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吕梁地区马铃薯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2014-02-01

中国蔬菜 2014年3期
关键词:切刀薯块块茎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山西太原 030006)

山西吕梁地区马铃薯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王拴福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山西太原 030006)

山西吕梁地区多是贫困老区,山地多、气候冷凉。利用当地现有的温室、大棚等设施,选择适宜的早熟品种,进行马铃薯大棚早熟栽培,可在6月下旬至7月收获上市,正值市场马铃薯销售淡季,售价高、经济效益好。

马铃薯是山西吕梁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但种植模式单一,以中晚熟种植为主,在9月底集中收获上市,经济效益较差,甚至还经常出现卖难的问题。利用当地现有的温室、大棚等设施,进行马铃薯大棚早熟栽培,可在6月下旬至7月收获上市,此时正值马铃薯销售淡季,售价高、经济效益好,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60~70 d(天)的早熟品种,如荷兰的费乌瑞它和国内的早大白、中薯8号。因早熟品种退化快,要求选用的种薯级别高,费乌瑞它要选用原种级别,其他国内早熟品种应选用一级良种以上的脱毒种薯。

2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忌连作地块,避免选择前茬种植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茬口的地块。

3整地施基肥

2月下旬应及时扣棚膜提高地温,当棚内土壤解冻后及时整地,深翻耙细,有条件的地区应秋季深耕,耙耱整平保墒。施肥量可根据地块肥力进行配方施肥,一般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3 000~5 000 kg、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50 kg、硫酸钾20 kg作基肥。有机肥可结合整地撒施,化肥可在垄行条施。

4种薯处理

4.1 切块催芽 种薯通常在播种前20~30 d(天)(2月中下旬)出窖,置于室温15~18 ℃、散射光条件下催芽,湿度保持在80%左右为宜,种薯堆放不宜太厚,以2~3层为宜,否则下部块茎的芽细长,不利于播种。催芽过程中薯块要常翻动,以使幼芽均匀粗壮,并随时剔除病薯、机械损伤、畸形或冻伤的薯块。播种期前2~4 d(天)、芽长约0.5 cm时即可切块。切块要充分利用顶芽,对于小薯块可直接通过薯顶纵切成两块;大薯块从尾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状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的正常管理,7月中上旬可采收上市,比露地葡萄早上市一个月左右。二是秋延后栽培。早春盖帘遮光降温一直延续到4月底、5月初,葡萄始发芽后揭帘进入正常管理,10月中下旬开始夜间盖帘保温,葡萄成熟后采取挂枝保鲜的方法,将采收期延迟到元旦上市。葡萄定植后到第2年略有产量,第3年进入结果高峰,每667 m2产量可达3 000 kg以上。利用大棚开展反季节果树栽培,生产的产品弥补了市场间隙,可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利用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科学利用非耕地资源,积极发展反季节果蔬生产。利用较低的建造成本,实现高效的产出规模,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在生产上得到了快速推广。目前,临泽县已建成示范推广面积110 hm2(1 650亩),并已辐射推广到周边县区。部一切为二,每块必须保持1~2个芽眼,每块质量30~40 g为宜。如薯块太大,可先切去种薯尾部无芽眼部分,然后按上述方法切块。为防止病薯的病原体通过切刀传染给健康种薯,应注意对切刀进行消毒。一般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水溶液作消毒液,每人准备两把切刀轮流使用,一把切刀切种,另一把切刀浸泡在消毒液中待用,定时更换,若发现病薯、症状可疑的薯块,应立即剔除,并把切刀擦拭干净后消毒待用。切好的薯块放在通风弱光处晾晒2~3 d (天),待伤口干燥愈合后即可播种。

4.2 药剂拌种 为了避免种薯带菌造成苗期黑痣病、干腐病的普遍发生,以及土壤中的土传病菌侵入薯块造成薯块腐烂影响出苗和烂母,药剂拌种防治效果较好。可在切块后用滑石粉2 kg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 +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100 g +15%农用链霉素2 g混合后拌薯块100 kg,也可在播种前使用70%吡虫啉(高巧)湿拌种剂20 mL +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0 g喷雾拌薯块100 kg,于苗期防治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和二十八星瓢虫等效果较好。

5适时播种

在3月中下旬、棚内10 cm深土壤温度达到7~8 ℃时播种。采用宽垄双行种植,以120 cm宽做垄,垄高20 cm,每垄播种2行,垄上行距40 cm,株距25 cm左右,播深10~12 cm,每667 m2播种4 500株左右。播后选用幅宽100 cm的地膜覆盖垄面,覆膜时要求做到膜平膜紧,紧贴垄面,两边用土压实,有条件的可在膜下铺设滴灌带或微喷带。

6田间管理

6.1 破膜放苗 一般播种后15~25 d(天)出苗,出苗前发现苗顶土后应及时破膜放苗,避免幼苗在膜下被烫伤,放苗后将膜口用土压严封实。

6.2 温湿度管理 早熟品种生长期仅有两个多月,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出苗前,以增温为主,不通风换气。由于该地区海拔高,春季夜温低,昼夜温差大,出苗后苗期棚内温度、空气湿度的调控非常关键。白天棚内温度不宜超过28 ℃, 夜间不宜低于12 ℃。具体管理措施:早晨太阳升起后,如棚内出现雾气,应开小风口透气排湿,随后关闭风口增温;上午温度升至25 ℃以上时,逐步拉大风口通风换气,避免温度太高时突然拉大风口降温,造成冷风闪苗;下午棚内温度降至23 ℃以下时,及时关闭风口保温;夜间棚内应注意防冻, 如遇降温可在大棚四周覆草苫防冻。随着气温的上升,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当棚内夜间温度稳定在15 ℃以上时,可打开风口昼夜通风。

6.3 中耕培土 齐苗后可结合浇水在垄沟浅中耕1次;出苗后20~25 d(天)可深中耕1次,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同时揭除地膜,在现蕾期再中耕和培土1次,尽量多培土、培高垄,形成方肩大垄,增加结薯层,防止薯块露头变绿。

6.4 水肥管理 苗期一般不追肥浇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即可。如墒情不足,可顺垄沟小水快浇,不可大水漫灌,以免降低地温,增大棚内湿度,土壤见干见湿后及时浅中耕。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对肥水需求大增,土壤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现蕾期结合培土,在垄侧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铵10 kg、硫酸钾10 kg。进入块茎膨大期,根据长势可叶面喷施2~3 g·kg-1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如膜下铺设滴灌带或微喷带,可结合灌溉进行水肥一体化追施含多种微量元素的水溶肥,现蕾期可施用水溶肥(N∶P∶K为20∶20∶20)1次,每667 m2用量为1 kg,薯块膨大期施用水溶肥(N∶P∶K为15∶15∶30)1~2次,每667 m2每次用量为1 kg,结薯后期至成熟期控制浇水,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

7病虫害防治

应控制棚内湿度,避免棚内出现高湿低温现象,以减少病害发生。如出现晚疫病症状,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间隔7 d(天)喷1次,连喷2~3次。在收获前2周停止喷药。

8收获

正常收获在6月下旬植株叶片开始变黄、块茎逐渐成熟时进行,但大多时候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收获。收获前2~3 d(天)先割掉地上部茎叶运出田间,以减少块茎感染带病。收获的块茎要进行晾晒,同时剔除病烂薯和伤薯,按大小分级装袋。

王拴福,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推广工作,电话:0351-7036148,E-mail:wsfsxty123@163.com

2013-12-05;接受日期:2014-01-09

猜你喜欢

切刀薯块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卷烟机水松纸切刀调校方法
内框纸U型切刀装置对提高烟包小盒质量改进与运用
水下切粒机切刀更换与端面跳动精确测量方法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岛中含湖型截面的环切刀轨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