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2014-01-29余美群
刘 荣 李 霞 余美群
(新疆兵团农七师医院心内科,新疆 奎屯 833200)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刘 荣 李 霞 余美群
(新疆兵团农七师医院心内科,新疆 奎屯 83320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心理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66.7%,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负性心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可缓解其不良心理状况,增强治疗效果。
认知行为干预;慢性心力衰竭;身心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我国老年人群数量的增多,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是慢性心力衰竭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患者常常产生气憋的感觉,加之受长期持续的药物治疗、经济负担重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忧虑、焦躁、郁闷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1]。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以改变其负面情绪反应十分重要。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我科对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既往精神病史、认知障碍患者。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8.2±12.3)岁。心功能(NYHA分级)Ⅰ~Ⅳ级,左室射血分数(EF)<0.50。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由1名经过正规训练的心理医师和2名经培训合格的护师进行认知行为干预,1周1次,每次持续60 min,具体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采用集体讲座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防治策略、常用药物以及用法、不良反应,强调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②心理护理:心理医师和护士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个人工作及生活中大事件及其对此采取的处理方法,评估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找出其存在的错误认知、分析原因。运用沟通技巧,应用鼓励、情绪转移、耐心解释等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消除负面情绪[2]。③纠正不良行为:保持血压、血糖拟定,调控血脂,控制体质量等。告诫患者戒烟限酒,鼓励患者进行有氧健身运动,如步行、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每天20~40 min为宜,运动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3]。
R541.6
B
1671-8194(2014)09-0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