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研究
2014-01-31敬丽
敬 丽
郑州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河南郑州 450003
儿童机体处于发育期,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抵抗力较低,易被细菌、病毒等感染,从而引发疾病[1]。对儿童普及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保证其身体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一大手段。在不断倡导优生优育的今天,国家不断扩大并深入免疫规划及健康教育的实施,家长们对儿女预防保健的需求愈发迫切,同时对预防接种的要求也也越来越高。预防接种单位在规范接种工作的基础上,也日益重视儿童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不停地寻找新型的、科学的预防接种模式,致力于保证预防接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近年来,本单位深入开展“2+3”的预防接种护理模式[2],即明确2个服务对象:①儿童;②监护人。实施3个针对护理举措:①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②营造良好的接种环境;③执行人性化的优质护理,在儿童接种前后及过程中均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期间本预防接种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2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200名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共100人,男孩57人,女孩43人,年龄范围为2~9岁,平均年龄(6.4±1.8)岁,接种疫苗种类:乙肝41人、麻疹24人,脊灰14人、乙脑12人,流脑9人;研究组共100人,男孩53人,女孩47人,年龄范围为2~11岁,平均年龄(7.0±2.2)岁,接种疫苗种类:乙肝39人、麻疹25人,脊灰13人、乙脑15人,流脑8人。两组接种儿童在性别、年龄、接种疫苗种类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采用“2+3”护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建档。为每一位来本单位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建立一份专属健康档案,内容涵盖儿童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登记簿、电子档案等[3]。每天核对其接种资料一次,记录未种儿童,并分析其原因,以便寻找及时补种的方法。(2)健康宣教。根据接种儿童自身年龄、性格、监护人情况以及接种疫苗种类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明确接种的两个服务对象,即监护人与儿童。针对监护人,主要是要征得其充分的支持,工作人员要确保家长人手一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手册,嘱咐其仔细阅读,并向其强调该手册内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详细说明各种疫苗的作用、安全性、相关禁忌症,尤其是对待接种疫苗的相关介绍,让监护人主动地接受为儿童进行疫苗预防接种,愿意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由于儿童个性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也很大[4]。如独生子女常有娇生惯养坏习;婴幼儿往往对母亲有强烈的依恋感,会出现寻求父母拥抱的强烈企图,小儿常会怕生,常对护理人员表现出明显的排斥与恐惧心理,会出现闪躲的现象;3~5岁的儿童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易出现哭闹、反抗现象;学龄儿童则拥有相对较强的自我意识,且通常带有很强的自尊心,情绪也更稳定,其行为易受父母、护理人员言语的影响,积极的表扬与鼓励可提高其配合度。所以针对儿童,主要根据其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等,分析其心理、可能的行为,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有预见性的科学合理的接种方案。(3)营造接种环境。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单位规范操作守则,为儿童提供一个人性化的接种服务环境。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落实“三查七对”,即检查接种儿童的健康状况与相关禁忌症,检查其预防接种卡和接种证,检查接种疫苗的种类、批次、注射器的批次、有效期以及外观,核对接种儿童的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与接种途径。(4)接种护理。①实施接种前,例行体检,全面检查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仔细询问其监护人孩子最近的身体情况、有无过敏史、有无疫苗禁忌证等,同时应当告知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强调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嘱咐其全程陪同孩子进行疫苗接种,及时对孩子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耐心安慰,以消除其不安心理,降低对预防接种的恐惧和排斥心理,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②实施接种时,接种人员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疫苗的品种、有效期和相关介绍[5],检查注射器的外观,并保持微笑,亲和和蔼的态度可降低儿童的恐惧心理。根据儿童自身情况如年龄、胖瘦、局部皮肤状况等选择合理的注射部位和合适的注射器型号,入针时严格规范操作,拿捏得当,保证注射的质量与安全。另外在注射时,应适当转移儿童的注意力,以降低其疼痛感[6]。③实施接种后,以无菌棉签轻压注射部位,禁止反复揉按,以防出血与感染等。对监护人仔细讲解接种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内容至少包括下述4个方面:多休息,不可剧烈运动;注意保护接种部位,尽量避免触水,保持注射部位清洁;若接种部位有瘙痒、疼痛现象,严禁用手挠抓,禁止冲水,预防细菌感染;接种后若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若出现腹泻不止、高烧不退或腹痛呕吐等严重症状,务必及时就诊治疗[7]。接种完毕后受种者在留观室观察30 min,确定无异常后方可允许离开[8]。
2.2 观察方法
比较两组接种儿童的疼痛感、不良反应情况及其监护人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疼痛程度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分为4级。根据儿童接种后的面部表情进行打分分级:0级:无痛为0分;1级:轻度疼痛1~2分;2级:中度疼痛3~4分;3级:重度疼痛5分。
不良反应的观察指标主要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①注射局部红肿浸润;②皮内接种卡介苗者,出现局部红肿,以后化脓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③接种含吸附疫剂苗,部分出现注射局部不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等。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头痛、眩晕、乏力、畏寒、周身不适等。
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将其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等级,在监护人带领接种儿童离开前填写。满意率=满意数/100×100%。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PSS 16.0统计学专业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接种儿童疼痛度比较
研究组接种儿童的疼痛打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 1所示。
表1 两组接种儿童疼痛度比较[n(%)]
3.2 两组接种儿童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共4人,不良反应率为4.0%,对照组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者共18人,不良反应率为18.0%,研究组儿童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 2所示。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3 两组接种儿童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9.0%,对照组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0.0%,研究组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儿童监护人满意度比较[n(%)]
4 讨论
预防接种一直是临床上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由于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往往对机体会造成一过性的生理功能障碍反应。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亦有可能出现一些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8]。所以在实施预防接种的整个护理过程都必须严格规范化。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儿童对接种的疼痛感明显比对照组轻,其接种后不良反应率为4.0%(对照组为18.0%),其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9.0%(对照组为80.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程红梅[5]结果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一致,而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本文更低,说明全程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儿童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在明确服务对象与护理措施的“2+3”模式下开展全程护理干预能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效果,使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本研究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也比程红梅[5]、王风华[6]、何小萍[7]等单纯采用护理干预的满意率更高。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
[2]王丽华.“2+3预防接种护理模式”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2,12(a):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99-100.
[4]付爱芬,齐烟台.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6):297-298.
[5]程红梅.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33-132.
[6]王风华.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64.
[7]何小萍.关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35):4-5.
[8]王茜,韩友彩,王慧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0,23(6):104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