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2014-01-27冶兆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8期
关键词:畜牧业劳动力养殖户

冶兆平

(青海省民和县草原站,青海海东 810800)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使广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功不可没。民和县农民收入主要是劳务、农业和畜牧业三部分。其中,畜牧业因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劳动力的数量有一定的要求,许多劳力宁愿外出打工,都不愿从事畜牧业,劳动力不足已逐渐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 劳动力结构现状

民和县有22个乡镇,312个行政村。2012年年末全县总人口42.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07万人,乡村劳动力人数18.92万人,与2002年的17.82万人相比,增长6.1%;劳动力从业人员17.15万人,与2002年的16.62万人相比,增长3.1%,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8.6万人,与2002年的9.72万人相比,下降11.5%,而畜牧业从业人员为0.38万人,与2002年的0.36万人相比,仅增加0.02万人,增幅为5.5%,与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40%相比,是非常不合理的。

2 劳动力转移及供需变化情况

近年来,民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2012年在本乡地域内人均劳动收入448.23元,外出从业收入1 697.50元,收入上的差距造成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在本乡本土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减少,加上从事养殖业是一个环境差、待遇低、风险大、工作量大的工作,农村“留守族”没有能力从事畜禽养殖和管理,加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收入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致使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劳动力短缺,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更少。农民的养殖意愿不断减少,客观上造成了民和县主要畜禽散养量的不断下降。从短期看,民和县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对全县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存在,但从长期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全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民和县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影响劳动力投入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原因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民和县的畜牧业发展显得极不平衡,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中老年人比重上升,畜牧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一些农户退出畜牧业生产领域,由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目前,劳动力供求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特征逐步明显,农民工工资不断增长,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畜牧业收益不能更大幅度提高,将无法留住农村劳动力从事畜牧业生产,难以稳定和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为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不利影响。一是在养殖业发展较快的川水地区,如川口、马场垣等乡镇,这些乡镇的养殖户由于把养殖业收入当成主要的收入来源,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较多,与5年前相比,投入的劳动力基本相当,劳动力平均年龄在30~50岁之间。二是在浅脑山地区,由于劳动力外出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近两年全家劳动力都争相外出的情况下,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和儿童无心甚至无力去饲养猪、牛、羊等大牲畜,他们认为养畜易死亡、不赚钱、费功夫。近年来,许多养殖户看到外出打工挣钱快,也积极参加打工行列。从而在这些地区出现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下降的趋势。三是近10年来,民和县规模养殖户发展迅速,从2002年的4 560户发展到2012年的7 415户,平均每年增加285户,规模养殖户由于养殖的畜禽数量较多,因而所投入的劳动力也相对较多,且主要以青壮年劳力为主,如马场垣乡团结村奶牛养殖户马某某饲养奶牛265头,为取得好的养殖效益,马祥云一家8个劳力常年从事奶牛养殖,2012年养殖奶牛收入达到140万元之多,人均收入在17万元以上,像马某某一样的规模养殖户投入劳动力多、收益高,逐渐成为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四是农村一家一户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由于传统的一家一户养殖在民和县农村已根深蒂固,农民所饲养的牲畜主要用于劳役和逢年过节宰杀自食为主,而投入的劳动力多,效益反而不高,加之仔畜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出现农民不愿养或养不起,很多农民都在观望中,调查中发现民和县农村有圈无畜的现象普遍存在。

4 保障畜牧业劳动力投入的措施

畜牧业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变化不是表面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深层的、全面的、长期的,需要深入探讨,认真思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4.1 强化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是畜牧业生产的主体,要针对当前从事畜牧业生产劳动力的结构变化,切实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充分提升农民的养殖技术,以阳光培训等方式,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

4.2 合理规划,发展规模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推进饲养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要通过政策扶持,规划引导,鼓励养殖小区、畜牧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各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发展。制定科学的标准,完善管理办法,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引导和生产指导,鼓励企业、个体及地方能人利用项目资金、合资等方式建设规模化养殖场。

4.3 建立健全畜牧产业化服务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畜牧业服务提出了迫切要求。要在畜禽生产过程中,切实搞好各项服务。产前重点搞好信息引导、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中重点搞好技术指导、疫病防治;产后重点搞好市场营销、加工储藏、产品运输。

4.4 以龙头带动畜牧业发展

大力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畜牧业经济发展,利用全县双垄覆膜玉米和饲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有利时机,壮大鲁青、绿宝、恒兴等饲草公司和149家养殖场,让他们和农户签订饲草收购合同,以订单农业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农民增收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畜牧业劳动力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