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蒌方合七厘散加减治疗儿童带状疱疹50例疗效观察

2014-01-29侯红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水疱

侯红丽

瓜蒌方合七厘散加减治疗儿童带状疱疹50例疗效观察

侯红丽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此病毒具有嗜神经性, 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 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 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 产生神经痛。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 皮损初以带状分布的红色斑丘疹为主,簇状分布而不融合, 继之迅速变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 疱壁紧张发亮, 疱液澄清, 外周绕以红晕, 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严重者可见出血点或血泡、坏死, 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单侧性,沿周围神经分布, 一般不超过中线, 常伴有剧烈疼痛。多发生于成年人, 儿童发病率低, 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低[1], 近年来儿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文应用瓜蒌方合七厘散加减治疗儿童带状疱疹50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带状疱疹儿童均来自本院门诊, 符合带状疱疹临床诊断[2]。所有患儿均有水痘疫苗接种史, 其中15例患儿患过水痘, 已痊愈。其中男童30例, 女童20例,年龄5~12岁, 平均年龄8.5岁。入选标准:①病程在7 d之内;②2周内未用过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发病后局部未用过外用药物。

1.2 临床表现 50例患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较好, 其中15例出现发热, 体温在37.5~38.0℃之间, 余患儿体温正常;患儿均有典型的带状分布的群簇状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水疱样损害, 无出血点及坏死;皮损分布:胸背部18例, 腰腹部17例, 上肢6例, 下肢6例, 头面部3例。

1.3 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采用瓜蒌方合七厘散加减, 主要药物如下:全瓜蒌12 g、银花12 g、连翘12 g、公英20 g、焦栀子12 g、丹皮10 g、天花粉20 g、赤白芍各15 g、制乳没各10 g、白僵蚕10 g、丹参12 g、元胡20 g、川楝子12 g、蒲黄(包煎)12 g、甘草6 g, 临证随机加减, 1付/d, 水煎服, 50 ml/次, 2次/d。所有患儿配合干扰素10 μg肌内注射, 2次/周。

2 结果

2.1 治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①治愈:皮损消退, 临床体征消失, 无疼痛后遗症。②好转:皮疹消退约30%, 疼痛明显减轻。③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仍有疼痛。

2.2 治疗效果 所有患儿4 d左右病情控制, 10 d左右皮疹干涸、结痂、消退, 整个病程≤2周, 平均病程(8.5±1.6)d, 6例患儿愈合皮肤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均无后遗神经痛及其他后遗症。

3 讨论

带状疱疹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 其后在中医文献中记载颇多,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之“缠腰火丹”, 《疡医大全》之“白蛇串”, 《外科启玄》之“蜘蛛疱”等。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 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 病位多以肝胆经为主, 多由湿热内蕴, 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 壅滞肌肤为患。然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所以体质虚弱、忧思过劳常为发病的内因。在临床早期以邪实为主, 至后期则以虚实夹杂为多, 气阴不足、肝络凝瘀而痛则是后期常见的病机。本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由于控制皮损部位感染及减轻神经疼痛。清热除湿解毒、活血镇痛是急性期治疗的主要原则, 养血活血、行气止痛是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基本法则。

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拟瓜蒌方合七厘散加减为主内服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方取瓜蒌疏肝、润肝、平肝、缓肝之功, 佐以丹皮、丹参、制乳没、白僵蚕活血祛风通络, 以银花、连翘、公英、焦栀子清热解毒,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 阴液恢复, 筋脉得养, 气血调和, 络脉通畅,可解“络虚不荣”之患。久病伤及阴阳气血, 呈现阳失温煦,阴失濡润, 而致“不荣则痛”, 则以天花粉扶正祛邪。七厘散出自《良方集腋》, 是伤科名方, 有活血祛瘀、止痛收敛作用, 常用于跌打损伤、刀伤出血及外伤软组织肿痛。有报道称[4]此方药能改善血液循环, 有良好的镇痛及镇痛作用。以上诸药配伍, 方证相符, 疗效较好。

本病发病急, 损伤重, 一旦误治失治, 就有可能遗留临床比较棘手的后遗神经痛, 因此必须及早诊断, 及时治疗,才能迅速清除病毒、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破坏作用, 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虽然效果显著, 但是由于药物的吸收和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需要患者耐心坚持。临床中最好能配合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争取取得最好的疗效。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293-297.

[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5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社, 1994:144.

[4] 黄岑汉.通瘀止痛法的临床应用初探.陕西中医, 2005, 26(6): 546-547.

2014-03-12]

475000 河南省, 开封市儿童医院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水疱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