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绝经期综合征非药物疗法现状

2014-01-27沈梅红龚美容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绝经期针灸疗法

张 敏 孙 永 沈梅红 沈 洁 龚美容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目前西医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是针对雌激素水平下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但事实证明用雌激素治疗也不能完全解除或减轻症状,且长期应用 HRT 有较多副作用,而且还有诱发乳腺癌、心血管疾病等潜在危险〔1〕。研究表明一些非药物疗法治疗该病疗效确切可靠,且安全、成本低,患者接受。现将目前临床上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该病的现状及疗效进行综述。

1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雌二醇(E2)水平下降,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造成内分泌障碍与神经平衡失调,出现精神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此外,研究还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受神经递质、免疫因素、血管舒张因子、自由基、肾上腺皮质等因素的影响。其临床表现主要有〔2〕:(1)潮热为主的血管舒缩症状,是雌激素减少的特征性症状。(2)常出现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3)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4)泌尿生殖道萎缩,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阴道感染,排尿困难、尿路感染等泌尿生殖道症状。(5)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增加,骨量快速丢失而出现骨质疏松。(6)绝经后期妇女阿尔茨海默病患率高,可能与绝经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7)绝经后妇女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变较绝经前明显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低下、雄激素活性增强有关。

2 非药物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及机制研究

2.1传统运动疗法 有研究证明运动疗法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躯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邱忠君等〔3〕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试验组Kupperman评分明显下降,健康装况调查量表ES-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隋明凤〔4〕研究说明一定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目前运动疗法机制研究甚少,有研究者发现运动疗法能缓解肌肉关节疼痛和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何成奇等〔5〕发现适当的运动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质血流量,促进骨的生成。运动也可以调节人的神经兴奋性,激发产生积极情绪,有助于改善抑郁、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杨涵等〔6〕发现中等强度运动能改善去卵巢大鼠腰椎的微结构,增加骨密度,提高最大应力和最大载荷,这为临床采用中等强度运动疗法预防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围绝经期妇女应将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增加骨密度手段,坚持运动锻炼。

2.2心理、情绪治疗 研究〔7〕报道,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人的精神、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一些生活琐事如工作失败、家庭不和睦、生活不顺心等会诱发或加重围绝经期的异常。陈莹等〔8〕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清 IL-1B、IL-6 水平显著下降。范长河等〔9〕也提示血清 IL-1B、IL-6 水平可能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和发病过程。说明这可能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情绪和心理行为上改变的机制之一。临床上有研究者〔10〕运用心理疗法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围绝经综合征或各种情绪障碍,均显示心理治疗结合其他疗法明显优于单纯非心理疗法。因此,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应重视心理治疗,积极联合运用心理支持治疗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2.3推拿按摩 推拿有滋阴补肾、健脾和胃、调理气血之功效。王晓东〔11〕发现推拿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且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Taavoni等〔12〕观察发现按摩疗法能有效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心理症状。另外,有研究〔13〕发现中老年人群血清中 IL-1 β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人衰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改变的原因之一,且足部反射区推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IL-1 β的水平。因此,推拿有调整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改善老年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有动物实验研究〔14〕提示足反射区推拿疗法有对抗卵巢切除后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因此可断定足部反射区推拿疗法具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这也为推拿治疗能够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躯体症状,减少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发生提供可行性依据。

2.4穴位神经刺激仪 穴位神经刺激仪是融合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低频电脉冲刺激的高科技产物,主要通过以特定频率的电波刺激不同穴位点从而促进体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作用〔15〕。薛薇等〔16〕研究说明穴位神经刺激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除泌尿系感染和性交痛以外的其他症状有较好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5针灸治疗 临床非药物疗法中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报道诸多,且研究较为成熟。郑盛惠等〔17〕采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文幸〔18〕等用艾灸背俞穴联合电针的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钱小路等〔19〕用隔药饼(用莪术、茵陈、山楂等中药制成)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也有运用穴位贴敷〔20〕、穴位埋线〔21〕、耳穴贴压法〔22〕、电针〔23〕、梅花针〔24〕、点按疗法〔25〕等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均有较好的疗效,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且远期疗效均优于激素治疗。查阅文献发现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机制主要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血脂代谢、自由基代谢、 骨代谢等方面阐述。

2.5.1针灸能够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沈晓明等〔26〕研究结果表明调神益肾针法能增加卵巢、肾上腺中3B-羟类固醇脱氢酶(3B-HSDH)的含量或活性,而3B-HSDH是雌激素合成的关键酶,因而提示针刺能促进体内雌激素的合成,从而提升体内雌激素水平。刘辉〔27〕研究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伴有免疫细胞的激活,因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改变。有研究表明〔28〕,针灸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 含量,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5.2针灸调节血脂代谢 有研究〔29〕证明针灸能有效降低高血脂大鼠模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明显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而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孙东云等〔30〕研究认为针刺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单胺类介质、瘦素、神经-体液系统、炎性因子等方式调节机体紊乱的脂代谢起到减肥的作用。提示针灸能够调节围绝经期妇女的血脂代谢,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5.3针灸调节自由基代谢 李晓泓等〔31〕研究提示逆灸关元穴具有抗氧化作用,对围绝经期子宫可能产生保护作用,延缓衰老。Manucha〔32〕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NO/NOS能够诱导HSP70的生成,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2.5.4针刺调节骨代谢 吴明霞等〔33〕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能延缓骨的丢失,改善骨强度和超微结构的作用。刘献祥等〔34〕结果表明针灸能有效调节破骨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能激活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组织生长因(VEGF)活性使TGF-β1、mRNA、VEGF mRNA表达增加。

3 思 考

从目前搜索的报道来看,非药物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但也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较多研究样本太小,缺乏大样本;有效率评判没有统一的标准,有部分临床研究采用Kupperman量表评分标准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分标准来判定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也有一些是自己拟定的有效、无效及好转标准;有些研究设计也不够严谨等;因而造成可信度不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严格要求,开展大样本、多方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判标准,增加非药物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的可信度。使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非药物方法中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机制研究较为成熟,主要从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血脂代谢、自由基代谢、骨代谢等多方面阐述针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疗效,目前运动疗法、推拿、按摩及心理治疗等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研究较多,均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应用前景广阔,但治疗的机制研究报道较少,缺乏可信度支撑。围绝经期综合征近年来有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的趋势,在围绝经期的妇女中约有2/3出现临床症状,有严重者可持续10余年,且容易复发难以治愈。笔者认为与人的精神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现代社会人们面对工作、学习、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从而导致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方面的障碍,而这种心理、精神障碍可能导致加重了围绝经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针对围绝经期的妇女应重视心理、情绪支持治疗,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以后的研究中非药物疗法治疗机制、如何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如何预防等方面值得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Siddiqui NI,Rahman S,Mia AR,etal.Evaluation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Mymensingh Med J,2005;14(2):212-8.

2谢 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1-2.

3邱忠君,马素慧,李 丹,等.运动疗法对围绝经期妇女综合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01-3.

4隋明凤.太极拳运动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36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9):84-5.

5何成奇,熊恩富,熊素芳,等.骨质疏松症的运动防治〔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20(1):7-9.

6杨 涵,卜淑敏,谢金珍,等.Micro-CT 检测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腰椎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21(4):68-71.

7赵子慧.艺术情感治疗法在药物滥用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11(4):207-9.

8陈 莹,刘胜武.抑郁症患者血清IL-1B、IL-6、全血 SOD 水平的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5(1):74-5.

9范长河,谢光荣,陈凤华,等.抑郁症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及其意义〔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5):272-5.

10太 鑫.针灸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2010;27(2):72-3.

11王晓东.推拿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 )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09-10.

12Taavoni S,Darsareh F,Joolaee S,etal.The effect of aromatherapy massage on 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postmenopausal iranian women〔J〕.Complement Ther Med,2013;21(3):158-63.

13詹 强.足部反射区推拿对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3):138-9.

14詹 强,倪克锋,孙 波.足部反射区推拿疗法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骨伤,2006;19(12):722-3.

15Han JS.Acupuncture:neuropeptide release produc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J〕.Trends Neurosci,2003;26(1):17-22.

16薛 薇,郭 欣,王亚平,等.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50 例临床价值初探〔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4):306-8.

17郑盛惠,吴云天,廖金蓉,等.“四神针”久留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726-8.

18文 幸,米建平.艾灸背俞穴联合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5):129-31.

19钱小路,鲍春龄,侯文光,等.隔药饼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0):1516-8.

20赵愿愿,曾 莉.更年膏穴位贴敷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150-2.

21李月梅,庄礼兴,张东淑,等.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对性腺激素、β-内啡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9;29(11):865-7.

22王 迪,谢学锋.耳穴贴压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0):888-9.

23李 艺,夏 勇,刘世敏,等.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199-201.

24李乃荣,李晓清,宋会霞,等.梅花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失眠及其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274-5.

25贾 超,林 敏,张 静,等.点按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改良Kupperman 评分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51(5):432-3.

26沈晓明,杜元灏,胡 玲.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卵巢、肾上腺皮质中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6;47(10):747-9.

27刘 辉.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 的表达和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462-3.

28孙 华,赵 慧,张 捷,等.针刺百会.足三里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3):195-9.

29李 梦,蔡荣林,孙 旭,等.针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3;38(2):123-8.

30孙东云,孙立虹,梁玉磊,等.电针对雌雄两性实验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2:37(3):206-10.

31李晓泓,宋晓琳,张露芬,等,逆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子宫HSP70、HSP70 mRNA、SOD、NOS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46-9.

32Manucha W,Vallés PG.Cytoprotective role of nitric oxide associated with Hsp70 expression in neonatal obstructive nephropathy〔J〕.Nitric Oxide,2008;18 (3):204-15.

33吴明霞,周琳瑛,陈文列,等.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强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546-7.

34刘献祥,沈 霖,吴明霞,等.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组TGF-β1 mRNA、VEGF mRNA表达及凋亡基因FaS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3;44(11):830-3.

猜你喜欢

绝经期针灸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