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与殖民视阈下的印度影片《抗暴英雄》

2014-01-28张中一焦玲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名作欣赏 2014年23期
关键词:殖民者戈登殖民

⊙张中一 焦玲玲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宗教与殖民视阈下的印度影片《抗暴英雄》

⊙张中一 焦玲玲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影片《抗暴英雄》由科泰·迈赫塔导演、阿米尔汗主演,通过描写印度士兵莽卡班迪和英国上尉戈登的情感变化,反映了被殖民时期印度人对英国人的态度,英国殖民者为了利益而触碰到印度人宗教信仰的底线,成为了起义的导火索。影片中的印英矛盾直指宗教冲突,由宗教冲突又引发了印度对殖民文化的抗争。

宗教殖民者冲突

从1600年英国女王特许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活动,到1757年普拉西战役,标志着英国征服印度的开始,正如影片开头印度总督坎宁在舞会上发言说,英国在印度已经统治一百年了,影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1857年。1857年英国殖民者和印度人民的矛盾一触即发,具体表现在人种的冲突、宗教信仰的冲突、友谊和民族大义的冲突上。

一、殖民文化与印度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

《抗暴英雄》中,第一个情节是莽卡班迪和戈登所在的连队在与另一支印度部队战斗,而战斗的目的,是为了英国人能够取得新地区的殖民统治权。在殖民印度期间,英国人采用了“以印制印”的统治方法,即英国的军官统治印度士兵,再用这些印度士兵来镇压或者管理其他的印度人,从而达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这些加入英国军队的印度士兵被称作印度“土兵”。

那么回到这部电影中,其实在英国殖民印度的大多数时间里,印度人对英国人的态度,并不是非常敌视的,但是随着影片的进行,可以看出,以莽卡班迪为代表的印度人对英国人的看法开始发生了改变。

影片中故事的转折是子弹润滑油事件。英国殖民者制造了大量枪械弹药,在弹药的纸皮外壳涂上了猪油和牛油作为润滑,这严重违反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两教的教义。这一行为从表面上可以理解为,英国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做了违背印度士兵信仰的事情,影片中的英国军官,对于戈登上尉反映印度士兵对牛油弹壳表示强烈不满的时候,其反应是,可以欺骗印度人,但是印度人要对英国殖民者的命令绝对服从。英国军官在用自身的价值观来衡量印度士兵,认为印度士兵的忌讳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那于获得利益没有任何冲突。

英国人带来的殖民文化在这个时候就与印度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冲突,是东西方文明不融合的最好体现。另外在影片中,不仅仅这一处表达着殖民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冲突,在戈登上尉和莽卡班迪拯救“沙蒂”少女的时候,也体现了出来。当莽卡班迪和戈登同时发现了要被活活烧死的殉葬女孩时,莽卡班迪的反应是,要戈登不要去管,那是印度的习俗。但是戈登的反应是很强烈的,他认为这种做法是不人道的,所以他要冲击这种野蛮的习俗,救了那名少女。这个情节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同样也反映着马克思曾说过的,英国殖民者殖民印度是要完成双重使命。殖民文化在印度的渗透,一方面它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印度的古老文明,但是另一方面,在印度的古老文明之中,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好的,都是积极的,妇女殉葬就是一种很蛮荒、很落后、很非人道的习俗,所以在殖民文化渗透入印度传统文明的同时,殖民者也在对印度进行着先进的改造,促使印度逐渐走向文明。

二、人种冲突的尖锐性

在欧洲人对外扩张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白人因为肤色而自认为出身高贵,黑色和棕色甚至黄色皮肤的人,都被认为是出身卑微的贱民。影片中时常可以看到,白人称印度人为黑狗。在舞会上,一名印度侍者因为将酒洒在了白人的衣服上,并想用手帕去擦拭,却被豪森上尉拖了出去毒打,并辱骂:“这个黑鬼王八蛋,你想干什么,看你以后敢不敢碰白人。”而在莽卡班迪出面救这个侍者时,对豪森上尉也说:“这个黑狗会被打死的。”可见,白人对印度人肤色的蔑视,是造成矛盾的直接原因。而且奴隶制在英国已经被废止,可英国东印度公司却允许其在印度存在,印度人买卖同胞,买卖印度女人用于军队娱乐,是矛盾的直接体现。

1857年的印度,印度人民是没有尊严和地位的,影片用一个斗鸡眼的扫地贱民的嘴说了出来:“我们都是贱民,公司的人才是贵族,所有的垃圾都一样。”这种激烈的人种冲突,也是这次兵变的主要原因。

三、宗教信仰冲突的致命性

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涉及的印度宗教有婆罗门教、伊斯兰教等,在当时的印度,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而影片中扫地的“斗鸡眼”就是没有种姓的“贱民”,而莽卡班迪则是婆罗门人。不仅如此,当时在印度的宗教还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等。

当时的印度是宗教信仰的大熔炉,印度人民将宗教看得非常神圣,宗教具有相当高的地位,而导致1857年印度兵反抗的根本原因就是东印度公司不尊重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强迫印度士兵去使用带有牛油和猪油浸泡过的子弹。牛被印度教徒视作神圣之物,是不可以杀害的,而伊斯兰教徒视猪为污秽之物,所以这些以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所组成的印度土兵均拒绝使用这些子弹。

但在当时,印度公司的领导者没有考虑士兵们的信仰,并用欺骗和武力的手段强迫士兵使用这种子弹,这是发生反抗的直接原因。影片非常讽刺的是揭露此事而引起印度士兵愤怒的人,正是因为印度公司的贪腐问题而被调查的人。

四、友谊和民族大义的冲突

莽卡班迪和戈登上尉的友谊是建立在生死战斗中的,戈登上尉身上充满了正义,他直言反对公司使用这种新型弹药,反对公司的种族歧视。因为戈登本身并非贵族,他也不被公司贵族们所接受。在面临危险时,戈登都会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救莽卡班迪,在看到东印度公司的腐败和对印度人民的压迫时,他能提出反对并去反抗,换个角度来看,戈登也是一个反抗者。

影片中,莽卡班迪对戈登的友谊是尊重的,信任的,他冒着被剥夺种姓的危险去咬新型的子弹,只因为对戈登的信任。而在民族大义上,当得知子弹的确是用牛油猪油浸泡过的时候,他毅然决定和戈登绝交,并发动了对东印度公司的反抗斗争。

而戈登对莽卡班迪的友谊是深厚的,质朴的,他和莽卡班迪一起摔跤,一起惩罚豪森,情谊匪浅。在民族大义上,戈登清楚地看到了东印度公司的罪恶,最终也加入了印度士兵的反抗中。

影片在一幕一幕的矛盾和讽刺中进行,英国殖民者不尊重印度人民的信仰逐步将自己推向了断头台,然而1857年印度士兵起义反抗的失败却是因为一个印度妇女为了解救一个自己哺乳的英国孩子,被英军发现了起义时间。对敌人的同情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要想取得自由和独立只能靠顽强的反抗。

五、结语

影片通过1857年以莽卡班迪为代表的印度士兵反抗当时英国殖民者的故事,反映了尖锐的宗教文化和殖民文化的冲突,体现了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以莽卡班迪为代表的抗暴者是印度人民获得自由、取得独立的英雄。

[1]邱永辉.印度宗教的多元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孙琬.简谈印度电影[J].电影艺术,1984(2).

作者:张中一,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在读;焦玲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研究。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青年项目“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网络影视资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与实践”(13XJ-15035)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计划“新世纪印度电影研究”(1254228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殖民者戈登殖民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后殖民批评的“去殖民性”
——跨文化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乌干达传统土地产权体系研究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孩子和爸爸
无冕之王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大厨戈登·拉姆齐教你做牛柳
最佳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