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泰勒焦虫病的诊治
2014-01-27王殿胜
王殿胜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辽宁葫芦岛 125300)
绒山羊泰勒焦虫病是由山羊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稽留、贫血、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1~6月份,5月份为发病高峰,1~6月份羔羊发病率高,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本病由蜱传播,本文介绍一典型病例。
1 发病情况
2014年4月25日建昌县某饲养场存栏绒山羊175只,上山放牧时发现15只羊精神不振,有的离群独立,有的卧地不起,食欲减退至废绝,5只病羊呼吸困难,3只病羊出现腹泻症状,次日清晨发现6只死亡。临床检查:体温升高至39.3℃~42.2℃,呼吸浅表、加快,95~160次/min,脉搏加快,心率达102~175次/min。70%羊只体表有大量蜱寄生,主要寄生于背毛稀少处,尤以眼睑、耳部为多;眼睑膜有的充血,有的呈现贫血和轻度黄疸。有3只病羊肩前淋巴结肿胀有痛感。病羊腹泻尿液发黄,粪便中含有黏液,其中2只病羊粪便中带有少量血液。
2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其中,2只病羊皮下脂肪胶冻样有点状充血。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肿胀,以肩前、肠系膜、肝肺等处明显,切面多汁充血,有2只病羊淋巴结呈灰白色表面呈颗粒状突起,肺见水肿或气肿,心包积液、心脏变软、心冠脂肪及心外膜略见出血点,肝脏呈灰红色肿大见淤血和出血斑点且质脆,脾脏肿大、被膜见出血梗死,胆囊略肿大,胆汁浓稠,肾呈黄褐色表面见结节,皱胃黏膜见溃疡斑,肠黏膜见少量出血点。
3 实验室检查
采取3只瘦弱发病羊只的耳静脉血,涂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姬姆萨氏染色镜检,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出现大量变形红细胞,红细胞内见1~3个环形、椭圆形、短杆型、逗点型虫体,以环状逗点状为多,红细胞感染虫率在5%~45%。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山羊泰勒焦虫病。
5 防治
5.1 切断传播途径
全群羊只用10%辛硫磷喷雾药浴,500 ml 10%辛硫磷加水250 kg对羊进行全身喷淋,对蜱集中寄生部位反复搓洗,务必使药液充分浸湿皮毛,背毛自然晾干既可。清扫羊舍,污物进行堆积发酵处理,1次/d至蜱清除为止。
5.2 杀灭病原体
对疑似及感染羊只肌肉注射三氮脒,剂量为7 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日上午1次,连用3 d。
5.3 对症治疗
对发病羊只加强护理,根据病情强心、补液、健胃、缓泻,下午以5%恩诺沙星注射液对症治疗,剂量为0.8 ml/kg体重。
通过上述控制方案,经过5 d防治,计死亡3月龄病羊4只,其余痊愈。
6 讨论
(1)为防止本病发生,根据本地环境气候及蜱活动规律,每年青草出土时避蜱放牧,采取舍饲。
(2)加强饲养管理,补充精料,提高羊只抗病能力。
(3)发现蜱寄生及时灭蜱。
(4)及时驱虫,建议采用伊维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