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腹泻1例

2014-01-2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补气安神小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医药治疗腹泻1例

梁桂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介绍1例素有阴虚内热,脾虚,今因感受暑湿之邪,遂致腹泻患者的治疗,用药上清热燥湿,兼顾养阴、健脾安神。

腹泻;中医药;阴虚;脾虚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35-242.

[2]郭立华,肖群益.中医辨治慢性腹泻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52-54.

R256.34

A

1007-8517(2014)13-0137-01

2014.04.29)

病例资料:患者陈某,60岁,于2013年7月6日因腹泻3天就诊。自诉每晚腹泻十余次而难眠,便质稀溏,但量不多,无腹痛,无肠鸣音亢进,无口干渴,头汗多,口淡无味,易疲而不欲饮食,舌尖红,余处淡红;尿量少,有尿急感。有蛋白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素有皮疹,眠差,心烦之证。中医诊断为腹泻,辩证为脾虚挟湿热,湿重于热。治法为健脾补气祛湿,清热燥湿兼养阴。处方:党参30 g,白术10 g,砂仁10 g,茯苓30 g,苡仁30 g,麦芽30 g,白芍15 g,丹参15 g,夜交藤30 g,火炭母30 g,枳壳15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7剂药后腹泻停止,小便自利,余证减轻。

按:腹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虚与湿盛[1]。本例患者出现腹泻之证是因湿热之邪侵犯人体所致,当时正属酷夏之际,暑多挟湿,容易侵犯人体,而该患者素有脾虚,脾虚不能化湿,则内生水湿,湿邪内外夹杂,影响脾胃功能,导致中焦运化障碍,气机升降失常,清浊不分,传导失司,则出现泄泻,患者以体虚为主,故无腹痛之证。根据临床的总结,湿热泄泻根据湿热的程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症状:①热大于湿:便干结,口干渴,舌红;②湿大于热:便溏次数多,疲倦乏力,无口干渴症状,口淡无味;③湿热两盛:便溏加口干渴。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应为湿大于热。腹泻之为病,“脾”为主脏,“ 湿”为主因[2]。因此“脾湿”是本病的关键,虚实夹杂是本例患者的特征,但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伴有皮疹,眠差,心烦之证,即素有阴虚内热。因清热燥湿之药容易伤阴,故用化湿健脾之药再配合养阴之药为宜,因患者有小便不利,可重用淡渗利湿之药。方中党参甘平,入脾、肺经,与入脾胃经之白术合用,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脾健则湿化;枳壳行气宽中、砂仁能化湿行气,温中止泻、火炭母清热利湿、止泻;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可利小便而实大便,兼导湿热从小便去,湿除则脾的运化功能可恢复;麦芽消食健胃、白芍养血敛阴、丹参活血调经、安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祛湿,清热燥湿兼养阴之功。湿热祛,脾脏健运,小便自利,泻即得止,心神得安,病则可除。

猜你喜欢

补气安神小便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找棵树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
健脾补气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