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学的新发展*
2014-01-30杜治政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辽宁 大连 116044,dzz1932@163.com)
书评
护理伦理学的新发展*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辽宁 大连 116044,dzz1932@163.com)
最近,陆续读完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张新庆教授的新著《护理伦理学——理论构建与应用》这本约30万字的著作。给我的印象是,这的确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旨在构建护理伦理学理论框架的学术著作,是一部重点突出、理论挖掘较深、内容全面、信息丰富、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著作;是一部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特点的著作,是我国护理伦理学学苑中的一个硕果。它标志着我国护理伦理学开始从粗犷走向成熟,从经验表述走向理论思考,是护理伦理学向前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护理是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医学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传递给病人的重要领域,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其伦理责任十分突出。护理伦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引起了护理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护理伦理学的教材也陆续出版多部,护理伦理学的课程也纳入护理本专科教学体系之中。但是,我认同作者在书中陈述的看法,当前的多数有关护理伦理学的论文和论著,都未能揭示和阐明护理伦理学的核心理念,未能揭示护理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的不同点,未能抓住护理服务所要求的伦理规范的本质特征。这本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护理伦理学研究的理论缺陷,为进一步研究、完善护理伦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纵观此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护理伦理学的概述;第二部分为护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及伦理原则;第三部分为护理伦理实践,包括护理伦理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护理伦理决策机制,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的伦理决策;最后以“弘扬专业精神,践行伦理准则”作为本书的收篇。本书与先前已经出版的护理伦理学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系统阐明了护理伦理核心理念和护理伦理决策,而这也是当前护理伦理学需要回答的。
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明确护理伦理学的概念框架”一节中,首先给护理伦理学下了一个界定:“护理伦理学是通过研究护理实践中的人际关系、道德现象和道德行动,探讨护理道德根源、理论及原则、范畴,为合乎伦理地开展护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伦理准则和道德决策方法的应用性交叉学科”。随后,作者以极大的热情论述了护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关爱是一个核心的护理价值”,进而就“关爱的理论基础、关爱的多重含义、与关爱引出的护理理念、护理关爱的不完备性”等命题分别作了解析。作者主张关爱应包含四重含义,即:关爱是一种道德情感;关爱是一种仁爱;关爱是一种道德行为;关爱是一种能力。随后作者从专业自主、行协负责,平等对待、团结互助,支持维护、秉承慎独等方面论述了关爱的护理价值。作者还就关爱论与泛爱论的区别、护理价值之间的关系做了说明,在这一章的后面部分,作者还指出了关爱论的不完备性,完成了作者对关爱理论的完整阐述。
作者将关爱作为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核心,我以为是恰当和贴切的。20世纪初,美国医生、结核病专家爱德华·利文斯通·特鲁多在他的墓志铭上曾刻着: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国内学术界将此译为:“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已是国内外医学界所共知的事了,现在时间已过去近一百年,人们需要反思的是:医学是否能够做到“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呢?尽管当代医学比起20世纪初有了极大的进步,尽管人类战胜了许多恶性传染病,但就已经发现的几万种疾病来说,就当前人类面对慢性病和许多恶性疾病的处境来说,应当承认,医务人员应对疾病的能力仍是有限的,帮助和安慰仍是医务人员应对疾病所能做的最多的工作。那么,谁来承担帮助和安慰的工作呢?主要不是医生,而是护士。即使医生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而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在手术后,在药物治疗中,特别在心理社会支持方面,也是护士扮演着主要角色。治疗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对病人生命和健康的关怀与爱护;就健康促进、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而言,更离不开护士的努力。同时,护理工作一般是由女性承担的,女性与男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女性的情感较男性丰富,也较男性善于表达情感。以关爱作为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核心,最能反映护理伦理学的特点和要求,最能发挥护士的优势和特长,最能抚慰患者的心灵和给患者以力量。因此,我以为,以关爱作为护理伦理理念的主轴,作为护理伦理的基本概念,是顺理成章的,它反映了护理服务的伦理本质与核心,像一盏照亮护理工作的明灯。正是在这盏明灯照耀下,护理工作才显示了它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与尊重,显示了它的高贵和纯真。女性主义伦理学对关怀伦理的阐发,有助于我们诠释护理关爱伦理。
关爱伦理有着深刻和广泛的内容,有着鲜明的价值指向。关爱,首先是一种情感,一种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一种对病人的慰藉和激励,其实质是一种普遍的善,表现为护士对生命、对健康、对病人的一片真情。通过关爱,护士向病人传递珍惜生命、爱护健康之情,激励病人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化解因患病带来的忧愁与焦虑,而这正是处于病痛中的病人所最需要的,它是病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最重要前提。此时,关爱伦理就显现了它与医学伦理的不同之处,医学伦理一般是从理性、从原则和规范出发的,而关爱伦理则表明护理伦理是以情感为出发点与归宿点。正是这种情感,铸造了护理工作温暖病人的伟大情怀,促进了各项护理工作的精细操作。情感有自然情感、社会情感、责任情感之别,父母爱护子女,是一种自然情感,这种自然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包括动物对其后代的关爱。人是社会的动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与他人相处中,虽有矛盾和冲突,但更多的是相互依存与相互救助。人的社会关系的这一面,很自然形成一种社会情感,并构成人性善的一面;再一种则是责任情感,特定职业人群对待特定服务人群的责任情感。
护理关爱的情感,既是一种社会情感,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情感。任何人只要走进护理队伍,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她就承担着爱护生命、爱护病人的责任,因而也是一种伦理情感。因此,将关爱确定为护理伦理的基本理念,为做好全部护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关爱伦理是以人与他人的关系为前提的。关爱是指一人对他人的关爱,这就将关爱纳入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在人们相互关系中展示关爱。事实上关爱也只能发生于相互关系中,而孤立的人,脱离一定关系的人,是没有关爱的。这就必然将人们带入一定的情境中,而情境往往又必然产生对关爱的影响。就护理的关爱而言,不能脱离护士与病人的关系,而正是在这种关系产生了关爱的接受性与反应性。护士将关爱传递给病人,病人接受了关爱,必然产生对关爱的反应,因为病人也是有情感的,病人的积极反应也无疑会对护士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又必然反过来加深护士的关爱之情。
由此可见,关爱伦理是一种伦理情结的催化剂,它在相互关系中催生更高一级的关爱,而这种不断升华的关爱,无疑会使护理工作步步高升。这一点也表明了关爱伦理与规范伦理、自主伦理的不同。以自主性为核心的医学伦理,将目光引向关心个人的权益,而关爱伦理则将目光引向关爱他人。关爱也是一种行动、一种支持和帮助。关爱不是空洞的,关爱是通过无数的具体的护理环节实现的。病人患病,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需要通过治疗和护理消除这种威胁,而这种治疗与护理正是关爱的体现。具体的护理服务体现了护士的关爱之情,而各种护理服务贯穿着关爱,就可能使各项具体护理服务做得更精细和谨慎,而这正体现了护理伦理的意义与作用。关爱还承担着维护权益、保护病人利益的要求。任何人得了病,成为病人,就成为弱势群体中的成员,因为自己的体力与脑力的受限,其正当权益可能受到侵犯或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护士从关爱病人角度出发,理应承担起维护病人权益的责任,为病人享有合法权益提供支持和帮助,而此种维权行动,无疑体现了关爱之情,体现护理关爱伦理的本色。
关爱伦理同时也是一种情境伦理。一方面,关爱伦理注重情感,以情感为基础,而情感离不开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因境而生,没有产生情感的环境,很难有真实的情感。护士面对的是处于疾病折磨中且时时需要帮助的病人,朝夕相处,两眼相望,呼唤相闻,一种关爱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情境伦理要求对具体的情境做具体分析。在这方面,美国境遇伦理学家约瑟夫·弗莱彻在《境遇伦理学》一书中阐述的“爱是计算”的观点,有助于理解护理关爱伦理的内容和实现关爱伦理的行为。弗莱彻认为:与法律不同,爱对义务没有任何限制,爱在每个境遇中都寻求善的最大化,爱把义务增加到最大程度,使之尽可能完善。这样,爱就必须计算。他说:“我们永远处于负有复杂责任的社会中,这就是要给予别人一切应得之物。在这种情况下,爱就不能不具有计算、小心、慎重和分配的属性,爱必考虑到一切方面,做一切能做之事。”“爱在道义上必须多方面地计算。爱的计算加强了创造力和有效性,它避免了当爱发挥作用时情感上的缺乏远见可能选择上的盲目性。”[1]这就是说,护理学的关爱伦理,不是那种冲动的、不假思索的爱,而是一种理性的爱,经过仔细计算的爱。
由此可见,护理学的关爱伦理,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利他主义伦理。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利他、利病人;这与基于维护个人权益为中心的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有所不同。当然,这并不是说,关爱伦理不需重视病人权益的维护,关爱伦理学可能而且应当吸取生命伦理学关于自主、尊重、公益等理念以丰富自身,在关爱中体现自主与尊重,实现公平。这一点作者在该书也做了相应论述,我以为这是很有必要的。护理与整个医疗是融为一体的,面对的都是生命,都是患者,突出护理伦理自身的特色,不能离开医护共处的这一大环境。承认和重视医护伦理的共同性,也有利于形成医护各具特色的伦理理念,也便于医护合作。
张新庆教授在写作本书中所展示的治学态度,也是值得倡导的。他在创作本书前,一方面,从2007年开始,就承担了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的课题“全国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调查”,主持了10万多字的调查报告,继而又于2009年承担了“全国护士从业状况调查”,并且参与了《护理伦理学》教材的修订工作,同时受聘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分卷的副主编,通过这些工作,作者对中国护理的实际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作者还广泛涉猎了国外护理伦理学研究的进展,阅读了大量文献,开阔了视野,使本书能够具有较高的学术起点。我相信,此书的出版,一定能够引起护理界和整个医学界的兴趣,能够促进护理伦理学的研究深入,并且有助于护理伦理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使护理工作者更受社会公众的欢迎和爱护,为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作出贡献。
[1][美]约瑟夫·弗莱彻.境遇伦理学[M].程立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71 -73.
〔修回日期2014-10-09〕
〔编 辑 李恩昌〕
New Development of Nursing Ethics
DU Zhizhe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Philosophy,Dalian 116044,China,E-mail:dzz1932@163.com)
R-052
A
1001-8565(2014)05-0728-03
2014-09-26〕
* 注:此文为杜治政为张新庆的《护理伦理学——理论构建与应用》一书所作序,题目为编辑所加,文字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