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现状调查
2014-01-30王佩琼陈弘星贺腊慧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医院防保科陕西凤翔721400
王佩琼,陈弘星,贺腊慧,黄 婕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医院防保科,陕西 凤翔 721400)
医务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因意外接触携带含有病原体患者的血液、体液,有被感染发病的危险,称为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1]。我院于2009年制订并下发了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等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报告、处理程序,建立了锐器损伤等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监测报告、处理系统,免费为发生锐器损伤等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暴露相关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和预防性治疗。现将76例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及干预、追踪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并上报的76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均做登记备案,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工龄、职业、职业暴露种类、科室、工作场所、操作环节,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HIV、HBV、HCV、TP)及暴露者预防性用药情况,暴露伤局部紧急处置及暴露后相关血源学监测、随访情况等。
1.2 方法:制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程序,建立职业暴露监测报告、处理系统,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锐器伤等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报告表及调查登记表”;暴露源情况:如暴露源患者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HIV、HBV、HCV、TP)检测情况。
2 结果
2.1 职业暴露类型:76例职业暴露中,锐器损伤73例,占96.05%;污染黏膜或不确定破损的皮肤3例,占4.00%,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损伤是主要类型。
2.2 暴露者职业与工龄分布:职业:护士(含实习生)56名(73.68%),医生17名(22.37%),医技(检验)、预防保健人员、清洁工各1名,各占1.32%,暴露者以护士(含实习护士)最高。工龄:≤3年 37名(48.68%),4~10年 11名(14.47%),>10年29名(38.16%),工龄以≤3年最高。
2.3 职业暴露者所在科室和发生暴露的工作场所分布:手术科室:妇产科10名(13.16%),普外科9名(11.84%),手术麻醉科8名(10.53%),骨科4名(5.26%),产房4名(5.26%),五官科3名(3.95%);非手术科室:心内科10名(13.16%),消化内科6名(7.89%),神经内科5名(6.58%),感染性疾病科、普通内科、急诊科各4名,各占5.26%,康复科 1名(1.32%);其他科室:供应室、检验科、CT室、预防保健科各1名(各占1.32%);暴露场所:病房33名(43.42%),治疗室17名(22.37%),手术室 22名(28.95%),门诊 3名(3.95%),其他1名(1.32%)。暴露者科室分布以手术科室最高,工作场所以病房最高。
2.4 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操作环节分布: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以医疗废物处置最多,占28.95%。操作中各环节锐器伤发生,详见表1。
表1 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操作环节分布构成比
2.5 暴露源病原体检测及暴露者预防用药:暴露源为血液74例,阴道分泌物1例,唾液1例;暴露源病原体分布中乙型肝炎居多,占43.42%;暴露后立即局部紧急处理并根据暴露者监测情况及时进行预防性用药,用药率28.95%;医学观察期为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追踪观察6个月后未发现暴露者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详见表2。
表2 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阳性构成比及暴露者预防用药率
3 讨论
医院是具有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经常出现针刺伤和暴露于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高危环境,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含实习护士)居多,占73.68%,其次是医生,占22.37%,与相关报道一致[1];职业暴露人员工龄以≤3年者居多,占48.69%,由于工龄短,临床操作欠规范,工作不熟练、条理性差而导致发生职业暴露。工龄≥10年者次之,这些医务人员是医疗护理岗位上的骨干,诊疗操作多,工作压力大,也易发生职业暴露;绝大多数的诊疗、护理、手术在住院部进行,医护人员进行输液、注射、手术、穿刺等操作多,接触医疗锐器机会多,诊疗护理操作时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生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本组资料显示,病房、手术室、治疗室是发生锐器伤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工作场所。
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威胁不可忽视,有报道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2],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类型是锐器伤,发生锐器伤的主要操作环节是医疗废物处置,占28.95%,其次是手术缝合、动静脉穿刺等。我国乙型肝炎病原体携带者较多,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高,暴露源分布中乙型肝炎发生率最高,占39.47%,本调查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4],对暴露于HBV且anti-HBS<10 mIU/ml,尽快预防性注射人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全疗程,伤后1个月、2个月、3个月、5个月、1年监测;暴露于HCV、TP的暴露后3个月进行监测,血清学随访持续1年。防范措施如下。
3.1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我院于2009年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职业暴露及锐器伤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将标准防护、锐器伤的预防、处理等作为控感知识培训的重点内容[5],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了我院《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等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报告、处理程序》,规范了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置。
3.2 规范医疗护理工作操作规程:①手术缝合,动静脉穿刺、分离针头、整理器械时严格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导则执行。②已使用的针头在操作后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需要分离针头时要使用器械,禁止徒手操作。③医疗废物严格分类,严禁损伤性废物混入感染性废物中,对损伤性废物应装入锐器盒内,锐器盒收集3/4满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封口,以减少锐器伤的机会。④在日常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血源性传染病患者进行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特别要重视急诊抢救患者的防护,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3.3 实施标准防护:调查发现许多医务人员对标准防护认识不足,违规操作,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强调标准防护,视每位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操作。在积极防范锐器损伤、及时规范处理职业暴露的基础上,使用安全器械、减少不必要注射、输液等有创性操作,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等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因此,通过提高防范意识,可以降低诊疗过程中的风险,以减少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的发生。
[1]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
[2] 陈 亮,张 敏,缪剑影.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分册,2006,33(3):166.
[3] 袁晓丽,江智霞,张咏梅.多形式血源性职业防护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0):1435.
[4] 谭妙莲,唐保东,林菁华,等.医务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877.
[5]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