高蒸腾速率也可以增加周围环境中的湿度,增加PM2.5的水分含量,有助于加快PM2.5的沉降。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声。日前,为发挥团组织动员优势和青少年开风气之先的特点,发动京津冀晋蒙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参与京津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团中央、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决定开展“京津冀晋蒙青少年增绿减霾共同行动”。

植树护绿助消雾霾

现在公众关注的雾霾主要是PM2.5(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米以下的微小颗粒物),它是由烟尘、粉尘及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等颗粒物以及水滴叠加形成的。PM2.5的来源从大的方面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沙尘暴等)、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细菌、植物排放、森林大火等。人为源主要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种。固定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颗粒物,如发电、炼钢、石油化工等各种工业过程、取暖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均会向大气输送大量的颗粒物。流动源主要为交通源产生的尾气中的颗粒物,这些通常称为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的形成过程为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指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之间可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等转化生成二次颗粒物,实现气体到粒子的相态转换。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颗粒物是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大气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其中又以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亡。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针对空气污染问题的防治,国外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上世纪中叶,美欧等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累积造成的大气、水、垃圾等环境污染和公害日益加重,促使人类开始关注和反思环境问题,环保浪潮开始席卷发达国家。1970年,美国民众发起首个世界“地球日”活动,超过2000万美国人参与到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性环保运动中,这也促使美国《清洁空气法》重要修订案在当年得到通过。此后,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非政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在全世界已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目前在中国,雾霾等污染对人们健康和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全社会应当借鉴国际经验教训,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精神,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动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清洁能源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从源头排放和末端治理等方面采取各种节能减排的措施,来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民众自身预防雾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过滤法、水吸附法以及植物吸收法等。其中植物吸收法是利用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吸附PM2.5,产生有利的气体。

森林和植被是地球之肺,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它们承载生命、美化生活。一般认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具有除尘、杀菌、降温、增湿、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生态效益,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出路。

单个植被对颗粒物的吸附净化作用是相对比较微弱的,但如果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植被覆盖率达到60%或70%以上,一般能看到较为显著的效果。以杭州为例,在西湖周边的林区局地,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污染指数明显降低、空气清新,而在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城区,空气污染与大部分城市一样,雾霾天气时有发生。由此可见,通过植树改善颗粒物对大气的污染需要一定的规模面积。

总之,植被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一个持久的、大规模、长时间的过程。植树护绿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绿树助我们消解雾霾。

青少年是环保实践的重要力量

消除雾霾、改善空气需要政府层面的诸多有关减排控制的管理措施,而于我们个人而言,生态环保应当从自身做起,为空气净化贡献绵薄之力。可以通过在周围或者公共区域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来改善自己周边环境。

青少年在生态环保实践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生态环保实践的重要力量,是富有活力、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群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几年频发的雾霾天气说明环境开始恶化,特别是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问题对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存都造成了威胁,对我们的出行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青少年中普遍树立环保意识,鼓励动员他们参与到植树护绿活动中去,从自身做起,开展形式丰富的增绿减霾活动,共同维护并努力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青少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增绿减霾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他们也是生态环保实践活动的重要力量。开展各种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将有效地增强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进而带动生态环保理念在全社会的形成与传播,加强社会宣传。青少年接受环保理念后,他们的行动力会更强,作为较早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的积极分子,他们会把生态环保意识率先转化为具体的生态环保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自身的生态环保实践行动往往会感染周围人群,对周围的社会人群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更多的人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投身到生态环保实践活动中,使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开展增绿减霾共同行动的建议

建立植树护绿实践基地,努力把植树减霾活动打造成推动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的有效载体。

通过广泛开展身边增绿、“线上认养、线下植树”、美化家园行动、青少年生态实践基地建设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青少年植树护绿意识。使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到植树减霾中来,从中受教育、长智慧。实践基地是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的生动课堂。如植树节期间,团组织可组织青少年参加营造“青年林”活动;也可以在学校利用不大的空间,建立“小小绿树林”等。

创建“绿色校园”,加强对青少年植树减霾活动的宣传教育。团组织可以把“创建绿色校园”作为对青少年进行增绿减霾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各类校园中开展 “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增强学校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丰富学校环境教育内涵,营造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教学环境,培养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风尚,打造环境优雅美观、校园文化内涵丰富的崭新面貌,逐步形成“绿色校园”和“绿色理念”的新意识、新观念,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热爱环境、保护生态,养成绿色环保的文明行为。

丰富主题实践内容,对青少年进行增绿减霾的专题教育。团组织可与宣传、教育、环保部门合作,利用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推出环境保护主题,实施环保文明工程,组织生态环境论坛,开展生态环境巡回报告,举办环保电视大奖赛,进行环保警示教育活动,召开环境保护表彰大会等,组织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碳排放兑换等实践活动,不断强化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利用植树节等节点,开展植树减霾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培养教育青少年牢固树立植树减霾理念。

拓展社会实践范围,对青少年进行生态环境集中宣传教育。

团组织可加强生态环境社会综合实践方案制定与实施,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博览会、环评会、环保社团、环保志愿者行动;举办环保征文、书画、歌咏、摄影比赛等植树减霾、绿色生活环保实践与调研活动,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用活生生的现实教育,加深学生对环保的印象,培养增绿减霾意识,倡导和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可在青少年中开展演讲、知识竞赛、评选绿色使者、观看影视公众教育片、普及环保知识和科学“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动员和带领青少年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和农村,在宣传中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在实践中推进环保行动。引导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强化青少年节俭节约意识,并向社区周边拓展,大范围宣传生态环保理念,以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带动周围社会人群的参与,最终带动全社会爱绿护绿植绿的环保行动。□

(作者金陶胜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付雪梅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植树颗粒物青少年
道路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骑行流的相关性研究
青少年发明家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植树鸟的来信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
植树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关于环境领域英文符号PM2.5 中文名称的建议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