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脑血管病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的影响

2014-01-29周染云范燕娜王国权

护理学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脉搏血液循环脑血管病

周染云 ,范燕娜 ,张 敏 ,孙 静 ,赵 岩 ,于 丹 ,王国权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a.护理部;b.消毒供应中心;c.神经外科,北京 100071)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在临床被作为康复仪器使用,通过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对外科术后患者或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能有效消除肢体水肿,对肩手综合征有很好的预防作用[1]。有报道指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可使收缩压升高,对脑出血、高血压急性期的患者和高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应谨慎使用[2]。为进一步探索气压式血液循环仪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对我科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的106例脑血病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情况进行监测,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期间接受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包括烟雾病、脑梗死和脑出血;(2)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病情稳定,无急性、慢性进展或恶化;(3)患者意识清楚,能准确表达主观感受。排除标准:(1)非脑血管病患者,如脑肿瘤、颅脑外伤患者;(2)接受治疗期间病情恶化;(3)患者有意识障碍,无法准确表达主观感受。根据以上标准,本研究入组患者106例,其中烟雾病98例(2例合并动脉瘤),脑梗死4例,脑出血4例。合并高血压病30例,合并糖尿病9例。男性51例,女性55例,儿童15例,成人91例,年龄9~77(37.33±11.23)岁。85例患者接受血管重建术治疗,21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韩国(株)大星产业生产,型号:MarkⅢ plus(MK-400)]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空气泵提供压缩气体,电磁阀控制气囊气体压力的变化,反复地进行充气和放气,模拟肌肉收缩和舒张,使静脉受挤压,从而有效地促进肢体静脉和淋巴回流[3]。以利于有效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使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4]。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套上套筒,检查询问患者松紧度是否适中。检查套管与主机的连接是否紧密,套管有无打折或扭曲,然后再连接好电源。先缓慢向套筒脚踝部充气,依次充气至小腿、大腿方向,充气完成后保持压力不变。通过套管的“挤压”过程迫使静脉血液流出下肢,然后套筒所有的6个部位同时放气,血液顺势流回下肢,稍候片刻,再次充气,循环进行。30 min/次,2 次/d,连续治疗 3 d[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袖带是否有松解,密切观察患者肢体皮肤的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麻木等不适[6]。在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过程中患者可出现不适包括:(1)疼痛,往往是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表现之一,是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常呈持续性加重,表现为肢体张力增高,触痛明显,被动牵拉时疼痛,一般止痛药物不易缓解;(2)皮肤颜色苍白是肢体远端完全缺血和血供不足的表现,当静脉回流受阻时,肢体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3)感觉异常和足动脉搏动,注意肢体感觉是否减退、麻木、反应迟钝或消失,缺血引起的感觉障碍多呈套式,而神经引起的感觉障碍则与神经分布一致[7]。检查肢端皮温是否偏低甚至冰冷,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提示组织缺血较严重[7]。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上述异常,需及时松开套筒,观察5~10 min,待肢体末端血供恢复后重新调整压力参数。

1.3 观察指标 对106例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前15 min、治疗进行15 min时和治疗后15 min 3个时间点,各测量1次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并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3个时间点的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6例脑血管病患者3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的比较 本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在治疗前15 min、治疗进行15 min时和治疗后15 min 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106例脑血管患者3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的比较(±S,1 mmHg=0.133 kPa)

表1 106例脑血管患者3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的比较(±S,1 mmHg=0.133 kPa)

收缩压 舒张压 脉搏 呼吸(mmHg)(mmHg)(次/min)(次/min)治疗前 15 min 123.9±15.9 72.8±15.2 77.5±14.0 18.1±3.5治疗进行15 min时 124.1±16.3 72.3±14.0 77.5±14.1 18.3±2.9治疗后 15 min 123.8±17.4 72.3±14.6 77.5±14.1 18.2±3.2 F 0.008 0.030 0.000 0.144 P 0.992 0.971 1.000 0.866时间

2.2 3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脑血管病患者3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的比较 本组3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脑血管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在治疗前15 min、治疗进行15 min时和治疗后15 min 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3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脑血管病患者3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的比较(±S)

表2 3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脑血管病患者3个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的比较(±S)

收缩压 舒张压 脉搏 呼吸(mmHg)(mmHg)(次/min)(次/min)治疗前 15 min 133.2±13.7 81.3±13.9 78.8±14.9 18.1±3.1治疗进行15min时 132.4±12.8 79.5±12.1 78.6±13.7 18.2±2.7治疗后 15 min 135.2±14.9 80.1±11.4 79.2±16.3 18.4±2.9 F 0.057 0.029 0.026 0.136 P 0.944 0.972 0.974 0.873时间

3 讨论

3.1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的作用 本组106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其中烟雾病98例,占92.4%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病变,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前动脉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点,发病呈2个高峰(4~10岁儿童和30~40岁中年人),分为缺血和出血2种类型,常表现为偏瘫、失语、肢体运动障碍、智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烟雾病卧床患者极易形成静脉血栓[8]。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严重后遗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9]。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医学诊疗技术的逐渐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所引发的并发症不断攀升,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一种重要疾病[10]。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导致静脉出现血栓现象的3个重要因素[11]。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分为机械预防方法、药物预防方法与下腔静脉滤器[10]。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是一种机械性、非侵入性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通过加快下肢静脉回流的速度来减缓静脉淤滞的程度。将2个可充气的袖带固定在腿部,通过间歇通气模式模仿骨骼肌的泵血功能。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非下肢损伤的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已被证明有效[12]。有研究显示,急性颅内出血的患者联合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和弹力袜,比单独使用弹力袜可以降低 70%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临床研究证实,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使用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单纯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组显著降低[14]。本组106例脑血管病患者在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过程中,感觉舒适度适中,住院期间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9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未发生糖尿病足及下肢末梢神经炎,表明该治疗仪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3.2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脑血管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106例脑血管病患者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在治疗前15 min、治疗进行15 min时和治疗后15 min 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其中 3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脑血管病患者3个时间点比较,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孙晖[15]将28例脊髓损伤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显著比治疗前提高,指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低血压患者的血压。丁永芹等[2]研究结果显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对收缩压有升高的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不大,指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可引起收缩压升高,此装置不适合收缩压高的患者使用。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3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均血压控制平稳,平均血压为 120/70 mmHg;而上述2种研究对象:一种是收缩压高的脑血管病患者,另一种为脊髓损伤的低血压患者,均为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提示气压式循环驱动仪治疗对血压控制平稳的脑血管病患者血压改变不显著,适合于该类患者使用,而针对血压控制不平稳的患者,该治疗仪可以引起患者的血压升高,不适合收缩压高的患者使用。

3.3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脑血管病患者脉搏、呼吸的影响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是通过反复规律的充气、放气,促进静脉回流,从而使回心血量增加[3],根据其工作原理推测,该治疗仪有可能加重心肺功能的负担,使心率和呼吸频率升高。本组患者已排除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房颤等心脏病史,经检测该组患者心律齐,脉搏与心率一致。而本研究结果显示106例脑血管病患者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在治疗前15 min、治疗进行15 min时和治疗后15 min 3个时间点,脉搏呼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本研究对象中的脑血管病患者心肺功能均良好,无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障碍,该仪器治疗过程中增加的回心血量可以起良好的代偿作用,不会引起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因此,本研究提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适用于心肺功能良好的脑血管病患者,然而对于呼吸功能或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该治疗仪有可能会使心肺功能恶化,心率和呼吸频率升高,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

[1]祝 芃,皮绍文,孙 颖,等.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促进装置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4):43-44.

[2]丁永芹,李继梅,张拥波,等.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脑血管病人血压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2-53.

[3]赵玉玺,俞天白,斯建永,等.气压式肢体血液循环促进仪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6(2):31-32.

[4]龚小玲,岳莎莉,潘玉然,分级加压弹力袜与问歇充气加压泵联合应用预防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7A):57-59.

[5]秦志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325-326.

[6]刘 萍,雷 震,杨丽琴,等.妇科腹腔镜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A):53-55.

[7]刘杏花,蒋至莉.骨折病人患肢血运的护理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0,8(12):92-93.

[8]周染云,段 炼,张 倩,等.缺血型烟雾病患儿的手术前后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4B):59-62.

[9]陈似霞,莫新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01-102.

[10]刘俊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和护理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2(1):64-65.

[1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2-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1-562.

[12]Clegett G,Andersen F,Geerts W,et al.Prevention of thromboembolism[J].Chest,1998,114(5suppl):531-560.

[13]Bright L D,Georgi S.How to Protect your Patient from DVT[J].Am J Nurs,1994,8(2):28-32.

[14]Deborah C,Joseph M.Prevention and Diagno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Canadian Survey[J].Criti Care,2001,5(6):277-283.

[15]孙 晖.气压式血液循环仪应用于脊髓损伤低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8):772-773.

猜你喜欢

脉搏血液循环脑血管病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近红外可穿戴设备中脉搏波的呼吸率检测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