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120例
2014-01-29解敬郊
解敬郊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120例
解敬郊
颅脑损伤患者经神经外科手术、西医药物等治疗, 病情稳定后, 相当一部分患者会留下一些后遗症, 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西医药物治疗, 往往效果不好。作者自2008年10月~2013年10月, 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12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神经外科。均有头部外伤史, 并经头颅CT或MRI诊断证实为颅脑损伤。其中男性患者75例, 女性患者45例。开颅手术者82例, 微创手术者20例, 未行手术保守治疗者18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70岁。病情和体征:双侧上、下肢完全瘫痪者8例,左侧上、下肢肌力0~I级者23例, 右侧上、下肢肌力0~I级者25例, 左侧上、下肢肌力II~III级者34例, 右侧上、下肢肌力II~III级者30例, 失语15例, 语言不清19例;肌力0~III级, 中枢性面舌瘫者42例。血压偏高者25例, 偏低者10例, 正常者85例。昏迷15 d~2个月者15例。全部患者均在生命体征稳定后, 中药和针刺参与治疗。
1.2 证候分型
1.2.1 气虚血瘀型 64例证见面色无华, 气短乏力, 头昏而重, 患侧肌肤麻木发凉, 口眼歪斜, 声低而弱, 语言不利,流涎, 食少纳呆, 尿急尿多, 或二便失禁, 偏瘫或全瘫, 舌淡,舌体胖嫩或卷缩, 苔薄白, 脉细弱。
1.2.2 阴虚阳亢型 30例证见头昏而胀, 面红、体瘦, 手足麻木, 耳鸣, 失眠, 口眼歪斜, 语言蹇涩, 便秘, 尿赤, 舌质红绛, 无苔或苔黄, 脉弦细数。
1.2.3 痰浊阻络型 26例证见头昏朦胧, 胸闷痰多, 体胖乏力, 流涎, 口眼歪斜, 偏瘫或全瘫, 语言蹇涩, 或失语, 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滑或弦滑。
1.3 治疗方法 根据病证的分型, 中药予以加减变化, 并配合针刺。中药1剂/d, 分2次口服。针刺1次/d。
1.3.1 气虚血瘀型: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则,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阴虚阳亢型:以平肝熄风、滋阴补肾、益气通络为治则, 方用镇肝熄风汤和地黄饮子加减。痰浊阻络型:以豁痰开窍、益气通络为治则, 方用解语丹加减。
1.3.2 针刺处方 百会、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针刺实证用泻法, 虚证用补法。留针20 min, 期间行针2次。
1.3.3 随证加减 神志不清加代赭石、胆南星, 针百会、人中穴;语言不利加郁金、菖蒲、远志, 针廉泉、通里、内关穴;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僵蚕, 针地仓、颊车、阳白、承泣穴。肢体瘫软无力加桑寄生、桂枝;肢体麻木加陈皮、半夏。气虚加党参、白术, 针关元、气海穴。血压高加菊花、杜仲、石决明;血压低加党参。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 生活自理,肢体功能完全恢复, 语言清楚, 能正常工作者。显效:症状与体征显著减轻, 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 生活基本自理, 语言清楚或欠清晰者。有效:症状与体征均有减轻, 肢体功能部分恢复, 生活需人帮助或语言不利者。无效:症状与体征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时间:治疗10~15 d者7例, 15~20 d者20例, 21~30 d者23例, 1~2个月者33例, 2~3个月者21例, 3~5个月者9例, 5个月~1年者7例。治疗结果:本组120例患者, 治愈40例, 显效48例, 有效32例, 本组病人全部有效。
3 典型病例
赵某, 男, 50岁, 右侧半身瘫痪, 语言不利1个月, 于2009年8月18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因车祸撞击头部而致颅内损伤, 神志不清而入本院神经外科, 并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2周神志清醒, 但出现右侧上下肢体瘫痪、语言不清、右侧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遂求中医治疗。检查:神智清晰, 语言不清, 口角向左侧偏斜, 右鼻唇沟变浅, 右侧上、下肢瘫软无力, 上肢肌力0级, 下肢肌力I级, 肌张力0。形体瘦弱, 面色萎黄无华, 精神倦怠, 血压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弱。辩证分型:证属气虚血瘀型。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则,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中药处方:黄芪30 g, 党参15 g, 当归15 g, 川芎、红花、桃仁、赤芍、菖蒲、远志各10 g, 白附子、全蝎、僵蚕、地龙、甘草各5 g。1剂/d, 水煎服, 连服15 d。15 d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药味再酌情加减。针刺取穴:百会、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穴。配穴:通里、廉泉、地仓、颊车、承泣、阳白。操作:百会、曲池、足三里用补法。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合谷用泻法。配穴用平补平泻法。针刺15 d为1疗程, 患者经中药针灸治疗30余天后, 语言清晰流利, 右侧面瘫恢复正常。右上肢肌力达IV级以上, 下肢肌力V级, 上下肢活动功能基本正常, 只是右手指精细动作稍差, 生活已完全能自理。嘱患者上下肢体及右手指加强功能锻炼。半年后随访, 患者已完全康复。
4 讨论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 疗效显著、可靠,较西医药物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据临床研究证实, 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是由于受损脑组织缺血、缺氧,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乳酸蓄积, 局部血浆渗透压升高, 从而使红细胞粘稠度增加所致, 同时由于儿茶酚胺及自由基大量产生, 又促使血小板凝集, 进一步加重血液黏稠度, 加重脑循环障碍。祖国医学认为, 跌打损伤, 必有瘀血流注, “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在实践中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贯彻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辨证治疗非常关键。辩证与用药相结合, 辨证与取穴相结合。故据证候分型, 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豁痰开窍等为治则。针刺诸穴,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袪邪作用。中药加减变化, 起到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豁痰开窍功用, 针药相配合治疗, 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 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得到改善和恢复。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增强治病抗病信心和积极性。
2014-03-24]
137400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