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82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2014-01-29朱建峰文生松
朱建峰 文生松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400)
探究82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朱建峰 文生松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40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整合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共收治82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为急性心绞痛,19例为急性左心衰竭,19例为急性心肌梗死,3例为急性肺栓塞,1例为主动脉夹层,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对症治疗。结果急性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0%,急性左心衰竭的总有效为89.5%,急性心肌梗死的总有效率为89.5%,急性肺栓塞的总有效率为100%,主动脉夹层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治,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这对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血管;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牵涉到人体循环系统的疾病,而人体循环系统主要指的是在机体内输送血液的各组织与器官,如心脏、微血管、动脉和静脉等,其可有效划分成急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心血管疾病,病因通常与动脉硬化有着直接性关系[1]。急性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栓塞、急性心绞痛和主动脉夹层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晕厥、发绀、眩晕、疲劳和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2]。笔者对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心血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合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共收治82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32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35岁,中位年龄为55岁。本组病例中有40例患者为急性心绞痛,19例患者为急性左心衰竭,19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为急性肺栓塞,1例患者为主动脉夹层。
1.2 临床表现
①急性心绞痛。急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痛,其疼痛部位处于心前区域,一般会放射到左肩和左臂内侧,直到抵达无名指与小指,偶尔也会出现下颌部、颈部和咽部不适,且胸痛表现为紧缩状态,常伴随着烧灼感,起病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致使,而心动过速、饱食、吸烟和寒冷等现象也有可能引发急性心绞痛。该疾病多发于清晨,疼痛感通常维持在4 min左右,给予硝酸甘油进行舌下含服后,患者症状得到良好改善。在体格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特殊情况,起病时发现血压升高、皮肤发凉、心音减弱和心率增快等,偶尔可见机体心尖区域存在收缩期杂音。②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发绀、咳嗽、咯血、冷汗、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和端坐呼吸等,一些患者可发生咳痰、乏力、哮鸣音、体力下降和两肺湿性啰音等。③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经常会突发性起病,且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性疼痛,给予硝酸甘油进行舌下含服后,患者症状仍未能得到良好改善,同时还会伴随着恐惧、焦躁、出汗等症状。一些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任何疼痛感,发病初期通常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一些患者的疼痛部位在机体上腹部,并伴随着发热、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和血清心肌酶上升等情况。如果患者表现为前壁心肌梗死,那么就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现象;如果患者表现为下壁心肌梗死,那么就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现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一般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和烦躁不安等多种症状,人体心率逐步加快,而心音则减弱,在一定程度上极有可能引发第四心音。④急性肺栓塞。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发绀、哮鸣音、呼吸增快和肺部湿啰音等,检查肺野发现有肺血管杂音和胸膜摩擦音。一些患者则表现为心动过速、P2亢进、颈静脉异常搏动、急慢性肺心病和三尖瓣收缩期杂音等。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为撕裂性疼痛、突发性疼痛和胸背部疼痛等,大部分患者伴随着高血压疾病,同时合并有脉弱、大汗淋漓和脉搏急促等各种临床症状。
1.3 治疗方法
①急性心绞痛。在急性期予以0.2~0.4 mg硝酸甘油做舌下含服,待1 min后明显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然后在此基础上予以1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综合治疗。②急性左心衰竭。合理选取坐位,并把双腿向下垂直,以防止发生静脉回流情况,接着予以高流量吸氧、平喘、吗啡镇静和强心利尿等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激素和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③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应以心肌为主,尽可能减少梗死面积,使心脏功能不受损害,同时要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最后予以吸氧、溶栓、镇静止痛、抗心律失常和调整血容量等对症治疗。④急性肺栓塞。首先予以吸氧、止痛、缓解休克、舒张支气管和纠正心力衰竭等基础治疗,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溶栓、抗凝以及手术治疗。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应以降低心肌收缩力为主,逐步缓解左室收缩速度,达到减少中心动脉压的目的。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已完全消失,静息过程中检查心压与心电图发现已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已得到良好改善,静息过程中检查心电图发现异常情况已逐渐好转为有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无任何变化,甚至有病情加剧者为无效。
2 结 果
4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为89.5%;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显效2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特征是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所以一旦治疗延误,就极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血管疾病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立即得到完全根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治愈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现阶段,急性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等均为急性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与主动脉夹层可在短时间内让患者死亡。
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总有效为89.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5%,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由此可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治愈率的重要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机体的生命质量,达到降低疾病致残率与病死率的目的,这对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夏光辉.3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4):62.
[2] 关晖勇.急性心血管患者50例临床治疗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3):1226-1227.
R54
B
1671-8194(2014)09-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