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40例

2014-01-29徐海燕陈学彰田华琴李宏良梁贵文黄小青王斌杨耀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消风表皮生长因子

徐海燕 陈学彰 田华琴 李宏良 梁贵文 黄小青 王斌 杨耀林

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40例

徐海燕 陈学彰 田华琴 李宏良 梁贵文 黄小青 王斌 杨耀林

目的 观察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皮肤毒性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40例皮肤毒性反应为轻、中度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风散对症治疗结合复方黄水局部外敷,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口服多西环素配合局部氢化可的松乳膏), 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 共观察2个疗程, 随访半年以观察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足疗程后试验组痊愈率16例, 对照组14例。总有效率试验组100%, 对照组90%。上述两个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 对照组1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均于3 d内自愈, 考虑可能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酶抑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 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肖风散;复方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酶抑制剂(EGFR-TKI)的应用已逐渐应用于治疗肝癌、肾癌、乳腺癌等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药物机制是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 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生物学行为;有的药物还通过阻止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因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酶抑制剂(EGFR-TKI)使肿瘤治疗发生了突破性的进步。但是, 分子靶向药物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皮肤毒性, 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达79%~88%[1], 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很多患者因此减量或停用药物, 影响患者的治疗[2]。本院采用消风散加减抑制皮肤毒性反应临床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肿瘤内科门诊及病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TKI)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 皮疹严重程度的分级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性皮炎”[3]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为: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TKI)药物≥2周并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8~80岁;出现皮肤毒性反应中无严重感染、生命危险者;预计继续用药≥1个月, 预计生存期>3个月。

1.3 方法 ①试验组:消风散:当归10 g, 火麻仁15 g, 生地15 g, 防风15 g, 蝉蜕15 g, 知母15 g, 苦参15 g, 荆芥15 g,苍术10 g, 牛蒡子15 g, 木通10 g, 生石膏15 g, 生甘草10 g。煎取200 ml, 口服, 2次/d。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风热型加银花15 g, 蒲公英15 g;胃热型黄芩15 g、苦参10 g;血热型加水牛角30 g, 丹皮15 g;阴虚型加熟地20 g, 首乌20 g、知母15 g、黄柏15 g。

另取复方黄水500 ml(由佛山市中医院制剂中心提供,批准文号:粤Z20070923), 局部皮肤外敷, 2次/d。

②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口服多西环素, 100 mg, 2次/d,并用2.5%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外用。

③ 疗程及随访: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 共观察2个疗程。随访半年。

1.4 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抗癌药物毒反应分度标准进行分级, 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痊愈:皮肤毒性分级为正常, 无主观症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好转:皮肤毒性分级下降一级及以上者, 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无效:皮疹无变化或毒性分级上升一级及以上者, 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为见改善。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试验组痊愈16例,好转4例,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14例, 好转2例,总有效率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 对照组1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均于3 d内自愈,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合并用药分析。判定可能与服用EGFR-TKI药物有关。考虑到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较轻, 未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其余患者均未见不适,该方法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易于接受。

3 讨论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药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亦称为“药毒”。中医理论为“药毒”的发生乃禀赋不耐, 邪毒侵犯所致。临床上多采用疏风养血、清热解毒除湿为法, 多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消风散载于明代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 其消风散主治的病因病机及病证部分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的药疹相符合。临床实践中发使用消风散可以治疗EGFR靶向治疗药物所出现的药疹, 恰恰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为君药, 旨在于开发腠理, 疏散风邪以止痒, 皮肤瘙痒, 且有水疱或脓疱, 为湿热相搏之故, 所以方中采用苍术之辛温以散风祛湿, 苦参之苦寒以清热燥湿, 木通之利水, 渗利湿热。此三味为臣药。由于风热之邪容易侵入血分, 故用当归和血, 生地凉血, 麻仁养血。并以石膏、知母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上述数药为消除斑疹, 是为佐药。甘草生用以清热解毒, 又能调和诸药,故为使药。综合全方, 既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 又有凉血润燥, 活血消疹之效。局部外用“复方黄水”(主要成分为黄连), 以达“清凉解毒、消炎止痒”之效。

作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合古方进行随症加减,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从而减轻了患者不适症状,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Braiteh F, Kurzrock R, Johnson F M.Trichomegaly of the eyelashes after lung cancer treatment with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erlotinib, J Clin Oncol.2008,26(20):3460-3462.

[2] Lynch TJ Jr , Kim ES, Eaby B.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associated cutaneous toxicities: An evolving paradigm in clinical management.Oncologist, 2007,12(5):610.

[3]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25-130.

[4] Thomas J, Lynch Jr, Ed S Kim, et al.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Associated Cutaneous Toxicities:An Evolving Paradigm in Clinical Management.The Oncologist, 2007,12(5):610-621.

2014-03-19]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消风表皮生长因子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基于古代医籍中外科方剂消风散用药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水果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