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家学 再战“广誉远”

2014-01-28

时代人物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2000年,33岁的郭家学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2004年,战胜央企华润、复星郭广昌,拿下46家药厂,控股云南白药、丽珠集团等4家上市医药公司,被誉为医药系“资本狂人”。但最后因资金链问题一朝崩溃。

今天,他既是东盛集团董事长,也是广誉远的掌舵人。当年的巅峰和最后的落寞,给了他什么教训,又留下什么经验?当年的疯狂并购以及资本运作,会否在广誉远重演?广誉远如何抓住这波行业风口,快速起飞?

记者:广誉远推百城千店计划建连锁药店,计划未来开1000家国药店和100家国医馆暨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如若实现,规模仅次于目前的同仁堂。目前进展如何?在上市公司控股的前提下建立连锁店,单店投资规模六七十万元,最多的接近200万元,巨额资金需求如何解决?

郭家学:我不考虑任何规模的事!我们要的是广誉远能够中兴起来。所谓中兴就是找回过去的辉煌外,还要超越过去,以此复兴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我们这一代广誉远人是带着“中兴广誉远国药公司,复兴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来创业的。我认为,带着使命去做事业,最后百亿销售也好几百亿销售也好千亿市值也好,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今天可以很负责地说,今后5到10年,健康产业一定会成为整个中国最大的产业。而中医药是大健康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

记者:广誉远还规划在全国建立九大GAP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目前这一规划进展如何?资金需求如何解决?公司6月刚推出6.39亿的定增融资,未来会否进一步融资?

郭家学:规划正在进展当中。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亲自去种养,而是要求药材原料道地化。比如说人参,一定要是吉林的长白山地区,一定要保证它生长足够年限(六年以上)。我们将在当地建立技术推广中心、苗圃中心、种子中心,指导当地参农种植。我们还将建立饮片基地。优质的中药原料是保障制造出极致产品的基础。

融资要看未来发展。这次融资我们主要补充流动资金,流动资金补充以后,公司也就健康了,血液充足了,整个公司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记者:广誉远提出,3到5年销售收入要突破30亿,未来1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打造成为市值超千亿的公司。这相当于5年内销售收入翻10倍,10年内翻30多倍。你的信心何在?

郭家学:主要是公司产品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讲求3个极致:极致产品,极致用户体验,极致品牌传播,广誉远就属于其中,且由创始之初,一以贯之。

产品之外,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广誉远秉持晋商精神儒商文化,晋商繁荣四五百年,靠的是对义(社会责任)和利(企业利润)的平衡。

至于在今后,3年、5年、10年,无论销售额达到30亿、50亿还是百亿,我们的信心就源于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在中国传统中药企业里面,拥有两个国家级保密产品的(龟龄集和定坤丹),目前只有广誉远一个企业。同时拥有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药企业(龟龄集、定坤丹和安宫牛黄丸),也只有广誉远一家。

記者:始于1541年的广誉远是清朝四大药店之首,比北京同仁堂还要早。而2013年,广誉远收入2.68亿,同仁堂收入87亿;目前,广誉远市值60亿左右、同仁堂250亿左右。广誉远收入是同仁堂的3%,市值却是同仁堂的35%,你觉得这是否正常?

郭家学:在定价里面,责任担当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整个资本市场对广誉远未来成长空间的看好。

首先是东盛团队过去经历经营、债务危机,通过重组、廉价处置资产,偿还了银行32亿债务,并因为国企担保代偿了8亿元债务,依靠自身努力走出困境。东盛团队没有利用国家政策,以破产重整方式逃避债务,他的责任担当为企业赢得了重生赢得了尊重,市场看中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企业,并重新给予定价。

其次,东盛团队曾成功经营过多家大型企业,创造了医药市场很多驰名全国的品牌:如白加黑、盖天力等等,在管理和业务整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广誉远借助东盛团队,力图打造精品养生国药的创新战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给予上述估值和评价。

记者:早在2000年,33岁的你就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你也曾经战胜央企华润、复星郭广昌控股云南白药,资本市场称你为资本狂人,你喜欢这一称呼吗?为什么?

郭家学:无论喜欢与否,我管不住大家的嘴巴。但是,在过去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确实发现了整个医药行业所存在的并购机会。同时,也认为通过这些并购,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合,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一个企业从区域性企业走向全国并且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

实际上,并购、产业整合是一条很好的道路,虽然我们最终在世界500强的实验(最初十来年我是在做一个实验——用市场化手段创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失败告终,但是我无怨无悔。如果我们当时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则不需要为现金支付问题头痛不已。我只需要通过向云南白药股东增发东盛股票的方式,就能进行产业链整合。

记者:2004年时,你拥有46家药厂,控股云南白药、丽珠集团等4家上市公司。你会否还用当年的激烈并购以及资本运作做大广誉远?当年的巅峰和最后的落寞,给你留下了什么教训?

郭家学:其实对于广誉远,我们的思路跟过去不尽相同。过去长达18年的岁月中,我想要做大、用市场化手段去打造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现在,我不想做500强了,要做的是一家500年,甚至是1000年的企业。我将创建一家千年企业作为我一生的梦想,今后再也不会去想世界500强这些事了。

中间的转变,缘于企业债务重组期间的两次游历(山西柳氏庄园和德国法兰克福)。当时给我的震惊就是,这些企业从来没有进入过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在他们身上都有神圣的文化烙印,他们几百年延续传承的是一种商业文明。子孙后代在今天,依然为古人所创造商业文明而受用、自豪、骄傲,我觉得这点就比500强更有价值。

记者:你曾经13个月没有给员工发工资,但没有一个管理层从公司辞职。你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郭家学:长达13个月时间没有发工资,也没有高层辞职,而且几乎每一个高层都从家里拿钱来支持公司。他们都清楚,东盛随时破产,借的钱就会打水漂。能渡过难关,因为东盛的企业文化。东盛在过去长达几十年的管理实践当中,确实是文化在管理公司,东盛文化就是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就是对天地君亲师充满敬畏的文化。

记者:对于中药这个传统行业,你如何运用互联网影响目标人群?

郭家学:结合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画像,形成比较具象的目标人群。例如,35-60岁之间、成功人士、长期工作辛苦、积劳成疾,压力很大,责任感很强等等,就是符合“龟龄集”产品的人群画像。

实际上,早在“白加黑”时代,我们就已经对消费者画像进行了探索。白加黑定位是白领,通过对消费者的行为分析,白领白天上班,下班后大多陪客户吃饭。到家的时间大约为晚间九点-十点。上述白领在看完新闻后,一般会在门户网站上度过大约1小时,浏览一下是否有最新的新闻。为此,广告放置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晚间新闻和各大门户网站。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正在组建“数据银行”,未来我们的广告投放一定更加精准。今后的营销一定是互动营销,消费者关注的要与其探讨。企业要尊重消费者,对所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地与其及时互动。让消费者能够了解我们的品牌、文化、产品的利益点,最后成为我们的粉丝。

记者:据行业人士称,政府对发展中医药态度鲜明,而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药消费的升级,疾病谱变化扩大医药消费需求,医改以杠杆作用撬动医药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等四大因素将推动中医药行业进入“黄金十年”。你对此怎么看?

郭家学:中药行业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迎来100年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梦最核心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藥行业在中国,百年来的浮浮沉沉,关于其存续的杂音一直很多。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进而投射到中药行业上。

广誉远的价值在于,经过百年、千年的传承,它依然是造福中国人的健康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广誉远让中医中药文化得到认同,在中华文化复兴中作出贡献。我们希望在缔造商业文明的同时,也在缔造社会文明传承,成为一个伟大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猜你喜欢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老字号乱局:你用的是哪个“同仁堂”
百年风雨同仁堂
谁远谁近?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仁心卓越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