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府民歌考略

2014-01-28豆军红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721013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西府凤县宝鸡市

豆军红 (宝鸡文理学院 音乐系 721013)

一、西府及其地理环境

西府,多用于陕西民俗版块,是饮食文化区隔的省内地域概念。陕西的关中东起潼关西至宝鸡,以杨凌为界,杨凌以东包括杨凌属于东府,杨凌以西属于西府。西府一般指咸阳以西,北至彬县、中含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和下辖的扶风,岐山,凤翔,眉县一带。西府地处东径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它位于中国内陆中心腹地,关中平原西部,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西府独特的地理和气侯条件,成为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据《史记》记载,“炎帝生于姜水”(现在宝鸡市区的清姜河),并在此“教民稼穑”、启“日中为市”,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

西府不仅是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蕴涵着历史蕴味。西府地区传统文化厚重,影响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周礼》、《周易》和记载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开中国诗歌之先河的《诗经》便诞生于此地。西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璨的民间文化,如歧山臊子面、木板年画、刺绣剪纸、脸谱泥塑、民间社火等民俗瑰宝声名远播。西府民间音乐文化也种类繁多,其中眉县的威风战鼓、凤县的凤县民歌、陈仓区的西山酒歌和姜马察回音乐(西府曲子)等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西府民歌的主要类型

民歌是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歌一般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西府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位置,受到不同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民歌也呈现出多样性,其中以凤县民歌和西山酒歌最具代表性。

1.凤县民歌

(1)地理位置

凤县历史悠久,古称“凤州”。县城距宝鸡市区102公里。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万亩;辖10镇2乡100个行政村,653个村民小组,11万人口。凤县北倚秦岭山脊,南接紫柏山,最高处透马驹峰海拔2738米,最低处温江寺一带海拔905米,县城所在地双石铺镇海拔960米。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境内有著名的故道、陈仓、连云等古栈道,扼川陕、陕甘交通要道,是历代兵家常争之地。交通的便利,形成了不同地域民族杂居的格局,黄河文化与巴蜀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渗透和传播,不同的民俗歌谣相互影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便形成了具有不同曲调的凤县民歌。

(2)起源

凤县民歌曲调种类繁多,这是她的历史渊源所决定的。凤县民歌起源于西周时期。当地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神话 ,一只美丽的凤凰与百鸟在这里自由自在的过着日子,有一年夏天,凤凰为了救活一对被奴隶主逼上山的青年夫妇,从遥远的东海上噙来一滴仙水,整整飞了四十九天,这只凤凰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口水,青年夫妇被救活了,美丽的凤凰却紧紧闭上了眼睛。青年夫妇围着凤凰流着泪、唱着歌,整整唱了七七四十九天,歌声和眼泪汇成了一条大河,美丽的凤凰终于扇动着翅膀活过来了。从此,人们就唱着这动听的从大山深处传来的歌谣,伴随着凤县人民过了一年又一年。

(3)类型

凤县根据地理位置的划分,其不同地区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其民歌也分为不同的类型。东北部的平木、岩湾、河口等乡镇靠近关中一带,接壤于关中平原,大部分山民祖先属秦川之族,远古时迁移至此,与当地上著山民融合居住,经时间的变迁,民歌腔调的演唱带有西府曲子味,近似于关中的眉胡和婉婉调。南部的三岔、南星、温江寺等乡镇靠近陕南一带,相接于巴蜀之地,属民的祖先也在远古时由湖南、广西、四川之地迁移此地,与当地上著山民融合居住,经时间的变迁,她的演唱曲调近似于四川、江南一带歌调,(“凤县部分人的口音被称为湖广腔”),所以,民歌夹杂着巴、蜀地域的“山歌”味,音韵清脆,腔调有明显的江南韵味,称之为“下江调”。西部的张家尧村和唐藏镇与甘肃陇南毗邻,民歌则具有陇南“花儿”味,称之为“扬花调”,特点在于曲调悠扬,歌词中突出表现高兴、舒适的“得”字。平坎镇和凤州镇一带,流传有地方“土著”特色的山歌——号子,它的地方特色最浓,表现形式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独唱、对唱、轮唱、齐唱均可。

目前主要流传着四大类:一是“下江调”属巴蜀韵味,主要流传于凤县的三岔、南星、温江寺等乡镇,(湖广口味浓);二是带有明显特征的“花儿”调山歌,主要流传于凤县的张家窖村和唐藏镇区域;三是带有西秦曲调的“上江调”,主要流传于凤县的平木、岩湾、河口等乡镇一带。四是有地方“上著”特色的山歌,号子“土著”调。主要流传于平坎镇和凤州镇一带。这四大类中,地方特色最浓的要属“土著”调子,它的表现形式是没有任何乐器伴揍,一人唱,对唱,群体唱均可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田间地头,砍柴放牧、农闲农忙等想唱就唱,“下江调”和“花儿”调,不用乐器伴奏随时可歌。而“上江调”有时也叫曲子他是要有乐器伴奏的,曲调也繁杂多变。

(4)表现内容

形式多样、曲调动听、韵味悠长是凤县民歌独有的地方特色。形象鲜明的优美民歌,既各自带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又同时在凤县山区民间长期广为传唱,深受群众喜爱。凤县民歌都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即兴创作的,见啥唱啥,想啥唱啥,见景生情,随编随唱,大多是表现爱情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凤县民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曾家喻户晓、人人传唱,大部分村子都有被尊为“歌王”“唱家”的民间歌手。千百年来民歌抒发着劳动人民的爱和恨、苦于乐,寄托着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山民的生活、斗争、表达爱情和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县志记载,在古代,官府招募客民开种,自是客民多于土著,由不同地区的“客民”相居一起,歌谣互相传播,文化的相互渗透,便形成了凤县民歌的多、广和富于地域特色,广为流传至今。

2. 西山酒歌

(1)地理环境

西山酒歌流传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这里位于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西端,东径106°18′24″—107°34′58″,北纬34°7′24″—34°44′38″之间。南依秦岭与太白、凤县毗邻,北靠陇山余脉与千阳、陇县、凤翔县接壤,西沿渭河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清水县隔河相望。东与岐山县连接,三面环围宝鸡市金台、渭滨两区。东西长约119.49公里,南北宽约67.78公里,总面积约2489.49平方公里。区政府驻地虢镇,城区规划面积约27.25平方公里。西距宝鸡市区22公里,东距省城西安147公里。所辖18个镇,372个行政村,222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2万人,全系汉族。宝鸡市陈仓区原名宝鸡县,2003年5月26日撤县设区挂牌。其地理形态南扼川蜀、西控甘陇、北镇宁蒙、东屏关中、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前弧之交吻部位。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山酒歌流传区域为陈仓区西部山区,为秦岭与陇山交汇区,包括陈仓区坪头、拓石、凤阁岭、胡店、香泉、赤沙、县功、新街等8个镇共136个行政村。陇海铁路、310国道穿腹而过,是我国东西交通主通道。这里山大沟深,渭河奔腾,自古民风淳朴,古韵犹存。

(2)历史渊源

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庭,流传于民间,盛行于两汉,无历史记载。凤阁岭镇位于我省的最西端,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三岔镇(又叫吴砦镇)隔河相望,是秦岭与陇山的交汇之处,先秦“陈仓渭水道”关节点,古代军事要塞“燔史关”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历史上,这里交通发达,南自成都,西有兰州、西宁,东从西安而来的商旅都要在这里宿营驻店。形成了东西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和大聚合,同时赋予了西山酒歌包容万千的特点。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宝鸡电视台和《宝鸡日报》等媒体均有专题介绍,引起社会关注。

(3)类型

西山的酒歌分许多种,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有不同的酒歌。流传至今的只有几十种。有欢庆丰收时唱的《雀雀算账》,有朋友聚会时唱的《大吉利》,有结婚喜庆时唱的《闹洞房》,还有老人祝寿时唱的《祝寿歌》。从歌词的来源来看,酒歌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的理解,这种酒歌的内容诙谐而幽默,主要是当地民间小曲的延伸;如《雀雀算账》《闹洞房》《闹五更》等。也有一些典型的民歌;如《石沟子担水》《女贤良》等。还有一小部分是古代文人的作品流传《洛阳桥》等。

(4)基本特征

流传于西部山区凤阁岭一带的酒歌,是最具原生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间群众性自娱自乐的一种说唱艺术。是将原生态的民歌民调、民间歌舞小曲与行拳酒令相溶合而形成的一种唱词朴实,语言幽默,喻意深长的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酒令歌。从内容而言,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的感悟与理解,这种酒歌的内容诙谐而幽默,教化育人,寓意深刻。一部分是来源于民歌,唱词朴实顺畅,内容丰富,唱腔优美动听;还有一小部分是古代文人的作品流传,则歌词工整,唱法严谨。从曲调与发音来看,西山酒歌是我国文化的大聚合,调有当地社火小曲调、关中眉户调、陕北民歌调、青海花儿调、四川号子调等等。音有南腔也有北调。将各地好的曲调、唱词与酒令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歌方式——酒歌。

西府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富于特色的西府民歌音乐文化,其中凤县民歌和西山酒歌代表着西府地区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当前在国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我们对西府民歌要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使得西府民歌既保持其民间性、民族性和原生态性,又能加以创新和发展,从而不断丰富西府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

[1]宝鸡市文艺创作指导委员会编.宝鸡民歌选[M].1958.

[2]中国民歌集成·陕西卷.关中民歌述略[M]中国ISBN出版中心,1994.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http://fy.folkw.com/Sort.Asp?Sort_Id=2.

[4]张俞.凤县民歌[N].宝鸡日报,2009.10.

[5]王渭清.漫话西府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N].宝鸡日报2010.3.

[6]高强.西府民俗文化与姜炎文化[J].华夏文化,2005(2).

猜你喜欢

西府凤县宝鸡市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我爱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惠安盐路与周边市场网络的形成
凤县花椒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
情深似海(女声独唱)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