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临床观察

2014-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9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病死率

王 民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临床观察

王 民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为更好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1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两组头疼视觉模拟评分(VAS)、昏迷程度评分(GCS)、脑积水发生情况、脑血管痉挛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脑脊液置换疗法组VAS评分、GCS评分均优于一般内科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置换疗法脑积血发生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常规内科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比常规内科治疗方式疗效更为显著,同时能有效减轻患者头痛,降低脑积水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病死率,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内科治疗;脑脊液置换疗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一种急性出血性脑疾病,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据统计,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3%~18%[1],通常是由于各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破裂,从而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特征是发病迅疾、病情危重、容易造成继发性脑损伤,因此具有很高致残率和致死率[2],是神经内科研究的重点。笔者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更优的治疗方式,此次对比了脑脊液置换疗法[3]的疗效和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科室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样本抽取采用随机抽样法,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60.38±8.67)岁。发病至就医时间均在4 d内。其中11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1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脑脊液置换疗法组

常规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和抗感染等一般处理和必要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配合脑脊液置换术。手术方法:选取侧卧位,将头屈曲,从L3-4或L4-5间隙用17G硬膜外穿刺针进针,放出脑脊液5~15 mL,再注射5~l5 mL人工脑脊液,完成一次置换后停止2~3 min再重复进行,使得置换总量达到20~30 mL停止。每隔两天进行一次置换,一共5次。全程无菌操作。

R743.35

B

1671-8194(2014)09-0165-02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2001—2010年镍接触人群胃癌死亡趋势调查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