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

2014-01-29许勇冯周清王秀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侧脑室脑膜炎球菌

许勇 冯周清 王秀玲

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

许勇 冯周清 王秀玲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与感染、免疫因素有关。10岁以下小儿发病率较低, 男性多于女性。[1]本病起病隐袭, 进展缓慢。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后来变为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呈急性发病, 常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常呈进行性加重, 未经治疗者常在数月内死亡, 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可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患者大多预后不良, 但极个别的患者也可自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2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了3例患儿,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2例, 女1例, 年龄为6~9岁, 住院时间最短为30 d,最长为6个月。3例患儿均有不规则热, 头痛、呕吐及颈抵抗症状, 脑脊液墨汁染色可检出新型隐球菌。入院后采用二性霉素B静脉滴注加鞘内注射, 并联合大扶康、5-氟胞嘧啶及大蒜素对症治疗。1例痊愈.2例好转。

2 护理措施

2.1 病房环境 与感染患儿隔离居住, 并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制度。为避免各种诱发患儿烦躁、抽搐或其他精神症状出现, 应避免强光刺激及保存病房安静, 还要限制或减少陪伴及探视人员。

2.2 心理护理 本病住院时间长, 既给家长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也让患儿感到紧张和恐惧, 我们通过多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并介绍本病成功治愈的经验, 让他们产生亲切感树立起战胜本病的信心, 使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 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使患儿食欲下降, 我们除了按医嘱输丙种球蛋白支持疗法, 还指导家长给患儿提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丰富钾的食物(如香蕉、桔子、香菇、黑木耳等), 并鼓励患儿少量多餐进食, 禁吃麦芽糖、味精等有助隐球菌繁殖的食物[2]。

2.4 用药护.1.二性霉素副作用多, 为避免静脉滴注时产生高热、寒战、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低血钾、静脉炎、贫血及对心、肝、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除密切观察有无高热、寒战, 应经常监测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心肌酶, 电解质等变化。药物要现配现用, 应用注射用水溶解和葡萄糖液稀释, 并要避光缓慢输注, 注意输液时间不小于6小时。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还应联合使用5-氟胞嘧啶。

2.5 血管保护 由于疗程长, 应用的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破坏性强, 因此我们采取PICC来保护患儿血管, 置管期间做好PICC的维护和护理, 以延长PICC管的使用时间, 既可避免患儿因反复穿刺血管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2.6 鞘内注射的护理 因二性霉素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故采用鞘内注射的方法以增强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停止操作。

2.7 侧脑室引流的护理 隐球菌刺激脑脊膜产生大量的脑脊液, 因此予以侧脑室引流来减轻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术后应观察患儿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引流袋悬挂于床头,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20 cm, 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及引流速度。发现引流不畅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翻身时要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等发生。2. 8 腰椎穿刺术的护理 由于穿刺后脑脊液有所减少, 抬高头部时可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 因此应去枕平卧6 h, 可在床上翻身。腰穿后有头痛、呕吐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保持腰穿部位清洁、干燥,防止尿液污染。避免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如咳嗽、哭闹、大小便用劲等, 以免诱发脑疝。

3 健康指导

通过向患儿及家属讲解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易感因素、感染途径及发病的一般过程。指导患儿出院后需要继续服用抗真菌药物, 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鸽子是新型隐球菌的主要传播者,指导家长注意家庭居住环境卫生, 尽量少接触鸽子, 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防止交叉感染。该病容易复发, 指导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行腰穿复查脑脊液。

总之,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由于起病缓慢, 症状重,病情复杂且病程长, 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因此, 重视药物的准确使用和加强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可减少药物副作用对患儿的损害。通过严密监测患儿神志、 瞳孔及生命体征等变化, 并指导患儿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因素, 可控制脑疝的发生, 减少死亡。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1.

[2] 廖爱琴, 魏林琳.新型隐球菌型脑膜炎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4.6(19):562.

350005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猜你喜欢

侧脑室脑膜炎球菌
一株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