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医治疗痛风病及祛邪途径的选择分析

2014-01-29蔡秀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9期
关键词:痛风病痛风尿酸

蔡秀娟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吉林 白山 134300)

探讨中医治疗痛风病及祛邪途径的选择分析

蔡秀娟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吉林 白山 134300)

痛风,也叫白虎历节风、历节,它是由于嘌呤代谢长期处于紊乱状态所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急慢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尿酸石等,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高尿酸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功能障碍或关节畸形。在中医学中,认为痛风病是由于肾脏功能、脾脏功能失调,湿浊内生导致湿浊排泄障碍所致。根据病因,中医将痛风病分为痰湿於阻、风寒湿盛、湿热壅盛三型。对于不同类型痛风,中医治疗分别应用了化痰散结、祛风散寒、清热利湿之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痛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祛邪途径进行了综述。

中医治疗;痛风病;祛邪途径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随之而来的“富贵病”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痛风病也属于“富贵病”中的一种,早期其被称为宫廷贵族病。在中医学中,也将痛风称为白虎历节风、历节,关于此病,历代医家均有所研究、论述。在《景岳全书》中[1],张景岳认为痛风是外由阴寒水湿,湿邪侵经脉、皮肉所致,内因肥甘过度致湿壅下焦所致。元朱丹溪所列痛风专篇中[2],认为痛风者多因血受热沸腾,后立于湿地或涉水,热血得寒、寒凉外搏、汗浊凝滞所致。现代医学中的痛风,在中医学中属痹病范畴。患者在突发痛风时,剧痛无比,疼痛通常会在几天或几周内自行消失,该病来去如风。疼痛过后,关节炎症消失,患者与常人无异,但实际上尿酸结晶并未消除。患者发作多次后会使尿酸结晶沉积,逐渐形成痛风石,其会对骨质、软组织造成破坏,导致关节畸形。

1 中医对痛风病的辨证治疗

在中医学中,认为痛风病是由于肾脏功能、脾脏功能失调,湿浊内生导致湿浊排泄障碍,若此时过度劳倦、暴食酗酒等,就会使湿浊侵入肌肉、关节,致使气血不畅,从而形成痹痛(即通风关节炎)[3]。湿浊若进一步侵入肾脏,则可引起肾脏损害,导致痛风性肾病或者慢性肾衰。根据病因,中医将痛风病分为痰湿於阻、风寒湿盛、湿热壅盛三型。对于不同类型痛风,中医治疗分别应用了化痰散结、祛风散寒、清热利湿之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1 痰湿於阻型

痰湿於阻型痛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生关节肿痛,疼痛时重时轻,疼痛部位可固定,也可为局部硬节,部分可见痛风石、屈伸不利、关节畸形或局部皮肤呈暗红色[4]。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舌苔发黄或发白,边缘可见瘀斑瘀点,脉象弦涩或沉滑。治疗以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为主。取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方由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等组成。若关节疼痛明显,加红花、莪术、乌蛇、全蝎等;若血瘀明显,加蒲黄、路路通、赤芍等;若有痛风石或皮下结节,加胆星、白芥子等;若关节肿胀严重,加土茯苓、木瓜、防己等。

1.2 风寒湿盛型

风寒湿盛型痛风的临床特点有关节屈伸不利、肿痛,皮下可见痛风石或结节。关节畏寒,严重者肢体麻木,患者伴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紧或弦紧[5]。治疗以除湿通络、散寒祛风为主。取乌头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方,方由薏苡仁、独活、麻黄、苍术、桂枝、防风、制川乌等组成。若寒邪偏盛,加细辛、制附子、炮姜等;若湿邪偏盛,加萆薢、防己、羌活、木瓜等;若皮下有痛风石或结节,可酌量添加白芥子、炮山甲、南星,以化痰通络。

1.3 湿热壅盛型

湿热壅盛型痛风的临床特点主要有关节突发红肿、热痛,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关节局部灼热,喜凉,患者可伴有心烦、口渴、发热症状,小便量少、发黄,舌苔黄(或黄腻)、舌质红,脉弦数或滑数。临床治疗以通络止痛、利湿清热为主,取白虎汤合四妙丸加减方。方由黄柏、苍术、薏苡仁、生石膏、知母、木瓜等组成。若热盛,加忍冬藤、连翘、栀子等;若伤阴,酌加石斛、麦冬、生地等;若肿痛明显,加全蝎、络石藤、桑枝、蜈蚣、元胡等;若为下肢关节痛,加独活、牛膝;若为上肢关节痛,加威灵仙、片姜黄、桑枝等。

2 痛风病的祛邪途径选择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痛风的发生与血中尿酸水平的升高有直接关系,所以降低尿酸水平是治疗痛风的关键。人体中的尿酸主要经由肾脏排出,约为66.7%,另外33.3%的尿酸主要经胃肠道排除。在现代中医学中[6],对于通风治疗偏重于“湿论”。对于痛风治疗的药物选用,可在参照辩证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中药的药理研究结果。

痰湿於阻型,病在肾脏及脾脏,宜选用泻下药物,促使湿邪经大便排出,同时也要选用利湿药物,促使湿邪经由尿液排出;风寒湿盛型,病在肾,应取利湿之药,以使湿邪经尿液排出,并要加用补肾阳之药,以利于蒸腾气化作用的发挥;湿热壅盛型病在脾,要取泻下药物,以利于湿邪经大便排出,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大便次数做适当调整。对于不同的痛风证型,应选用不同的祛邪途径,常用的利湿类药物主要有车前草、秦皮、土茯苓、大腹皮、地龙、苍术、薏苡仁等,其能促使尿酸经由尿液排出;临床常用的泻下类药物主要有大黄、石膏、知母等,其能促使尿酸经由大便排出。

3 日常生活习惯建议

在痛风的临床治疗中,止痛可解除患者痛苦,但该方法实为治标之举,不能达到治本之效,要降低痛风的发作频率,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关键。痛风患者平时要多饮水,保持每天摄入的水量达到2 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素,少吃荤腥,不吃肉汤、动物内脏、贝类、鱼子、豆制品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禁饮酒,以避免血液中生成过多的尿酸。多了解痛风病相关知识,增强保健意识,对于中年肥胖男士、绝经女性、老年人(>60岁)、不明原因关节炎患者、肾结石患者、有痛风家族史者、长期嗜肉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人以及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患者,等等,应当定期到医院做血尿酸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治疗痛风病。

4 总 结

在中医学中,治疗痛风病的方法较多,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中医辩证疗法能根据痛风不同病因,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中医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对痛风病,中医还没有统一的疗效评价、诊断标准,辩证分型差别较大;关于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报道较少,样本数也较小,不少研究并未设置对照组,研究资料的可比性、科学性有待商榷;关于中药药理,目前的研究报道较少,大部分都是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方剂加减,试验同步研究较为缺乏,药物的量效关系、作用机制均不十分明确。因此,在痛风的中医治疗方面,有必要加强辨证治疗规律研究,尽快统一疗效评价、诊断标准,要临床研究中加大样本数量,将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相结合,以明确量效关系,筛选出有效的方剂及药物,从而提高痛风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也可有效降低痛风的发病率及复发率。

[1] 冉兆楠.痛风病的中医治疗及祛邪途径的选择[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4):9-10.

[2] 杨保林,丁岗.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论治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201-202.

[3] 王今觉.痛风病中医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2013,54(6):528-529.

[4] 王婷,雷根平.中医药治疗痛风病临床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 2011,40(5):31-32.

[5] 万毅,陈晓雯,李洋,等.标本缓急治痛风[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484-3485.

[6] 雷敏.中西医治疗痛风病人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2): 53-54.

R255

A

1671-8194(2014)09-0184-02

猜你喜欢

痛风病痛风尿酸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喝茶能降尿酸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痛风的治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文献质量评价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豆腐
——痛风
中医药治疗痛风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