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的疗效比较

2014-01-27姜广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姜广智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诱发胆囊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胆囊疾病主要包括急、慢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胆石症及胆囊癌等。若胆囊疾病临床症状严重、急性发作,往往采取胆囊切除术进行彻底治疗。传统胆囊切除术以开腹形式进行,近年来随着内镜外科技术、微创观念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逐渐为外科界及患者所认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愈合快、美观等优点〔1〕。本文旨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急、慢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疾病患者102例,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26~68〔平均(42.6±19.1)〕岁。均经B超、T管造影确诊,且符合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各5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手术及麻醉医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排除非手术因素的干扰,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留置尿管,进行胃肠减压等。手术均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取头高脚低仰卧位,左侧倾斜约20°~30°,采用标准的常规四孔法,CO2建立气腹,控制气腹压力11~15 mmHg,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评估胆囊炎症情况及粘连程度。操作器械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区,暴露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界部,钝性分离解剖胆囊三角,仔细分辨胆囊管、胆囊血管,并用双钛夹夹闭胆囊管,胆囊血管用单或双钛夹夹闭,电凝钩分离胆囊并切除,胆囊床进行电凝止血,检查无出血及胆瘘后,放出CO2,放置引流管。术中注意保持术野的清晰,保护胆道。如术中出现胆汁外溢现象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若胆囊床在电凝止血后仍有渗血,则以明胶海绵或纱布进行止血。开腹手术组:常规采用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长约4~5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及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分开不切断,推开遮挡术区的胃肠网膜组织,拉钩牵引暴露术野,钛夹夹闭胆囊血管及胆囊管后切断,剥离胆囊并切除,电凝止血,冲洗腹腔,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填塞明胶海绵,逐层关腹。两组术后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加强康复指导。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后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疗效对比,显效率(62.75% 32例 vs 41.18%,21例),无效率(7.84%,4例 vs 27.45%,14例)、有效率(29.41%,15例 vs 31.37%,16例)和总有效率(92.16% vs 72.55%)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3 讨 论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并浓缩胆汁,胆汁在空腹时进入胆囊,进食时胆囊则收缩,使胆汁由胆囊管和胆总管进入肠道〔2〕。当胆囊发生炎症如急性化脓性、出血性和穿孔性胆囊炎时,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无效;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单发胆囊息肉基底大,直径>1 cm,血流丰富,呈进行性生长,附着于肝脏床面,附着处胆囊壁增厚等情况时应选择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的常规手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范围广泛,被认为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术式,但存在创伤大、针对性差、对腹腔干扰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切口愈合慢、疼痛较重、胃肠功能恢复慢、易出现胆漏、肝外胆管损伤、肝动脉和门静脉损伤、胆囊动脉出血等并发症〔3〕,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禁食时间延长,下床活动延迟,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足,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已发展成熟,逐渐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适用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胆囊三角解剖清楚,胆囊周围无粘连或粘连少,无胆囊积液,胆囊息肉等患者〔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是在腹壁上切几个小口,创伤小,然后置入相应操作器械切除胆囊,这种手术方式通过腔镜的放大效果、电视监控手术操作,术区照明好、术野清晰、且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不会形成严重的肠粘连,术中电凝止血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短,有利于患者的康复〔6〕。

此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规范医师对腔镜临床技能的操作,加强医师的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手术流程进行操作,重视解剖结构变异、病理性异常等情况的手术处理方式,从而提高手术质量。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胆总管、内脏、肝动脉等,避免电烧伤脏器、胆囊破裂、胆石散落等现象的产生,做好预防胆漏的发生,在使用电钩分离胆囊三角时应尽量离胆管远一些,防止造成热损伤。在夹闭胆囊血管、胆囊管时不使用电切。若术中创面渗液或者渗血较多,应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预防膈下间隙的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之,采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是治疗胆囊疾病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王维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2009;4(10):781-2.

2杨小兵. 开腹与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 〔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289-90.

3高建宇,朱 勇.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 〔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91-2.

4黄智虎.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9 例临床体会 〔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79-80.

5司先余,金文超,孙良传,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04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3):198-9.

6杨西鹏. 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对比观察 〔J〕. 山东医药,2010;50(26):62-3.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