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例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2014-01-29朱松梅
朱松梅
保定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 保定 071000
325例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朱松梅
保定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要点。方法回顾2013年我院手足口病患儿病例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325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对患儿精心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对手足口病患儿的防治至关重要。
手足口病;传染病;护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所引起,大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它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该病传染性强,流行强度大,特别是在幼儿园中可造成短期内大范围流行。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病例325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符合2010年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男孩198例,女孩127例。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疱疹疹。发热患者288例(88%),无发热患者37例(12%),头痛42例(12%),肢体抖动23(7%),抽搐5(1%)。
2 护理方法
2.1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手足口病患儿体温变化,心率,呼吸频率,精神状态,前囟张力、颈部抵抗程度,有无易惊,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2]。由于婴幼儿年龄尚小,不能表达自身感受,且家长缺乏相关医学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危重症病例,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危重症病例,积极进行干预及治疗,挽救患儿生命。
2.2 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之一。每2~4 h测量体温1次,当患儿体温超过37.5℃时,嘱患儿多饮水,给予打包散热、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在患儿体温大于38.5℃的时侯,要及时告知值班医生,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并给予物理降温,缩短测量体温的时间间隔。注意观察体温波动及面色、出汁,末梢循环情况,防止出汁过多引起虚脱。持续发热是危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早期症状之一,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对重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2.3 口腔及皮肤护理
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温水漱口,如果患儿口腔疱疹破溃严重者,可局部应用双料喉风散,从而减轻疼痛,促使溃疡面早日愈合。嘱患儿饮食中多吃富含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少吃多餐。在患儿皮肤护理方面,应注意保持患儿个人卫生,及时更换污染的被褥,衣物。勤洗手,可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如患儿臀部出现疱疹,应注意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给予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炉甘石及红霉素软膏。
2.4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儿童和隐性感染者,本病的潜伏期为2~6 d。手足口病病毒在唾液、疱疹液、粪便等体液中存在,通过污染的手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传播。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二十余个病毒类型,做好消毒隔离,防止在院内交叉感染至关重要。手足口病患儿一旦确诊,即应及时隔离,隔离期一般为2周,解除隔离的3个标准为: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基本消退和水泡结痴脱落。手足口病病房应配置感应式流水洗手设施。所有医疗设备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常规消毒。注意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大于30 min,从而保持空气的清新。对患儿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地面随时消毒,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进行消毒或装袋,标记后的集中处理。物体表面如患儿可能接触到的桌、椅、门、窗、玩具及餐具等均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患儿出院或转科后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患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玩具、餐具的定期消毒,饭前、便后洗手,患儿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少让患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可以有效的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播,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且预后良好。但是由于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易造成医患矛盾。所以在小儿手足口病救治过程中,护士在认真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患儿的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注意饮食调理,加强营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和降低病死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2]王乾戎小平.手足口病危重症早期识别进展[J].武警医学,2014,25(2):203-205.
R473.72
B
1674-9316(2014)17-013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7.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