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回收系统的社会评价方法
2014-01-31王宇平
王宇平
(黑龙江旅游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08)
废物回收系统的社会评价方法
王宇平
(黑龙江旅游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08)
发展中国家已经将非正式回收系统进行了几次正规化,其目的是将其整合入正式的回收系统,其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经济问题,而且还包括了非正规回收行业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歧视、教育的缺失以及健康和工作条件问题。然而,往往不能得到准确、正面的社会影响的评价和测量。本文的目的是根据社会生命周期评价法,用正确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的回收系统评价开发方法。以秘鲁城市案例研究表现了应用这一方法评价回收系统的案例显示了关于歧视、公认就业关系、社会效益的实现、体力工作条件和接受教育指标的负面绩效。关于结社自由、心理工作条件和社会的接受,城市回收业(从前的非正规)形成了较好的评价,而对于工作时间、最低、公平工资并没有获得好的评价。
环境项目;社会评价;方法
引言
发展中国家在非正规化的回收在废弃物回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被定义为个人或群体(大部分是社会、经济上的弱势人群)在废物管理系统中从事各种活动(收集、回收、处理和处置),非正规行业主要是从事可回用材料的收集,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中对于回收率的提高作用很重大。例如:利马和卡亚俄(秘鲁)大约城市废物的19.7%是由非正规行业回收的,而正规行业只完成了大约0.3%的回收率。非正规行业回收活动常常由儿童、孕妇、老年人构成,他们没有到正规行业找到工作的机会,所有才到非正规行业就业。
社会生命周期评价法根据文献研究开发的方法考虑到了三类社会影响,都与回收业有关。人权、工作条件和社会,并可以细分为社会影响和子类。通过27个半定量的指标加以测量,这类指标包括了童工、违法工资和全面的健康关心等项目。
这些方法以秘鲁的三个城市为案例,两个城市案例涉及到城市的回收系统、包括正规的回收行业。
第三个案例考查了传统的完全由市政府运作的回收系统,并没有进行行业回收的整合,通过与这些回收系统利益相关方采访来收集信息就评价回收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对试验的影响分类、子类指标和特定的程序进行了分析。
1.方法学研究:社会生命周期评价
1.1 定义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指南中,社会生命周期评价被定义为一种评价,通过生命周期对产品和潜在正、负面影响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补充了环境生命周期评价并能够用于自身或结合之用。(UNEP-SETAC生命周期倡议2009)产品的社会生命周期评价指南强调了对目的、范围、产品链价值的利益相关方的识别需要有清晰的定义。另一方面,有人指出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社会因素表,评价社会因素的不同取决于产品或生产工艺和与此相关的利益相关方。
1.2 影响分类和子类
根据对涉及每一过程和相关社会行为利益相关方的分类,几个研究已经定义了社会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SETAC生命周期倡议(2009)表达也相同,社会类型和子类型应该反映国际上认可的社会标准人。有几个作者(Dreyer et al)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人权和工作条件给出了社会影响分类和子分类,他们也推荐考虑进一步的国际社会标准(例如:人权宣言、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宣言等)。
1.3 指标
关于指标,UNEP-SETAC生命周期倡议(2009)分别使用了定量、定性和半量指标。最后使用不同的评分系统给定性信息定义为数值的描述。
这些作者定义了直接指标为传统的定量指标,而且是一维的社会影响,假设社会影响可以通过一维单位直接量化的。一个常用的例子是“低于15岁以下的员工数”(Dreyer et al 2012a)常用的该指标测量使用儿童用工数,另外的特征取决于社会背景和特定的环境。而像公司的社会责任,包括儿童的工作生活和根据儿童的年龄让他们获得工作技能等都是被考虑之内。
将间接指标定义为预防性的社会手段。这类指标目的是评价企业的管理努力而不是报告企业社会影响。Dreyer et al(2006)解释了有关的工作安全的案例,工作现场的安全并不总是与工作现场事故频次有任何联系的。
1.4 特征和聚合
一般而言,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中,影响评价以“因-果”影响为途径(Dreyer et al, 2006)。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影响评价表征方法以及为这样的“因-果”途径的模拟方法(Dreyer et al, 2010a)。根据社会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开发了一个影响分类的表征方法,这种方法源自于评价社会手段的预防性方法并寻求确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公司造成的潜在社会影响。这种表征方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考虑了公司运行的社会背景。社会背景涉及到实际情况包括了侵犯劳动权的频次和严重性,还要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
2.案例研究和数据收集
研究试验,开发方法是在秘鲁的三个城市进行的:圣维森特德凯尼特、科尔卡峡谷、圣地亚哥-德苏尔特。圣维森特德凯尼特位于秘鲁位中海岸,利马城南140公里。该市的回收系统是基于非正规回收业正规化为基础的。这个回收系统是由当地可持续发展促进NGO倡仪形成的,也是正规的回收业。
第二个回收业的案例研究基于科尔卡峡谷正规化,其中5个区都涉及到了回收业的正规化。这五个区总计人口为11647人。在这一案例中,创立回收系统的倡仪也来自NGO的回收业正规化。NGO与非正规回收业共同努力并以形成回收业协会进行正规化。
第三个案例是圣地亚哥-德苏尔特位于利马西部的中心,回收系统专门由市政府管理,没有回收业的参与,回收系统专门由市政府的资金支持运行。
根据回收正规化模式(案例研究)利益相关方为市政府,NGO和回收业协会(从前的非正规回收业)他们合作共同实施这个系统。无论是NGO的发展,为项目提供资金、市政当局允许回收业进入居民家中并允许收集可回收材料。这种正规化收集行业,从居民中回收可用材料都是免费的,在分类中心依严格的分离手册操作,以便在当地回收市场上出售可用材料。根据这种模式,回收业的收入完全取决于所售材料的价格、数量和参与公民的人数。有些社会手段包括提高公民意识的宣传,以便人们熟识回收商,回收商参
与预防健康的措施和改进工作设备。
与此相反,传统的回收系统(案例:苏尔科)仅仅由市政府来运转(没有回收商的参与)收集活动是由废物收集车进行门到门的收集,实际的分离工作是在回收工厂使用简单分类设备完成的。工人们获得固定的收入与所销售的废物数量没有关系。在这种模式中社会手段主要关系到工作条件和取得健康和保险的途径。
3.结果和讨论
3.1 回收系统社会评价方法的开发
所设计和实施的正规化策略其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影响非正规回收商的社会问题。常常存在的社会问题包括劳动力、工作条件、教育问题和社会包容。当前工作的目的是发展评价正规化策略的社会影响。
与回收系统正规化战略相联系的有许多利益相关方(例如:公民、回收公司、废物处置公司、非正规化的回收商)等。这些利益相关方常常会对正规化措施产生影响,涉及到环境教育、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贡献相关的满意度,创新工作岗位潜力(处置公司,通过与正规回收商的合作)被收集可回收材料的减少和取得这些材料的限制的社会经济影响等等。(图为非正规回收业,回收者不包括在正规措施中)。然而本研究针对的仅仅是正规化策略对正规化回收商的社会影响,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方法仅仅考虑了实际的社会影响,并没有分析没有实施的或仍然在规划中的正规化策略的潜在影响。
3.1.1 社会影响分类和子类
一些社会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和其它产品和生产链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根据国际社会公约考虑了社会影响的分类(即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和地方法律框架,一个回收系统不是一个生产公司,而且许多利益相关方涉及系统之中。(即:回收商、NGOs、协会、市政府等等)回收系统的社会影响常常也出现在人权、劳动权领域(即:童工、歧视、恶劣的工作条件,差的教育机会、剥削)。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通过案例研究确定社会影响分类、子类要面向有关人权、劳动权公约和受教育机会。表1给出了所选评价的影响分类子类。
3.1.2 指标
根据从前的研究建议的指标,本方法提出了27个半定量的指标(见表2)根据对正规化回收商的影响的影响分类研究开发了这些指标,当中包括了半定量的指标。并确认了三个间接指标,它们涉及到有关歧视,职业健康和安全及培训项目。结合使用直接和间接指标的努力是为了准确查明社会问题的风险,而这些社会风险是具有威胁和负面影响的。
3.1.3 表征方法
建议的表征方法主要根据Spillemaeckers et al 等人(2001)的方法,开发的方法提出了应用评分系统并赋以下列数值:满足社会标准为1,不满足社会标准为0。本工作开发的方法不包括社会背景,同Dreyor et al 提出的方法并没有考虑任何遵守程度。所以每一指标的结果不是1就是0。对采访每一个利益相关方给出的答案都转换为这两个数值。赋予分值后,利用公式1计算指标的平均分(公式1),每一利益相关方赋分并求合后除以所采访利益相关方的总和,式中Si为第i项指标的分值,而n是采访利益相关方的数量。
对每一项指标都要进行计算,(27项平均分对应27项指标),结果每个指标都会得到0-1的一个数值。每一指标计算所得平均得分代表了利益相关方的比,肯定了当前社会标准的履行。为了这种体现平均得分,接下来就是履行社会标准:平均分小于0.5,意味着对这一指标的正面评价没有实现,所以评价指标平均分取整为0。万一,平均分为0.5或更高,则认为评价指标实现了标准,平均分取整为1分。这种解释的原因在于至少50%受访相关方(至少0.5)报告实现了这一社会标准。
对于影响子类指标“心理工作条件”和“社会包容性”,仅仅采访了回收商这一利益相关方。这两个影响子类指标的定义是不同的。为了给满意度和社会接受能力分配等级,回收商使用1为很差,2为差,3为中,4为好,5为非常好。
为了把得分转换为比例,如同其它子类指标使用的(0或1)也可以赋值为:0,0.25,0.5,0.75,和1,分别对应于1、2、3、4、5。并计算回收商的平均得分。平均分高于“中”0.5的意味着工作满意度指标达到了社会标准而且最终得分为1。如果平均分低
于或等于0.5意味着没有达到社会标准,最终得分为0。得到27个提标的平均分,计算每一子类的分数并解释如下:子类中全部指标得分为“1”,子类得到的总评分为“1”,意味着子类全部实现了社会指标。
在子类中,如果一个或多个指标为“0”,则意味着该子类指标没有实现社会标准。子类中的每个指标代表了根据社会管理规定要实现的基本社会因素。为了获得子类的正面评价,全部指标的得分应该得到评分为“1”。
该方法考虑到的指标是同等重要的,分值计算没有分配权重。然而,在实现决策中使用该方法时,权重分级的应用取决于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和所评价的社会因素和对应领域的标准。值得提及的是虽然评估是根据最终得分,结果并不与数值有关。目的是就社会因素而言,目的是表明案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哪一个正规化战略因素有利,哪一个不利。
3.1.4 数据收集
关于评价社会影响的数据收集,现场研究从前研究的建议并考虑采访有关的利益相关方作为主要的地方信息源。对于基于正规化回收系统的两个案例研究,与市政府、回收者和NGOs的采访都在考虑之列。在传统回收系统的案例中(仅有市政府动作而没有回收商的参与),仅仅采访的利益相关方为市政府和回收工厂的工人。在这个案例中,没有项目的开发者。
为了收集社会影响分类与子类评价的相关信息,应用了56个封闭式的和开发式的问题检查表。目的是获得有关正规化手段社会影响的准确信息,确定合理的答案,并赋予可能的分值1或0。(符合或不符合社会标准)。除了子类数据收集的“心理工作条件”和“接受度”,“社会包容性”在与全部利益相关方的采访中应用了同样的检查表。
3.2 三种回收系统的社会评价
表2给出了三个案例研究的社会评价结果。就社会影响子类的“身体工作条件”和“承认雇佣关系、法定社会利益的实现”,“歧视”和“接受教育的机会”而言,两种回收模式表现出了负面绩效。
虽然,两种模式(代表了三个城市)表明与实施正规化措施实施前的情况相比工作条件改进了(差的健康和工作条件,街头堆放场捡废弃物、社会的排斥、非正式的工作等),并没有实现适当的工作条件标准。所评价案例没有一个案例全部获得法定的社会效益(即:退休金,为工人家庭提供预防性的措施)。因而,评价结果是负面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歧视方面,没有一个研究案例对歧视问题实施了预防性措施。没有一个案例为工人提供教育计划。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社会绩效评价结果也是负面的。
关于正面的社会绩效,就工作时间,最低公平工资而言,传统的回收模式评
价较好,无论哪种回收模式中,根据回收商正规化,在“心理工作条件”(高的工作满意度),结社自由和集体协商和接受度和社会包容性这些指标都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关于“接受度”,“社会包容性”指标,通过觉查公民对于回收活动的接受水平进行了评价。公民对这些回收活动反馈愈正面,回收商在社会中的角色会感觉愈好。回收商感到在社会环境中的重要和有意义的组织部分。
由于传统回收系统中工人工作场地的情况(在回收工厂),工人们不进行废弃物收集工作,正规化回收商与公民接触经历,他们是没有的。因此,对传统回收系统是不评价社会接受度的。与有关子类相关的检查表问题是不去问的。因此,也不收集与此相关的数据。
回收系统的一些特征彼此是不同的,所以不可能使用同样的数据收集程序。采访期间我们发现通过工人的感觉收集有关可接受度以及公民数据收集程序,对不同的回收系统进行比较,是很难对社会绩效结果进行比较的。应该完全应用相同的数据收集程序。
当进行回收系统比较时,会与回收商和公民有直接的接触(即:在逐户的废物回收时),可以通过访问回收商而进行有关社会包容性的数据收集,对于具有不同特征的回收系统而言,建议涉及回收系统的公民本身应该参与调查。
4.结论
当前的研究结论是应用基于sLCA的方法对回收系统进行社会评价是可能的,所开发的方法是源自于测量回收系统运行中所造成的现实社会影响。而评价未来情况下的潜在社会影响是困难的。一些社会因素,例如:背景、管理方法、趋势、满意度的感觉,生活质量等等,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能准确地进行预测,未来可能要使用源自于预测性管理策略来调查潜在的社会影响。(社会责任政策,职业健康等等)。可以得出结论的是当地数据的可利用,可靠性对指标的赋值和评估结果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研究表明直接的半定量指标能够满足用于测量回收系统的社会绩效。结合使用间接指标用于评价回收系统的社会绩效也是可行的。
[1] Brouwer R and Van Ek R(2004)Integrated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of alternative flood control policies in the Netherlands. Ecological Economics,50: 1-21.
[2] Dreyer C, Hauschild M and Schierbeck J(2006)A framework for social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11(2): 88-97.
[3] Dreyer C, Hauschild M and Schierbeck J(2010a) Characterisation of social impacts in LCA. Part 1: 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for labour righ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15(3): 247-259.
[4] Wilson D, Velis C and Cheeseman C(2006)Role of informal sector recycling in waste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bitat international,30(4): 797-808.
[5] Wilson D, Araba A,Chinwah K and Cheeseman C(2009) Building recycling rate through the informal sector. Waste management,29: 625-635.
Social assessment method for waste recycling systems
Wang Yuping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Haerbin 150008)
Several formalization approaches of informal recycling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iming at its integration into formal recycling systems. These strategies are often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initiative of local recyclers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The aim is to tackle not only the poor economic situation but also common social problems of the informal recycling sector, such as social rejection, lack of education and inappropriate health and working conditions, Nevertheless, the expected positive social impact are not precisely assessed or measured. 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based on the soc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cycling syst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implemented formalization measures. A feld study in three Peruvian cities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is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recycling systems. The case studies displayed negative performances regarding the indicators of discrimination, recognized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and fulfllment of social benfts, physical working conditions and access to education. Regarding freedom of association, psychological working conditions and social acceptance, the city with formalization of (formerly informal) recyclers obtained better evaluations whereas the city without formalization was better evaluated in terms of working time and minimum and fair wages.
environmental project;social assessment;method
X7
A
1674-6252(2014)01-00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