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

2014-01-29张凤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助产士消毒剂危险

张凤梅

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

张凤梅

目的 探讨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降低职业风险, 保障助产士的身心健康。方法 对助产士需接触或面对的特殊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对应防护措施。结果 仅从助产士个人层面不能有效防范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 医院管理层面及助产士个人层面共同努力才是降低和减少危害助产士的身心健康职业危险因素的有效保证。

助产士; 职业危险;防护措施

国内外文献报道, 助产士由于其专业特殊性, 需接触或面对特殊的职业危险因素, 危害助产士身心健康, 本文对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对应防护措施, 为医院控制助产士职业风险提供依据。

1 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1.1 细菌性和病毒性所致的职业暴露风险 助产士在遇到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如急产、新生儿窒息复苏、胎盘早剥、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等的抢救时, 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患者病情不自觉放松自身防护, 助产士常常受到患者大量的血液、体液污染时, 甚至在受到患者携带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和艾滋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因需持续操作或未及时察觉而不能及时去除污染;另外紧急情况下因产妇配合不佳或助产士操作不慎引起的针刺伤也增加了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再者产前未按规定进行传染病检验的流动孕妇量不断增加, 也给助产士防护带来更多的职业暴露风险;有研究表明, 护士防范意识不足是导致职业暴露后感染的主要职业因素[1], 助产士自身抱有不同程度侥幸心理导致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 这些客观、主观因素均增加了职业暴露风险。有资料表明, 眼、鼻、口腔因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中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 而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国外, 有研究显示:在最具有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中, 分娩室排在了第2位[2]。

1.2 物理因素职业风险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长时间站立或接生的固定姿势、长时间灯光照射导致的损伤等。助产士在观察产程和接产过程中, 除了医疗设备产生的噪音外, 经常暴露在产妇痛苦的呻吟和叫喊中, 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导致助产士产生不同程度的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形成恶性循环;接产时长时间站立是静脉曲张的直接原因, 本院连续执业十年以上的助产士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发生;接产、缝合时需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是颈椎、腰椎疾病的重要因素,因颈椎、腰椎疾病不能继续从事助产工作导致调离岗位也是助产士的职业风险之一。另外, 长期日光灯照射也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1.3 消毒剂及有害气体所致职业风险 产房高频应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产床, 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 大量使用低温灭菌物品, 工作环境相对密闭情况下, 吸入各类消毒剂残余气体几率和时间增加。长时间皮肤接触消毒剂、呼吸道接触灭菌残余气体可导致过敏症状, 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同时存在致细胞突变, 致癌、致畸的潜在风险。

1.4 社会因素所致职业风险 在现阶段国内医患关系缺乏信任, 家庭及产妇对母婴安全期望值高的大环境下, 一旦分娩过程中母婴出现并发症或医疗结局不理想, 往往立即升级为医疗纠纷, 妇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 助产士是妇产科护理人员中医疗纠纷的高发人群。医疗纠纷的非正常途径解决是助产士面临人身威胁、暴力殴打等重大职业风险。

1.5 心理因素所致职业风险 助产士独立观察产程、独立接产具备责任明确的工作特点, 产科母婴严重并发症突发性强、新生儿预后短时间不明朗、不良结局影响范围大的特点是助产士集压力、风险、责任于一身, 也为助产士带来较长阶段性焦虑, 助产士精神长久地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得不到缓解;另外国内助产士第一学历基本都是中专或者大专, 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 助产士面临专业发展、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与繁忙的临床工作任务之间存在的矛盾产生疲惫、焦虑等心理变化。助产士长时间焦虑、紧张、无助且自身无法移除以上心理压力所产生的根源, 导致助产士容易处于抱怨状态的不健康心理状态, 长期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2 规避职业危险的防护措施

2.1 从医院管理系统上加强执业危险的防护 国内曾有报道, CDC评估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3]。因此医院各层管理部门对各年资助产士进行职业风险防护培训, 提高风险防护意识, 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职业理念, 配备完整的防护用具, 人人掌握预防措施和执行标准, 督导防护措施的落实, 将培训、督导考核及奖罚形成固定工作流程,从流程上减轻职业暴露风险造成的危害, 特别减少针刺伤的危害。

2.2 改善工作环境, 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 产房应布局合理, 按要求定时进行空气监测, 保证空气质量;对孕产妇做好心理护理, 提倡开展分娩镇痛, 以解除产妇因恐惧、疼痛发出的喊叫;助产士更新认识, 使用符合人体力学的产床,避免长期固定侧位接产姿势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减轻工作环境因素助产士的身体损害。

2.3 科学使用化学消毒剂 使用各种消毒剂均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 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配比, 不能擅自扩大消毒剂使用剂量;使用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有强烈刺激气味时人员离开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2.4 合理安排助产士的继续教育 护理部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对助产士组织助产专业知识、人文科学、心理疏导、沟通技能、法律法规等对学科知识培训, 不断汲取新知识、新理念, 扩大视野, 提高助产士个人专业素养和抗压能力,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树立助产士对自己人身安全负责的意识, 掌握医疗纠纷处置应急预案, 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降低因纠纷所导致的身心伤害。

2.5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按病房床位比低配或标配助产人员比例满足不了临床工作需求, 配置人员时要考虑到产科床位周转率高、患者服务需求逐年增长、母婴安全期望值高的因素, 并结合实际工作量合理配置产房助产士, 减少因工作繁忙导致的护理缺陷, 减少助产士工作压力。合理安排休假。

2.6 对不良事件发生者提供支持 利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护理管理人员对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纠纷后的助产士提供必要的专业辅导、情感支持, 心理疏导, 做到轻装上阵, 预防因压力大对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3 小结

从规避职业危险的防护措施中可以看出, 医院管理层面较助产士个人层面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比重大。因此, 医院在系统及流程设置、中层管理和系统培训、助产士个人素质三个层面共同重视助产士职业危险的因素, 采取多环节综合防护措施, 才是减少助产士职业危害, 保障其身心健康的有效保障。

[1] 孙云.妇产科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研究.上海护理, 2008, 8(6): 72-74.

[2] 马冬梅,周杏仙.助产士职业暴露调查中低报告现象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6,41(4):328-329.

[3] 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11):87.

450000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助产士消毒剂危险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喝水也会有危险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