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建造技术及高效种植茬口
2014-03-13
(甘肃省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泽734200)
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建造技术及高效种植茬口
梁顺有 兰吉彬 丁明元 谢国栋
(甘肃省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泽734200)
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投资少、易建造、好管理、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每667 m2投资约4万元,相对于日光温室而言,节省投资55%左右,土地利用率提高50%,经济收入与日光温室基本相当。
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与节能日光温室相比,具有投资少、易建造、好管理、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等诸多优点,是一种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益的非耕地设施农业类型,为缓解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与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发挥了作用。甘肃省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北纬38°57'~39°42'之间,海拔1 380~2 278 m,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每667 m2投资约4万元,相对于日光温室每667 m2节省投资5万元。利用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进行蔬菜周年生产,平均可实现经济收入3.8万元,基本上与节能日光温室相当,达到当年建造、当年见效、当年收回成本的建设目标。
1建造技术
1.1 设计参数 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跨度19.5 m,长度随地形南北延长或东西延长均可,一般以50~100 m为宜。脊高3.8 m、龙架 (单面) 长10.5 m、间距3.5 m,材质选用国标Φ60 mm钢管,混凝土标号200#(图1)。
1.2 建造要点 大棚建造前,应先确定零水平线。为提高大棚整体稳定性,在大棚两侧就地取材建高3.6 m、厚1.0 m、长19.5 m的山墙,山墙正中预留宽1.2 m、高1.8 m的进出通道门。 建造时,在大棚中线两侧75 cm处对称栽立后立柱,立柱用混凝土制作,规格为10 cm×15 cm×400 cm,立柱间距1.75 m,立柱埋深0.3 m。立柱底部用预制的底座衬垫并用混凝土加固,上端用国标Φ60 mm钢管焊接相连紧固成横梁。龙架下端安装在预先制作好的底座预埋件上,上端与钢管横梁平整焊接,其上每隔50 cm布设一道撑杆拉线。龙架间距3.5 m,中间每隔70 cm绑扎撑膜杆构成整体骨架。大棚组装好后,在横梁上面覆盖预制的155 cm×50 cm×5 cm混凝土板,便于屋顶劳作,增强大棚的抗风能力,保持稳定。屋顶做防水保温处理。
大棚用于生产时,上下设置防虫网和通风带,棚膜采用两幅上膜法,即:先在屋顶两侧各覆盖幅宽2 m的通风膜,再覆盖幅宽10 m的高效三防膜。棉帘采用加厚抗拉防水帘,长11.5 m,采用前屈伸臂式大棚卷帘机卷帘。棚长大于100 m时,应考虑增加卷帘机。压膜线采用“S”形拉线法,保证紧固棚膜。
2性能特征
2.1 管理便捷,利于机械化 大棚采用高屋脊、大跨度、圆拱形设计,种植面无立柱、拉筋等支撑构件,大棚底角和屋顶预留通风带,便于温湿度调控,棚内视野开阔,大棚中间有操作便道,方便小型机械作业。大空间的设计,适合于设施蔬菜、果树、葡萄等果蔬的促成栽培,利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2.2 建造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 大棚既可用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生产,也可用客土栽培的方式进行生产。相对于日光温室而言,取消了后墙体、屋顶保温层、土地复垦等施工环节,减少了后墙体、温室遮光带等部分的占地面积,每667 m2节省投资55%左右,土地利用率提高约50%。
2.3 产出效益好,适于规模化种植 河西走廊冬季寒冷,极端最低温度可达-28 ℃,正常年份冬季最低温度在-23 ℃左右。经观测,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棚内夜温≤5 ℃的时间出现在12月下旬,夜温≥5 ℃的时间再次出现在翌年1月底,前后约有40 d(天)的时间室温低于5 ℃,此阶段不能用于果菜生产,但这期间可以利用日光温室工厂化育苗弥补生产上的不足。在2月初气温回升后定植下茬作物,仍可与日光温室早春茬相对接,比普通大拱棚早定植45 d(天)左右,种植效益较为突出,为大面积连片多茬种植蔬菜作物提供了便利条件。
2.4 安全稳定,抗逆能力强 大棚骨架材料以钢管、混凝土为主,提升了大棚抗风、抗雪、抗压性能。同时,室内蓄热空间大,缓冲性强,可提高大棚防寒保温的能力,有效降低冬季连阴雨雪天气的危害,进一步提高了大棚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2.5 易推广,便于新技术新产品的集成组装 优化的棚型设计和开阔的耕作空间,有利于集成组装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自动卷放帘系统、自动通风、物联网等实用新技术、新产品,可提高大棚的自动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图1非耕地外保温双列式钢架大棚示意图
3高效种植茬口模式
3.1 西瓜—番茄—西葫芦三种三收模式 选择抗裂京欣、碾丰10号等早熟西瓜品种,在1月上中旬开始育苗, 2月初大棚开始升温前做好定植前的准备工作,2月中旬适时定植西瓜,3月下旬做好留瓜选瓜工作,五一前后成熟集中上市。番茄选择有限生长类型的艳红等早熟品种,3月中旬育苗,5月初西瓜拉秧后及时耕翻起垄定植,加强肥水管理,适时辅助授粉,于7月底至8月下旬完成收获。西葫芦选择冬玉、法拉利等品种,8月初育苗,8月底定植,9月下旬始收,10月初夜间盖帘保温,可收获到12月中下旬气温下降为止。该茬口利用五一节假日市场和深秋季节大众蔬菜供应不足的市场间隙,适时定植抢占市场,从而获得高产高效。另外,还可采用春大白菜—夏番茄—秋西葫芦、春西葫芦—夏娃娃菜—秋甜(西)瓜等模式,利用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季节差,同样可以实现高收益。
3.2 辣椒(茄子)—黄瓜二种二收模式 以早熟、抗病的陇椒3号、陇椒5号为主栽品种,于12月中下旬开始育苗,翌年2月中旬开始定植,4月初始收,6月中下旬开始培育红辣椒,至8月中下旬将红辣椒一次性采收结束。黄瓜选择抗病、高产的水果型黄瓜或津优33号、冬冠605等品种,7月底、8月初采用嫁接育苗,8月底辣椒拉秧后及时整地施肥起垄定植,9月底始收上市,注意防治病虫害和夜间保温,直至收获到12月中下旬气温下降为止。该茬口的特点是抢占日光温室蔬菜和大田蔬菜之间的供应差,进行规模种植,批量生产,从而获得高产高效。符合这种特点的种植模式还有春豇(架)豆—秋西葫芦、连茬番茄等。
3.3 大棚葡萄(桃、李)等设施果树栽培 葡萄选用优质红提,4月底、5月初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植水,注意培养树形和结果枝组,待秋季叶落夜间温度降至3~5 ℃时,覆膜盖帘进入反季节管理。翌年管理方式有两种。一是春促成栽培:1月底、2月初开始揭花帘缓慢升温,然后进入葡萄
梁顺有,农艺师,主要从事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E-mail: lznyjlsy@163.com
2013-12-12;接受日期:2014-02-10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