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约束促进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1
2014-02-01罗高来曹凤中
罗高来 刘 昕 曹凤中
(北京能环科技发展中心(EED),北京 100025)
以环境约束促进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1
罗高来 刘 昕 曹凤中
(北京能环科技发展中心(EED),北京 100025)
基于长三角地区钢铁行业发展案例研究,本文小结了该地区钢铁行业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阐述了环境约束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提升环境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理念。
环境约束;钢铁;产业升级
前言
当今世界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与此紧密联系、高度契合,这就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把握和统筹解决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钢铁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钢铁产业发展的环境约束也要符合这一大趋势。
1.钢铁行业的发展与环境约束
与所有工业行业一样,钢铁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是市场。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社会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市场需求日趋旺盛,于是生产与投资迅速跟进,整个经济随之进入快速增长期。受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钢铁成为热点、焦点行业,市场的力量得到爆发式的释放,推动了行业高速发展。1979年的钢产量(指粗钢,下同。)仅为3448万吨,到1996年,在短短的17年里,我国年钢产量增加三倍从而过亿吨2启韬资讯http://blog.sina.com.cn/querytown(2010.08.10):1950.2007年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此后至2013年的第二个17年期间,钢产量又奇迹般地几乎翻了三番,达到7.8亿多吨3中国行业研究网www.ChinaIRN.com(2013.12.24)。,并且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但钢铁行业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将生产成本外部化,从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强力消耗能源和资源,严重向环境排放污染。例如,2003年我国吨钢综合耗能为770千克标煤,而日本同期是656千克;2004年我国冶金系统平均吨钢消耗新水11.15吨4我国钢铁企业水平相差很大,上海宝钢2004年的吨钢消耗新水仅为4.08吨。,同期,欧洲阿瑟勒(Arcelor)钢铁公司吨钢耗水只有
3.74吨,韩国的浦项是3.81吨5以上数据摘自“国内外钢铁企业能耗及环保指标比较研究”,Em Tech MIT世界新兴技术峰会暨竞争情报上海论坛(SCIF):www. istis.sh.cn/list.aspx?id=2653。;2010年我国重点统计企业之外的1.92亿吨钢产量,吨钢排放二氧化硫5.34千克、烟粉尘5.1千克6我国钢铁企业水平相差很大,重点统计企业(2010年钢产量4.35亿吨)2010年吨钢排放二氧化硫1.53千克、烟粉尘1.1千克。,而日本新日铁公司于2009年吨钢排放二氧化硫就已达到0.44千克,2009年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吨钢排放烟粉尘0.42千克、韩国浦项0.14千克7以上数据摘自“钢铁环保欠了哪些债?”新华网WWW.NEWS. CN,2013年3月18日(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报》)。。可见,我国钢铁工业这一发展模式,其产业越发展,规模越大,对环境的危害越严重。
钢铁行业这一时期的迅猛发展突破了产业所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冲溃了我们的环境约束。这表明,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这一社会公共物品的消费行为调节失灵。
2.钢铁行业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目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主要的,一是国内连续三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所有工业行业面临包括环境在内各类资源短缺的巨大压力;二是当今中国虽已是世界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三是技术创新不足,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缺乏,多数企业缺乏竞争力;四是成本不断增高,利润渐趋低微,许多钢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营难以为继。
必须破解这些发展瓶颈,加速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使之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虽然上述这些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因素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但又是多样的,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必然是多路径的。主要升级路径有:
2.1 落后产能的淘汰
面对落后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淘汰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成本效益差的钢铁技术、产品及其企业,是钢铁行业产业升级首当其冲的举措。
2.2 有望优化组合产能的整合重组
在市场需求不足、产能增长过快及由此带来价格低位、原燃料高位波动等因素影响下,虽然利润持续下滑,行业发展低迷徘徊,但这也正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削减落后产能的适当机会。
2.3 创新高端技术和产品引领升级
产能过剩的低端产品,国内市场已饱和。但随着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所需的高端产品,如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钢结构住宅用钢、城镇交通能源等设施建设用钢、高强度轻量化的汽车用钢等,市场还有相当的增长潜力。
我国目前的钢铁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使得它们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难与世界钢铁巨头抗衡。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和产品向ECO8ECO为Ecology(生态)、Conservation(节约)、Optimization(优化)三词的合成,表达了节能环保的绿色设计和研发理念。转变,进一步优化流程,继续提高连铸比,努力提高铁水预处理比与精炼比,使钢质纯净度有较大的提高,调整钢材品种结构,开发新的超细晶粒、高纯洁度、高均匀性的新一代钢铁材料,提高国产钢材市场占有率,扩大先进装备的比重,使大型钢铁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水平,将中国钢铁行业做大做强,既可开辟广阔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又能进一步满足国内市场的新增需求,不但解决产能过剩之困,而且实现良性发展,是钢铁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进程。
2.4 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后金融危机时代表明世界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业已过时,传统的高消耗、重污染,依靠外延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一场全球性绿色经济革命已经开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目标。
我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升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钢铁个体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倒逼机制下实现绿化转型升级;二是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导致整条钢铁产业链的绿化升级;三是包括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协同处理等各相关环节的整个循环经济圈的绿化升级。钢铁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可能分别前进在不同的阶段。
3.以环境约束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尽管市场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作用,但环境约束也不是完全被动而没有作为的。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与市场机制联手,环境约束对包括钢铁
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的产业升级都能够并已经发挥不可或缺的引领、影响和促进作用。
3.1 环境约束分类施行,全方位促进产业升级
对改造升级困难的企业,实行强制淘汰机制。面对一方面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局面,必须用重典、出重拳,以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强制淘汰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并严防落后产能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对新进入企业,实行严格环境准入机制。对新建厂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决不允许厂家未批先建或边批边建,确保规范的监督性监测,加强环评后评估的法律有效性。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厂必须进产业园,统一监管。没有产业园的地区,要按当地的生态功能区要求建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现阶段我国突出的问题是有重典、缺重拳。监管能力缺失,标准执行不到位。仅靠政府监管远远不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力量,例如污染监测的市场化,污染企业信息的公开化,以及相应的税费、信贷奖惩措施等。
无论淘汰升级无望的旧企业,还是批准建设新企业,破解地方保护主义的障碍是一大挑战。因地制宜地提高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的权重是有效措施之一。
对有望优化升级的企业,实行整合机制。
行业发展的低迷期也是顺势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动市场对企业优胜劣汰的机会期。
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与其称为产能过剩,不如说是技术水平低下、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过剩。产能过剩或许可以通过市场需求的增长予以消化,但取缔落后企业要难得多。解决企业过剩的最好办法是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产业整合,造就产业领袖企业,由产业领袖企业主导产业秩序、平抑市场波动、推动产业升级。
我国钢铁产业运行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产业整合的驱动力也就存在差异。在我国钢铁产业正处于成长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钢铁产业整合的驱动力不仅来自于市场约束的生存竞争和企业扩张的内在冲动,而且更多地来自于资源约束、节能减排、外资并购压力、产能过剩、集中度过低、产业政策等综合因素。基于资源约束和钢铁产业的负外部性,政府必须推动钢铁产业整合。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整合的市场环境不成熟,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实现高能耗、高污染钢铁行业的整合,势必周期过长,而伴随的是资源持续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政府推动钢铁产业整合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条件下,我国钢铁产业整合在市场和政府双驱动下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是较为合适的整合模式。宝钢整合八一钢是这一整合模式的范例。
相关政府部门应协同联动,尽早制定并有效实施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高度融合的产业整合政策,推动钢铁产业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目标的由产业组织整合、产业链整合到产业空间整合的优化升级。
对行业中的先进企业,实行激励机制,促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在市场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
如前所述,我国钢铁行业内部各企业的发展很不均衡,重点统计范围内、外的企业在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环境友好、运营绩效等各方面指标相差很大。我国钢铁行业要想做大做强,除了强制淘汰落后产能、整合重组有望发展升级企业,还必须特别重视激励诸如上海宝钢那样的先进企业,通过它们的不断创新,引领整个行业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逐步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份额。
要不断完善对这些先进企业的对外投资、融资、信贷、贸易等激励政策,促进它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其内部创新驱动,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尽早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
3.2 推行循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即对整体行业,推行绿色转型升级。
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宣告了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过时,必须转变。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复苏缓慢、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压力加大是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传统的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依靠外延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实现经济强劲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全球性绿色经济革命正在拉开序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领域内的新趋势和新潮流,是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目标。
钢铁行业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和低端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规模大但国际竞争力不强,资源消耗高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产品性能质量低端而企业利润微薄,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促进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向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层面的创新驱动转变,将行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升行业发展的内力。
为顺应全球经济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实行循环经济是我国钢铁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标准,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4.大力提升环境生产力,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4.1 环境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更大的完整系统:环境—经济系统。一方面,在环境—经济系统中,经济和环境互相影响。生态环境系统向人类经济系统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和水资源等)以及各种服务(如生命支持服务、舒适性服务等);同时,经济系统也影响着生态环境系统,进入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最终作为副产品或残留物又回到自然界。另一方面,这个系统中的两个方面,经济与环境又是互为制约的。如果没有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与服务,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将无法运行;同时,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过量的资源以及排放过量的残留物,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消纳能力,生态环境系统就将受到破坏,从而大幅降低甚至失去向人类及其经济系统提供所需资源和服务的能力。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纷纷反思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即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的有机契合,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发展道路。
在此形势下,“环境生产力”的理念应运而生。环境生产力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既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也包括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还包括政府和社会对环境的管理与协调,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究其本质,环境生产力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与经济系统密切相关,又超出经济系统的尺度,涵盖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力量。
环境生产力代表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持续力,是其他领域竞争力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当前,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环境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异常艰巨,努力提升环境生产力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途径、突破发展瓶颈、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和新平台。谁的环境生产力水平高,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4.2 提升环境生产力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
环境生产力问题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各国只有在携手共同应对诸多全球环境问题时,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加快进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才能有效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国际竞争中争取更大的利益,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当然,在全球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持续强化。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在应对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全球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对世界各国而言,在当前形势下,不论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还是谋求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共生与转型协调共进,环境都在全球议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各国政府必须要有智慧和勇气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的束缚,朝着人类追求的国际合作、集体安全、共同利益、理性磋商的方向发展,大力提升各国环境生产力,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更有保障。面对当今环境与发展问题,要以全球视野观察分析,用发展眼光把握处理,从战略层面谋划解决,积极探索有效的环境保护道路。
环境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与以往相比,当代国际竞争的主体、性质、方式、范围和程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新的特点。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体,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当前,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围绕着环境问题在展开激烈的竞争和博弈,许多国家把如何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作为参与外交以及国际竞争的
重大筹码。在此背景下,环境生产力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环保产业和环保技术直接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领域,环境保护成为国际竞争和合作的主阵地。同时,随着世界贸易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国家频繁使用环境壁垒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维护和增强其竞争力的目的,提升环境生产力就成为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3 大力提升环境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经济转型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的转变。绿色经济转型则要求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支撑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环境保护和防治技术。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领域内的新趋势和新潮流,是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目标,许多国家将绿色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走向复苏的关键动力,争先出台各类绿色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举措,大力开展各类绿色技术创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各国迫切地发展绿色转型任务,迫切要求各国大力提升其环境生产力。
提升创新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展发展空间,改进消费模式,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上,以节能环保优化经济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从绿色经济的内涵和目标看,提升环境生产力水平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助推器和重要突破口,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领域,环境生产力的多种手段和工具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
此外,提升环境生产力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倒逼作用。将环境生产力中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经济转型上来,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项目,将宝贵的环境容量留给那些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效益好的项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环境约束是环境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所述的环境约束对钢铁行业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导向和促进作用,表明提升环境生产力对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950—2007年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启韬资讯http:// blog.sina.com.cn/querytown(2010.08.10).
[2] 中国钢铁产业协会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 中国行业研究网.www.ChinaIRN.com(2013.12.24).
[3] 马春.国内外钢铁企业能耗及环保指标比较研究.Em Tech MIT世界新兴技术峰会暨竞争情报上海论坛(SCIF):www.istis.sh.cn/list.aspx?id=2653.
[4] 李新创.钢铁环保欠了哪些债?中国环境报.2013年3月18日.
Research on the Steel Industry upgrading with constraints of environment
Luo Gaolai Liu Xin Cao Fengzhong
(Beijing Energy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025)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industr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ath dependence of local steel industry upgrading, clarifed 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n steel industry upgrading, and then the idea of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productivity and driving an economy green shift was suggeste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steel;industry upgrading
X3
A
1674-6252(2014)02-0005-05
1.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地区钢铁行业产业升级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