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3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分析

2014-01-27陈怡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脑血管医师病情

陈怡婕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上海 200233)

23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分析

陈怡婕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上海 20023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235例中经过院前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治,快速安全转入医院207例,占88.08%;途中病情加重15例,占6.38%;现场死亡13例,占5.53%;途中死亡0例。结论院前急救中存在时间短、辅助检查少的情况,以及很多不确定因素,只有实施尽快有效的现场救治,快速、安全转运及加强途中监护才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现场救治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内科急危重症,是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城市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居首位,农村居于第2位[1]。以寒冷季节,特别是气温突变时易发病,起病急,进展快,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制定院内的后续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急救型救护车在院前救治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235例,男79例,女156例,年龄42~95岁,平均68.5岁。因患者突发头痛、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言语不清、流涎、意识障碍、晕倒、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而呼救,接到120呼叫电话,1~2 min内出车,6~15 min内到达现场。意识清楚187例,昏迷48例,合并高血压124例,冠心病86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糖尿病172例。

1.2 院前急救方法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吸氧:途中监测血氧饱和度,持续给氧,可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避免脑组织因缺氧而受到进一步的损害。对于昏迷患者或呼吸不畅,有舌根后坠或呼吸抑制的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气囊辅助呼吸。②轻搬轻放:对于脑部疾病患者应该在搬动中要做到轻搬平稳,搬运过程中我中心急救人员重视搬运技术,采取安全轻巧的搬运,使用软担架或铲式担架妥善固定,用约束带约束患者四肢,头部要制动以防止对患者造成伤害,搬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激烈震动。③早建立静脉通道:我们使用静脉留置针,其优点是:静脉留置针能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为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④生命体征监测及心电监护:我中心救护车上配备除颤心电监护仪,可以持续心电监护,急救医师密切注意心电波图形,识别常见异常心电图,以便尽早发现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并及时处理。途中若出现明显病情变化,如心跳呼吸骤停,应停车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就地抢救。⑤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急救:脱水剂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阻断脑水肿的恶性循环,是脑外伤抢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的,合并中枢性衰竭的,有可能脑干出血或损伤的,或出现脑疝倾向的,自发行的脑出血,脑血栓,珠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等应该及早应用。对于外伤后不能排除颅内血肿的,血压过低或休克的尽量不用,以免加重颅内血肿或加重休克。⑥防止并发症:如果合并应急性消化道出血酌情选用血凝酶等止血药物;有休克指征的应该同时抗休克治疗;有心率失常的给予合适的抗心率失常药物。⑦转运前急救医师应将病情的危险性及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取得理解和配合,并签署《上海市院前急救病员(或近亲属)告知书》,急救医师及时向医院危重预报,对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2 结 果

23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经过院前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转入医院207例,占88.08%;转运途中病情加重15例,经维持生命体征与对症治疗,病情暂时稳定后快速转入医院,占6.38%;现场死亡13例,占5.53%;途中死亡0例。

3 讨 论

3.1 早期诊断:院前急救受条件限制,急救医师不能配备大型先进的医疗器械和仪器,因此要求医师现场根据症状来诊断。一般症状典型的容易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时应该仔细询问发病原因、病史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有无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等脑疝体征,快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监测血糖,以观察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有无低血糖、高血糖,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笔者曾出车接诊过1例醉酒患者,当时患者在饮酒后,倒于路边,喷射状呕吐,被旁人及时发现,打“120”救护车,患者始终处于昏迷状态,以醉酒苏醒急救后无好转,后经医院CT证实为脑出血,及时得到治疗。所以要求急救医师在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开阔思路,善于总结经验。

3.2 早期急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由于意识水平有所降低,伴随咽反射消失,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能阻塞气道,故要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密切监测有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是否加深,尤其是头痛、呕吐提示有颅内高压,要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误吸而导致窒息。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3]。除非有休克指征或大量外伤性失血需要快速补液,原则上应该控制液体大量进入体内,否则可加剧脑水肿[4]。另外补液过程尽量不用高渗葡萄糖,因葡萄糖可透过血脑屏障迅速代谢,使细胞外液处于低渗加重脑水肿。院前急救是一个非常紧急的过程,急救医师出车接诊时实施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使病情得到控制,降低猝死的发生、减少转运过程的危险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尤其心、脑血管事件的预后主要决定于发病后的救治时间和救治措施[6]。本组资料显示脑血管意外多伴有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因此在院前急救中,针对高血压应适度降压;对合并心脏病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控制滴速不宜太快,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对合并糖尿病者,血糖值未确定前尽量不使用葡萄糖溶液,以免病情加重。

3.3 尽快转运:院前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无法立即做CT检查,现场难区分具体类型,一般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以免加重病情,应稳定病情、尽快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送院途中保持合适的体位,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等,其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最紧迫的急救措施[7];尤其当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误1 min,抢救成功率就降低10%[8]。同时转运过程中向院方做好绿色通道预报,让救治医院早期做好针对性抢救准备,使院前院内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无缝衔接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步骤。

总之,院前急救中稳定病情、快速安全转运、加强途中监护非常重要,能够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争取到早期治疗的机会,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07.

[2] 彭芸.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 24(6): 2409-2410.

[3] 谢谊春.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0):4234-4235.

[4] 郗振东,周景儒,牛红霞.重型颅脑损伤156例治疗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91.

[5] 廖清高,隋敏生,郭旭武,等.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411.

[6] 秦伟毅,苏磊,周伟梁,等.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4):377-3791

[7] 古旗1 脑出血院前急救分析(附60例报告) [J] .急诊医学,2000, 9(3):2051.

[8] Sayer MR,White LJ,Brown LH,et al. Thenational EM S research s trategic plan [J]. Prehop Emerg Care,2005,9(3):255-2661.

R459.7

B

1671-8194(2014)28-0192-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医师病情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