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进展
2014-01-27李建玲杨小亮
李建玲,杨小亮
(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2.新疆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83006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更易感染。该病以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2006年6月份开始,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猪发生“猪无名高热”,而后波及全国各地,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基因分析、动物试验等,最终确定是由毒力更强的PRRSV变异株(NVDC~JXA1株)引起的。2007年9月,田克恭等[2]首先报道,高热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所引起,鉴于其临床特征不同于经典猪蓝耳病病毒,将其命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 我国PRRS的流行情况
PRRS于1987年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首先发现[1],后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我国在1995年不慎引入。1996年中国学者在国内分离到PRRSV,从而证实了本病在我国的存在。2006年以前,PRRS在我国一些地方散发,有的地方呈现蔓延和流行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呼吸困难。自2006年夏季以来,在我国江西、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发生了以体温高热不退、皮肤发红、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疫病。剖检变化以弥散性、出血性间质淋巴结和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为突出特征,最终确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那次疫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给养猪业造成前所未有的打击,不少养猪场倒闭或濒临倒闭。之后,由于各地采取措施,加大防控力度,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仍然呈地方性流行,目前仍是危害我国生猪生产的重要疫病。
2 PRRSV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学变异性
PRRSV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成员[3],基因组全长约15 kb,为单股正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55~60 nm,含9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特异性病毒蛋白。RNA合成时易出现内在性错误,RNA基因组因点突变、缺失、添加和取代而具有很高的突变频率。PRRSV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差异基于以下几点:疫病的不同临床表现;试验表明有不同的肺和生殖毒性;血清学试验中,与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反应时表现出的不同抗原性;不同的RNA序列。RNA的重组为RNA病毒的演化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机制。RNA病毒之间相互交换遗传信息可以使病毒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并逃脱选择压力(如中和抗体)的作用。
3 PRRSV的流行病学
3.1 传播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死率高等,夏秋季多发,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肥育猪也会发病。4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高达100%,育肥猪病死率约为50%;在一些地区的猪场,发病率接近100%,病死率在30%~50%,甚至部分猪场的病死率可达80%以上[4]。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公猪的精液经生殖道在同猪群间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母子进行垂直传播,短期内便可波及全群或邻近群。易感猪也可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另有报告说,PRRSV可能通过空气传播[5],尤其是养猪生产密集的地区更有这种可能。但通过试验证明认为空气传播的可能性极小。还有一些证据表明,野生动物(鸟、啮齿动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6],这是因为PRRSV能通过粪尿排出,这些粪尿是传染源。
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仔猪感染PRRSV后,通常1~2周内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病毒,甚至到23 d还能检测到该病毒。这表明对个体而言,PRRSV感染的活动期一般是比较短的,但是,用感染后23 d的猪扁桃体进行涂抹培养,检测到了PRRSV,这个重要的发现表明,PRRSV可存在或“躲藏”在感染猪的某些部位。
3.2 我国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毒株的变化关系 根据PRRSV的抗原特性,可将其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2个血清型,我国分离到的毒株为美洲型。在PRRSV的全基因组序列中,Nsp2和ORF5基因变异最大[7]。以ORF5和Nsp2基因作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整个基因组的变异情况。从目前国内多个实验室的病毒分离和序列分析看,PRRSV的Nsp2是整个基因组中变异最大的区域,有明显的多态性,国内分离株均在Nsp2蛋白处有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这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经典猪蓝耳病的根本差别。另外,PRRS基因片段ORF5编码囊膜糖蛋白GP5是该病毒的3个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在PRRSV的所有结构蛋白中,GP5被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抗原性[8],也最容易发生变异。有试验证明,疫苗毒在猪体内的增殖过程中,其基因组发生了向强毒株的选择性突变。其中尤以ORF5的选择性突变能力最强[9],突变速率最高,而且随着病毒在猪体内复制时间的延长,PRRSV的遗传变异性和抗原变异性还有不断增加的倾向,而PRRSV变异株的存在有利于其免疫逃避[10]。
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变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猪除了可以出现传统蓝耳病症状外,还可见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皮肤发红,部分猪耳部出血、淤血呈紫红色;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有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病猪会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部分怀孕母猪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和死胎[11]。发病猪传染性强,流行期长,在一个地区内迁延数月无明显好转,常规治疗无明显疗效。
发病猪病理变化可见肺出血、淤血、肉样实变,显微镜下可见间质性肺炎,免疫组化染色肺泡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胞质内可见猪蓝耳病病毒阳性反应;脾脏边缘或表面可见梗死灶,显微镜下可见出血性梗死;软脑膜淤血、脑软化,显微镜下可见非化脓性脑炎病变,免疫组化染色胶质细胞胞质呈猪蓝耳病病毒阳性反应;肾脏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部分病例在皮下、扁桃体、心脏、肝脏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可见间质性肾炎病变,心脏、肝脏和胃肠道可见出血性坏死灶、渗出性炎症等病变,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出血[11]。
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要点
根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12],符合临床指标、病理指标,并且高致病性PRRSV分离鉴定阳性或高致病性PRRSV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则判定为高致病性蓝耳病。
6 防控措施
6.1 做好主要疫病的免疫接种,力争使常规的防疫、检疫、消毒卫生和隔离等工作规范化高致病性蓝耳病以蓝耳病病毒为主,但同时继发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副嗜血杆菌病等,单纯依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完全控制该病不符合实际,仍需依靠良好的综合防制措施。猪场应提倡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主要疫病的免疫,提高猪体免疫力;并定期对免疫猪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根据群体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及时加强免疫。做好猪场消毒与日常防疫管理工作,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实践证明,良好的卫生环境对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日常消毒措施得当,病毒很容易被杀灭。
6.2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封闭饲养,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冬天确保猪舍保暖通风;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工作,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用高品质的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加矿物质、维生素,以增强群体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严禁用泔水喂猪。远距离传播主要原因包括调入仔猪、疫病猪同群猪紧急出栏外调和屠宰等,运载生猪的车辆是远距离传播疫病的重要因素。
6.3 重视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力争做到全进全出饲养,种猪场应做到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的全进全出。坚持自繁自养,引种时要严格检测,避免引进带毒猪和发病猪,必要时可注射灭活疫苗。新引进的猪要隔离饲养,观察1个月无异常后再混群。PRRS病情不稳定的猪场和蓝耳病阳性猪场要规范各阶段饲养,防止继发感染,可选择性地注射PRRS弱毒苗。注射疫苗前一定要进行血清学监测,以检查抗体水平和抗体均匀度。采血时一定要选择各阶段猪群,特别是种公母猪一定要列入检测范围。只有全面的检测和选择合适的疫苗注射时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一定要注意在注射PRRS疫苗时一定不可同时注射其他疫苗,最好间隔1周以上。另外,疑似发病的猪场一定要到正规的检测机构检测后才能确诊,不要未经确诊盲目应用大量药物和疫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4 从观念上改变养殖模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传播及因此而造成的损失,与我国目前的养猪模式紧密相关。分散、低管理水平、低营养标准、滥用药物的养猪模式,使大批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为病毒的变异创造了条件。只有应用高标准的养殖模式,才能防患于未然,使我国的养猪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 结语
自2006-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大流行后,由于各地采取措施,加大防控力度,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流行范围缩小、流行频率降低。但是,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污染面大,我国生猪饲养方式相对落后,基层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尚不能满足防疫需要,加之长途调运生猪增加,一些地方疫情还存在发生发展的隐患,目前仍是危害我国生猪生产的重要疫病,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在对该病的全面防控上,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 Keffalern K K.Reproductive failure of unknow netiology[J].Am Asso Swine PractNews letter,1989(1):1-9.
[2] Kegong Tian,Xiuling Yu,Tiezhu Zhao,et al.Emergence of Fa⁃tal PRRSV Variants:Unparalleled Outbreaks of Atypical PRRS in China and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the Unique Hallmark[J].PLoSONE,June,2007,Issue6,e526,1-10.
[3] Yuan S,Nelsen C J,Murtaugh M P,et al.Recombination be⁃tween North American strain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J].JVirus Res,1999,61:87-98.
[4] 吾际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猪业,2007,8:4-6.
[5] 郭宝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J].养猪,1999,4:35-36.
[6] 吴家强,姜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J].畜牧与兽医,1999,31:40-43.
[7] Allende R,Kutish G F,Laegreid W,et al.Mutations in the ge⁃nome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orus re⁃sponsible for the attenuation phenotype[J].Arch Virol,2000,145(6):1149-61.
[8] 王玉娥,杨汉春,郭鑫,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羧基端抗原表位的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04,35(4):439-442.
[9] Meng X J.Heterogeneity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implications for currentvaccine efficacy and future vaccine development[J].VetMicrobiol,2000,12:309-329.
[10]Mateu E,Martin M,Vidal D.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glycol protein5 of European-typ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strains in Spain[J].JGen Vi⁃rol,2003,84:529-534.
[11] 童光志,周艳君,郝晓芳,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29(5):323-326.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