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地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01-27李联萍
李联萍
(青海省海西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海西 817000)
畜牧业是柴达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本文分析了柴达木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仅供参考。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柴达木地区总土地面积345 359 km2,其中,草场面积961.52万hm2,可利用草场面积709.83万hm2,约占总草场面积的73.8%。草场类型复杂,干旱草原类草场276.9万hm2,荒漠类草场122.28万hm2,草甸类草场310.65万hm2,平均667 m2产草量84.38 kg,理论载畜量493.10 万个羊单位。2012年底存栏各类牲畜303.05万头(只),产仔99.56万头(只),成活率为90.15%;肉类产量0.45万t,奶产量3 320 t。
近年来,当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主动、稳妥的推进牧区各项改革,深化牧区经营体制改革,大力推行生态畜牧业建设,随着牧区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草原补偿机制的进一步落实,全地区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出栏率、商品率有所提高,仔畜成活率达90.15%,成畜死亡率下降到1.94%;畜牧业生产逐步迈向规模、效益畜牧业,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加之近几年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效益看好,农牧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区畜牧业的作用日益显现,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改善了农牧民生产条件。草场围栏、两用暖棚建设,增强了牧区综合生产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并为牧区畜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母畜比例、良种畜比例提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育成了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品种和柴达木绒山羊新品种;柴达木三元杂交牛的发展,给为海西州畜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2 畜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草地资源越来越成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保证,而当前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草地掠夺性经营和超载放牧使畜草矛盾日益突出,草地生态日趋恶化,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
2.2 畜牧产业化经营滞后,畜产品附加值不高
主要表现在由于受生产水平的制约,畜产品科技含量、生产基地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导致畜牧业生产效益低。
2.3 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少、素质差,不能适应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柴达木地区的畜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方向发展。
3 发展思路和建议
3.1 发展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省农牧厅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规划,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第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牲畜结构调整,加快地方优势畜产品开发,增加特色产品,争取优质名牌,实现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2 建议
3.2.1 优化畜牧业结构 一是优化畜种结构,重点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二是优化畜群结构,逐步提高母畜比例,加大出栏率和商品率。三是优化品种结构,以提高良种牲畜比例和个体生产性能为目标,在加快现有优良品种繁育的基础上,引进西门塔尔肉牛、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无角陶塞特羊等优良品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3.2.2 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实行专业化生产 要遵循“以草定畜、优化结构、提高品质”的原则,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优势互补”的方针,立足畜牧业资源优势,逐步建立三个产业带和一大基地。以天峻县、都兰县和格尔木市为主的高寒高山区藏系绵羊、牦牛产业带,巩固和发展藏系绵羊、牦牛优势;以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为主的西部荒漠、半荒漠区柴达木绒山羊产业带;以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为主的农区肉牛、半细毛羊产业带;以西部三行委和二市为主的西部工矿区及城郊商品畜基地,扩大奶牛、猪、鸡的养殖规模,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之路,大力发展城郊和工矿区奶牛、生猪及禽类生产。
3.2.3 加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一要实施好“牧繁农育”工程,重点扶持一批牛羊贩运专业户、专业村,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贩运育肥基地;二要通过引进、改良、繁育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三要大力开发农区、半农半牧区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开展种草养畜,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发展草产业,加大秸秆氨化、微贮、青贮技术推广,建立饲草料加工厂,开展全价饲料的生产和应用,增大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保险系数。
3.2.4 大力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和畜牧科技实用技术 一是加大引种和改良力度,重点抓好肉牛和肉羊杂交改良、绵羊改良、绒山羊改良等,使优良品种上规模、创特色。二是重点普及良种繁育、暖棚养殖、快速育肥、牧草栽培、秸杆氨化等技术,提高畜牧业产出率和畜产品质量。三是积极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经营规模,缩短养殖期,增加出栏率,增加收入。四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养殖能手,发展示范村社,建设示范乡镇,逐步做到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进一步完善畜牧科技服务功能。五是健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加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牛羊销售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拓宽服务领域,解决养畜户的后顾之忧。
3.2.5 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海西州草地畜牧业生产特点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结构调整中要正确处理生产发展和草地资源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生态畜牧业建设,充分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草畜矛盾,把科技教育、畜种改良、种草养畜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要坚持草地保护建设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依托退耕还林草政策,采取封育、休牧、轮牧、养草,恢复天然植被、治理鼠虫害等措施,加快草场改良步伐,提高草场抗灾保畜的能力,提高商品率,减轻冬春草场压力。
3.2.6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确立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充分认识到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疫病防制,动物及畜产品检疫,兽药和饲料使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依法维护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