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抄谁就是进步
2014-01-28刘月娇
刘月娇
凭《心花路放》拿下超10亿票房的宁浩在刚评出的中国导演价值傍上排名第三。相比之下,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显得后劲不足。
我一直喜欢宁浩,自《疯狂的石头》之后,他的作品我都看过多遍,每一遍都身心愉悦。在他的电影里到处散发着黑色的光亮,那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这智慧在中国所有以“代”著称的导演里都没法找到。他喜欢让“坏人”各自为阵,你争我夺,也喜欢让他们良心发现,弄巧成拙。在冯小刚之后,他做到了真正的有趣。这种有趣源于宁浩的嫁接,他在别人的土壤里开出了自己的花朵。于是我们看到的中国电影,就有了另外的疆界。
宁浩常常被人诟病说抄袭盖里奇的痕迹太严重,我理解这种声音。但我总觉得对于一个年轻的创作者,抄袭是必需的。从周星驰到周杰伦,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抄袭,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法。抄袭是在寻找捷径。只是有人抄的好,有人抄的差,这就是大家天差地别的原因。 我的观点是,知道抄谁就是进步了,以后大家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到底该怎么抄?
从《疯狂的石头》到《无人区》再到今天的《心花路放》,宁浩玩的无疑都是公路电影的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旅途中看世界,顺便也遇见更纯粹的自己,虽然和《末路狂花》《摩托日记》这些经典之作还有差距,但他确实填补了中國公路类型片之空白。公路片的精髓,要么爽,要么美。在还没有公路的日子里,其实我们也不闲着,我们看《西游记》,既爽,又美。 成为我们童年乃至人生的重要伴侣。
电影归根结底是一种表达,好的导演要用画面说话,而不是用对白说话,好的观众是要用心去感受导演的每一个小动作。电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语言的可变,同一种表达的主题,宁浩会用一种很独特的语言去阐释,而韩寒的《后会无期》乃至许鞍华的《黄金时代》都只会用对白。二十一世纪都快过去14个年头了,他们居然还在用对白支撑电影里故事的发展,我只能说,这是智商问题。
身为观众谁给我们好看的电影,我就为谁花钱。从这点上看,《心花路放》过10亿票房并不稀奇。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好看!不需要多少裸露,不需要多少爆破,只要能让我开心,只要能讲好一个故事。你踏踏实实地用摄影机给人民讲顺一个故事,那就算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了。
中国需要艺术片,也需要商业片,但说白了决定影片成败的终归还是其自身的可看性。有些高高在上的人总爱做些和老百姓相左的判断,以此证明自己的阳春白雪。
我记得有个看上去特别爱国的导演很无知地说过:宁看一部不太好的国产影片,也不看一部制作精良的外国影片。中国电影的发展要靠电影人和大环境的共同努力,而绝非砍腿取齐,既然你都阳痿了,我也没义务死守贞节。
我们要向宁浩致敬,因为他那样大胆的表述,因为他讲的故事,让我们开怀大笑。中国的电影和中国的思想一样,要更开放,更灵动,更坦白,更兼容,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