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4-01-26马纳琴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程民族

马纳琴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马纳琴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讨论了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规划了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学习需求

在中国高考改革淡化英语的呼声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走向再一次引起了热议,讨论焦点是大学英语的定位究竟应该是注重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通用英语教学;还是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达到增强文化底蕴、提高国际视野、突出思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抑或走专门用途英语之路,将大学英语学习同专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能够通过英语汲取专业信息、表达专业思想的人才。

一、大学英语发展方向讨论

对大学英语发展方向的热议,是基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首先,随着中国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业界认为中学已经打好了基础,没必要在大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再训练[1]。其次,各高校大学英语学分在不断减少,因此,不得不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进行慎重的思考。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走向问题,学界各抒己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通用英语教学在中国已实施多年,目前,仍然有许多高校在进行以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为内容的通用英语教学,其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2011年,王守仁仍然认为高校不能削弱基础英语教学而是应该加强和改进[2]。将英语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的观点起源于对中国学生只重专业学习而缺乏思辨能力的反思。从2005年开始,国内某些重点大学开始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如西方宗教、西方文明、中西方文化等,试图通过通识平台课程的建设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育人目标。在将大学英语同专业结合起来,走专门用途英语之路的探讨中,蔡基刚的呼声最强烈,观点最激进,他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消亡是必然趋势,大学英语消亡后,替代它的应该是学术英语,学术英语应该成为我国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主流英语课程。”[3]他在论文中用大量研究证明,不论是解放前的中国,还是目前的世界各国如日本、希腊、英国都没有类似于中国的通用英语教学。即使在美国这样拥有大量国际学生的国家,也只是为这些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章振邦等专家也早在本世纪初就指出,基础英语的学习应该下放到中学,大学英语学习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学习中[4]。秦秀白认为从长远看,中国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5]。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民族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成为必须面对和重视的课题。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民族高校有民族高校的实际情况。尽管蔡基刚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激进支持者,但在“从统一性和规范性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文章中,他同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英语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应避免一刀切,应体现个性化特点,大学英语教材应当开放[6]。文秋芳在其文章中指出,学生应各学所需,各尽所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将来的职业,选择不同的技能组合,不要求听、说、读、写、译全能型的英语学习者[7]。而王守仁认为“高校应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应该与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它包括普通英语、通识教育类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三者比例适当,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教学大纲,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2]因此,民族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做出因地制宜的选择。

二、民族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尽管民族高校的情况略有差异,但也有极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生源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年限差异较大,既有零起点的学生,又有舞蹈中专学生。而每个学生在认识、情感、性格、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只能本着“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来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需求。例如很多民族高校实施分级教学,将学生按照各自的英语水平分成至少A、B、C三个不同的等级,有些学校分的等级则更多。学校根据不同等级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背景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实施分级教学是切合民族高校实际的,是承认学生的基础差异而采取的一项因材施教措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在分级教学基础上,是否仍实施通用英语教学却值得商榷。在研读相关领域专家论文及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以下三个类别进行设计。

第一类是民考民等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在前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讲授通识教育类英语和与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都是不现实的,而以培训英语基本技能为主的通用英语课程则是必须和必要的。两年的基本技能训练,可以打开这些学生英语学习的窗口,让他们具备继续学习英语的条件。对于此类学生,各民族高校都在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虽然教材的质量经得起推敲,但难度偏高,知识跨度大且内容没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文化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教材评估理论,对于教材的设计和编排应该符合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其内容应具针对性、文化相宜性和语境相关性。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的年龄、语言水平、文化背景和教材内容之间必须找到最佳契合点。教材必须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语言程度和兴趣点。而根据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习中,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了解越多,学习难度越小,学习兴趣越大。因此,民族高校可整合力量编写针对民族类学生的教材,在选材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外,同时考虑学生的文化需求和民族认同感,选择宣扬不同少数民族群体优秀文化传统和弘扬世界文化理念的题材,将文化视点突出、文化蕴含丰厚、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既具有可读性又有趣味性的原则应用到教材的编写中去,使民族语言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刻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思想的升华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类是音、体、美、舞蹈类学生。他们属于艺体类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但性格趋活泼外向,身体协调性好,具有艺术才能。针对这类学生,可以实施舞台式教学,让他们将英语学习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在使用常规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引入英语剧本的讲解、排练以及表演。在每周四学时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用两个学时讲解常规教材内容,两个学时分析、讲解舞台剧,课后由学生自己分成小组排练舞台剧。采用舞台表演为主的考核模式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并辅助常规笔试考核。通过突出听、说能力的训练,降低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要求,达到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西北民族大学已经进行了两年的舞台式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教学及评价体系。

第三类是英语程度较好的A、B类学生。对此类学生,继续进行通用英语教学效率可能不高,可以在一、二年级选择与他们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组织教学。因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不冲突,不过是将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融入到专业内容中,将大学英语学习放在专业学习的语境中,使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的同时,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词汇,熟悉了篇章结构模式。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同时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和未来的工作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上述三类学生完成两年的英语学习后,可以开设大学英语教学的后续课程,如开设一些提高文化素养、拓宽视野的通识教育类选修课程,课程应包括西方文化类课程和适当比例的民族文化类课程。通过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既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各自特质,又发现各自的区别与联系,使之成为既有本民族文化素养,又了解西方文化的大学生。

民族高校大学英语学习的课程体系构建如图1。

图1 民族高校大学英语学习的课程体系

三、结 语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走向和课程体系构建,各高校既要有前瞻性又要顾及现实,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规划。民族高校在课程构建中,应特别注意将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考虑因素,要为民族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科学发展承担责任,做出贡献。

[1]范文芳.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条龙”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442-446.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3]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46-52.

[4]章振邦.也谈我国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4):79-83.

[6]蔡基刚.从统一性和规范性到个性化和多元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9(3):82-8.

[7]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3):283-292.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i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A Na-q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 Gansu 730030)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orient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discuss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for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 based on students’different English levels for the purpose of satisfying the demands of students.

College English;curriculum;needs of learning

G642.0

A

10.13744/j.cnki.cn21-1431/g4.2014.02.022

1009-315X(2014)02-0180-03

2013-12-26;最后

2014-01-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920130076)。

马纳琴(1969-),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邹永红)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程民族
我们的民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