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阿尔巴尼亚蜜月内幕

2014-01-28范承祚

时代人物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阿方阿尔巴尼亚中阿

范承祚

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阿尔巴尼亚,是同新中国最早建交的国家之一。在二十世纪整个50年代,中阿两国同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而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特别是1954年两国互设大使馆后,中国开始了对更加贫穷、落后的阿尔巴尼亚进行经济援助。

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中苏两党两国开始交恶。在这种情况下,阿国同中国并肩携手,共同反对苏联的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这直接导致了苏联对阿的断援和苏阿断交。鉴于此,中国全盘接手了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阿的一切援助,并不断加码、翻番,自此中阿两党、两国间迅速结成举世瞩目的一大一小的双边“特殊关系”。此后的中阿关系可概括为5句话:上层交往多而频繁,经、军援助十分巨大,合作范畴无所不包,互相评价调门特高,礼宾接待不断破格。1966年11月,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名义,高调电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贺词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表述,把中阿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峰。

1966年4月,除毛主席以外的中国党、政、人大所有主要领导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到首都机场迎接到访的由阿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率领的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从当时北京东郊的大北窑到西城边的钓鱼台国宾馆,中国首都以空前的(或许也是绝后的)规模,出动了百万人,张灯结彩,夹道欢迎阿国的贵宾。

1967年,毛泽东又两次接见访华的谢胡。周恩来作为总理,1964年、1965年、1966年曾连续3次正式访问阿国,最长的一次达9天,并在阿度过1964年新年。中国政府在国内经济情况十分困难的岁月里,举全国之力援阿,总额达l00亿元人民币(按1960—1970年代计算,约合当时的6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阿国人口获得人民币4000元。阿国要什么,中国给什么,有求必应,甚至无求也提供。

作为对中国的回报,阿方对中方也有三大支持:支持中国反对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支持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益。

1968年,中阿两国党、政、军最高领导决定派军方主要负责人分别率党政军代表团到对方访问,同声谴责苏联和华约军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这一年,中国为表达对阿退出华约的支持,一次性就提供援助项目30个,几乎占我方全部援助项目的1/3。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方面,阿方始终给予很大支持,相比于其他两个方面,这个支持更加宝贵。

此阶段,中阿双方高层形容彼此双边关系的词汇,已经不止于诸如“牢不可破”、“亲密无间”、“与日俱增”等高级外交用语,而是上升为“坚如钢铁,纯若水晶”、“从一个高峰发展到另一个高峰”这样诗词一样的表述了。不仅如此,当时毛主席为形容中阿友好关系所创作的“语录歌”,也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唱响两国城乡。

整个二十世纪60年代,总共十余年的中阿关系堪称“大起”“大熱”,已达到两国人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中苏、中美间关系的缓和与解冻,中阿一度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双边关系遇到麻烦。

1969年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参加完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礼后由河内回国,中国政府同意他通过中国“过境”并在北京机场实现中苏两国总理会晤。此举遭到阿方的批评和反对,不点名地指责中国在反对苏修斗争中“妥协”“动摇”。

中阿“特殊关系”遭遇决断性的挫折,是70年代初期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峰会。在基辛格博士为筹备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之行而刚刚离京后,周恩来迅即于1971年7月中旬向阿驻华大使罗博作了通报,告之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可能因此启动,表示这并不影响中阿关系的发展,不要求阿方同中方的做法一致。

对此,阿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致函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洋洋万言,对中方邀请尼克松访华一事未同阿方事先商量大表不满,不同意将美帝国主义重新定位。从此,中阿关系每况愈下,从先前的“大起”“大热”变成了“大落”“大冷”。

当年,阿尔巴尼亚主要从3个方面主动恶化了对华关系:首先,阿主要领导人霍查一马当先、各种媒体紧跟其后,声称阿中友谊是建立在反对美帝、反对苏修基础上的,中方邀请尼克松访华,就是破坏了这个基础的一半。于是,阿把“中国修正主义”同苏联修正主义、南斯拉夫修正主义、欧共修正主义并列在一起进行“反对”。其次,阿国1976年11月初召开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它的议程中,会议专列一项攻击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公开指责这一革命理论“破坏世界革命,熄灭反帝斗争,分裂马列主义运动和国际无产阶级团结,阻碍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等等。再次,阿方将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一方面攻击中国援助“意在破坏”阿经济,另一方面又放出阿“绝不在外来的压力下低头”这样煽动性的话语,导致阿中政府间的一场你来我往的“照会战”最终迫使中方对阿停止援助、撤退专家。

面对阿方声嘶力竭、无休无止的攻击和诋毁,中方总是“骂不还口,不与论战”,在“照会战”中也尽量不使争论矛盾激化,从而使中阿不致断交。

阿尔巴尼亚的反华也给自己酿成“苦果”:阿国内经济跌落到深渊,人均GDP从上世纪70年代的800美元下降至80年代的200美元。

1985年霍查病逝,阿利雅上台,中阿关系重又逐步走上正常外交的路子。冷战结束后这些年,阿方历届民选总统和政府总理都曾应邀访华:他们都公开承认霍查一度反华对阿中关系铸成大错。中国的领导人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访问了阿国。中阿友好关系比之过去,更为健康、稳固。

猜你喜欢

阿方阿尔巴尼亚中阿
我就看着不说话
路过人间的姑娘
中阿关系
阿尔巴尼亚申请加入欧盟
那段青春,我几近迷失
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