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资本助力国企改革
2014-01-27严介和
严介和
核心提示:真正的市场经济就要优胜劣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彰显公正、公开、公平。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政府提出“能交给市场的就交给市场”,未来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机遇。未来国家的竞争是企业的竞争,承载社会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民营经济亦要做到放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民营企业搞好了,强国梦才会成为现实。
民营经济仍需松绑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名仅次美国,这一切都要感恩于时代。当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带领中国迈向了美好的春天。
正是邓小平确立的“中国特色”,促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从1978年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0.6%,到2008年的6%,2010年的7.8%,再到2012年的10%左右。众所周知,经济学界将占世界经济总量5%的国家称之为大国,占10%叫作强国。
中国,这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正在向经济强国高歌猛进。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占了中国经济总量半壁江山以上,解决了中国95%以上人口的就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开建了中国民营企业最早的BT模式,便深刻感受到,尽管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贡献良多,但始终不能与国有经济平起平坐。以国有垄断为基础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民营经济需要加大松绑力度,未来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体制、机制决定了市场化程度。真正的市场经济要优胜劣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彰显公正、公开、公平。这才是民族的希望!
打破垄断让利民企
那么,未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唯有打破国有垄断,让利于民企。为此,我开出了壮大民营企业的三道良方。
首先,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权威机构为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几乎无路可走。因为国企利益凌驾于中小企业之上。市民日常用的水,烧的汽油、柴油,用的电,花的通讯费等都是国企垄断,且成本大多高于国际平均成本。此外,中国的保险费用、银行利息费用也高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民营企业生存出现重大危机。
对于国企而言,搞好了,既得利益优先享受,搞砸了,国家买单。而民营企业搞好、搞坏都与自己切身相关。所以说国企相对代表市场经济,而民营企业绝对代表市场经济。
如果中央不能专门设立一个正部级机构为中小企业说话,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去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法规,无论是民营经济“非公36条”,还是“新36条”,很难真正落地。所谓改革首先要做好行政体制的改革,行政体制不改革一切都是空谈。
其次,让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若想打破垄断,国企改革是关键,不能完全依靠职业经理人来操盘,应该让民营大企业介入,这样民营企业才有真正的发言权,并有实力与世界500强相抗衡。
最后,教育产业打破垄断的潜力巨大。目前国内最大的垄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教育。无论是从长远的民族利益,还是眼前的经济利益来看,未来教育将比基建等行业更具投资价值,教育产业有望成为民营企业投资转型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中国教育若想搞好,必须打破垄断,鼓励全民参与办教育。
“让我们的脚步等一等心灵”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投资拉动、资源消费。实践告诉我们要从投资拉动走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要从资源消费走向资源的利用和资源可再生,这才能够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未来30年将是“准高速增长”。预计30年平均GDP增幅不会低于5%。
有人说,尽管中国经济总量起来了,但经济质量与美国相差很远。不过,没有总量,很难谈质量。先重总量,再重质量,这就叫作放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这也是一种规律。
此外,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致使整个民族的心灵已经跟不上了。
回望人生,30年的思索、30年的实践、30年的创造,我带领创业团队始终以旅游的心态在踉踉跄跄中一路走来,在不断的劣汰、优胜、裂变中,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担负和践行着“以社会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共创财富,完善自我”的社会使命。
所以,要想实现企业百年长青,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让我们的脚步等一等我们的心灵”,在加强企业家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新价值观。(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