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自己的良心去书写历史”

2014-01-28

时代人物 2014年11期
关键词:历史剧娱乐和平

时代人物:据说《北平无战事》创作7年,投资方7次更改,因为这里面有风险,你觉得风险来自哪些方面呢?

刘和平:风险无非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认为这部剧与现代主流收视人群接不上,收视一失败也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这个担心我觉得他们也是对的,大家都形成了这么一种共识,觉得主流收视人群一般都是看不懂这个戏,也不会喜欢看这个戏。另一个原因比这个原因那就更可怕,担心审查通不过。尽管这样,他们不少人都是舍不得这个项目,希望我能不能多考虑一下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做修改,一是尽量迎合今天的主流收视人群,二是尽量收敛一点,降低过审风险。他们都很有诚意,但你想这两个方面我都不可能妥协。因为一妥协就不是今天这个《北平无战事》了,这个剧我是有整体的构思,也有自己的总体追求、构想和目标,它无法讨价还价。

时代人物:最后这家投资方是怎么确定的呢?

刘和平:最后这个投资方,我跟他们说,你们有没有一种信念,你们以一亿甚至一亿多的资金来投资这部剧,而我用接近晚年的6到7年的生命来投资这部剧,我这不是时间是生命。我不是年轻人,创作《北平无战事》,我从53岁到60岁,这7年,可以说是7年的生命黄金期,我不会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不负责任,是不是。

我说,如果我来经商,以我的智商和我的人缘,7年赚一个亿没问题;但是我选择了创作这条路。后来也是这种誠意感动了对方,感动了以后在取得对方高度信任的前提下,把控权给了我。这也是事实,因为你想我们这个戏,大家都能看到我还打了个名字,叫总制片人,但是在我们内部有一个名字应该比这个还要高,因为这个戏有一个核心决策团队,叫制作小组。制作小组就是两个投资老板加我,3个人,投资成本多少?请什么样的团队来拍?选什么样的演员?达到什么样的制作高度?最后投资最高控制在多少?最低不少于多少?这都要三人制作小组做决定,最后公推我为制作小组组长,在协议上写了一个我有一票否决权。

时代人物:其实《北平无战事》遭遇重重障碍,一方面是审查原因,另一方面是宏大叙事与家国之忧与现在的娱乐氛围不搭。你怎么看待现在这种文艺思潮整体都追求浅表娱乐?

刘和平:它是一个合理的存在。西方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经历了400年,我们才短短40年。要完成从农业文明的传统到工业文明,乃至于后工业时期信息化时代的现代人,怎么变?最快的途径就是让人疯狂的填鸭式的去接受西方那种娱乐信息。我曾经跟湖南广电的魏文彬对过话,他就问我,你怎么看待湖南广电和湖南卫视?就我们娱乐化程度这么高。我说你们对把中国这些人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是有功劳。他说这个怎么讲?我就说了这个道理,一群刚刚还在山沟沟里的人,只要看了湖南卫视,他走到城里来,不过半年就分不出他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从穿着、打扮、唱歌、言谈、举止,就立刻过渡到了城市人——当然,他的骨子里还是农民。这个就是我反过来又要说的,这种催生的办法,把一个人变成真正的现代人是不可能。但是,这是我们转型期无法回避的一个阶段。等到我们把娱乐的这种程度适当的降低、步伐放慢,再去多追求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的时候,可能我们就开始回归到成熟和理性。

但现在这个阶段肯定会出现,它又没有不合理,它是自发出现的现象,不要去说人家搞娱乐不对。使传统人变为现代人,最快的办法莫过于娱乐,只是这种现代化是浅表的,没有了精神和理想对于一个民族是很可怕的,所以我相信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

时代人物:《北平无战事》剧中的道具极为考究,你觉得历史剧除了史实考究外,还应具备哪些特质?

刘和平:历史剧需要尊重历史的真实,但如果每件事,都按照史书记载写出来,那它肯定不是历史剧。看历史剧,就应该看这部历史剧是不是传达历史之神?它对历史文化的真实和历史精神的真实有没有走样?如果一个人看文艺作品的时候,却拿着二十五史对照下来,这样就没有所谓的历史题材作品了,《三国演义》《水浒》等也都没有了。

时代人物:你在创作历史剧时,追求一种怎样的真实?

刘和平:之前曾经有人把戏剧界的历史剧分为3种,即写真史剧,如吴晗的《海瑞罢官》;演义史剧,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更多的是侧重演义;还有就是很难创作也达到了一定高度的传神史剧,传历史之神,追求历史文化、历史本质的真实。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就想把《雍正王朝》写成传神史剧,所以我不承认它只是“清宫戏”的原因就在这里。现代人看了这部戏既能感觉到强烈的现实关照,但谁也不能说它不是历史剧,就是因为它传了历史之“神”,我追求的就是这个“神”,也就是艺术的真实。

时代人物: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对当今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刘和平:我们看历史就是看它的文化,看历史上形成了哪些文化符号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人的文明进程和生活。

从来没有人敢说,我们今天的文化与祖祖辈辈的文化没有关系。历史从来就是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在这一点上,所有的历史学家基本上都持一个观点: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现实永远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任何一个现实时空中回顾历史、重提历史,甚至把它写成历史题材的作品,都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对此,完全粗暴地用影射、翻案来界定是错误的,它们不是历史剧的代名词。如果说,现实生活与历史题材作品有强烈的关照和感情共鸣,也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文化是来自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依然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所有的人。

时代人物:一直以来,只要是出自你手的历史剧,都堪称精品,你是如何做到的?

刘和平: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高密度思维的产物,而这种高密度的思维都要通过准确的文字表现出来。作为编剧,他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无不体现了这种唯精唯一的态度。作品是创作者本人和他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发生关系所碰撞出来的焦点。文化和艺术要走在生活的前面,但是搞历史剧创作,要注重以历史文化作为根基。

时代人物:好像现在的编剧圈言必称美剧,也总用好莱坞的那一套来套内地电视剧。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刘和平:有一点我很明确,就是我们确实要去学习国外的尤其影视艺术上面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先进的表达,艺术表达和艺术表现都要学习,但是始终不要忘记一点,他们的那种手段和形式,都是表达他们自己的文化形态。现在我们去学他的形式,但表达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形态,这才出现我们最大的问题。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中国却是个农业文明为主要文化形态的国家;现在影视的手段和形式都是人家工业文明下发现和总结的经验,在中国并不一定合适。怎么能够很好地把人家的那种形式和我们自己内在的文化形态结合起来,这才是重点。从《雍正王朝》,包括《大明王朝》到现在,我能坚守的一点,就是怎么样运用他们的器来表现我们的道——用他们的手法来展示中国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人情世故、情韵态度。

时代人物:我们时常听到编剧抱怨创新难,在这一方面,你的创作经验是什么?

刘和平:优秀的电视剧一定要有自己的立意和创意,立意是指创作时一定要找到隐藏在我们现实生活表象背后的本质和意志。创意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产物,它充满在写剧本的整个过程之中,有时也可能是我们创作之前大家在一起讨论的一个点子,但那个点子很可能在你创作的时候并不合适。创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地寻找艺术形象的过程,只要你找到他们,可能这个时候你的作品才会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不可复制性。这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不是一次就能找到的,而是一个寻找的过程。一旦寻找到了,它就像远方的一盏明灯,那盏灯是不会变的,但是怎么走是可以变的。前面定的调子是不会变的,而后越来越丰富,往那个方向去靠拢。

总之,我认为,编剧创作应该凭自己的良心去写,凭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感情倾向去写,只有这样我们就有自信会是一个不错的作品。

猜你喜欢

历史剧娱乐和平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是非功过任评说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博弈·和平
娱乐眼
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传播价值与历史观的冲突及调和
期盼和平
努力学,尽情玩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