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4-01-26刘大志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自治州竞争力少数民族

马 林,滕 飞,刘大志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马 林,滕 飞,刘大志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提升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总结,提出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由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以及科技竞争力等构成,并选取了主要评价指标。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对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排序,并从得分结构、空间布局、人口基数以及GDP排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少数民族自治州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前提和基础,是不易被其他地区模仿或学习且具有较大优势的综合能力体系。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是在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中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能力。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关键性作用不断增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着重指出,要着力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打造区域核心竞争优势。各少数民族自治州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构科学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尽快提升地区竞争能力。

一、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体系的建构

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稀缺性、集聚性、创新性等不同于其他评价指标的特征,是有效配置区域资源的自组织能力,是获得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驱动力。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体系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1]。区域竞争应考虑人才、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内容[2]。王金友、曹洪[3]也认为,区域竞争优势应包括:生产要素、相关支撑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作用。迈克尔·波特[4]也曾将地区的竞争优势的关键聚焦于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和企业。因而核心竞争力评价[5-10]应将产业和企业要素考虑进去。科技部在确定2014年工作思路时提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需要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所以科技支撑要素也应被列入考核指标。综上所述,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可选用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科技支撑竞争力三类指标。

(1)产业竞争力指标选取。这是核心竞争力的决定要素之一,对自治州竞争力强弱起关键性作用,直接影响自治州经济竞争力大小。产业竞争力可由产业结构指标体现。产业结构是影响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提升自治州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自治州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各种要素投入产出效益。通常可选取利润总额、人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旅游业总收入等指标。

(2)企业竞争力指标选取。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地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企业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是经济的基本支撑力量,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通常选取利润总额、人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旅游业总收入等指标。

(3)科技支撑竞争力指标选取。这是科技资源与科技活动过程的统一,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主要反映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密切相关的科技能力。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一般可选取政府科技支出、技术服务、科学研究、政府教育支出等指标。

二、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的排名

依据上述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州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分、排名。

具体做法是,各项指标统计数据来源于民族自治州统计年鉴(2006~2011),使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析出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以及科技竞争力三个因子。将各因子得分以对应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以2010年为例,最终结果见表1。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表现是不平衡的,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很少,竞争力较弱的地区很多,核心竞争力排名也与各州按照GDP排序基本一致。

表1 2010年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排序表

三、少数民族自治州核心竞争力分析

1.得分结构分析

从数值差异来讲,位于第一位的伊犁州得分几乎是第二名巴音郭楞的两倍,远高于“第二集团”凉山、延边、恩施等州。而得分排在前9位的各州得分又远高于其他各州。这种层级性递减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即伊犁等州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水平大幅领先的局面,促成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塔形结构。另外大部分州得分为负值,说明各州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核心竞争力体系亟待建构与完善。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间发展不平衡,彼此之间差异显著,建构核心竞争力体系必须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

2.空间布局分析

伊犁、巴音郭楞等排名靠前的自治州多数在边疆口岸地区或相对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云南、贵州等省份所属自治州核心竞争力排名位于中游,而海南、玉树等自治州由于地理区位问题(既不靠近边疆口岸,也不临近发达各省),核心竞争力排名相对落后。这种情况反映了地理区位对于各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内陆各州如何形成并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是目前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人口基数分析

从排名来看,另一个趋势是人口较多的自治州排名也相对靠前。在排名前10的各州中,除海西州人口较少以外,其他各州人口均超过百万。竞争力排名第一的伊犁州也在各州中人口基数最多。说明人口带来的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也间接说明各州的经济发展依赖人口基数。探讨控制人口减少趋势、提升人口基数措施是各州的现实任务。

4.GDP排序比较分析

从综合排名来看,伊犁、巴音郭楞、凉山排名靠前,果洛等州排名靠后,这与各州GDP总量排序近似。从少数民族自治州2010年GDP总量来看,GDP排名和核心竞争力排名相似度很高,这也说明各自治州核心竞争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要想提升各州核心竞争力水平,显然需要在发展速度、结构和效益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不论在哪一种衡量指标体系下,注重经济效应,着重发展经济都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1.构建完善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突出各州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完善的核心竞争力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政府在区域建设上重视核心能力培养才能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环境,提升各州经济实力。完善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体系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区域内空间的落实和体现,可以通过不断改善城镇经济发展氛围,提高城镇经济承载力;通过招商吸引外来人才与资本,提高集聚产业和人才的竞争能力;通过建设技术先导的产业聚集区,增强发展经济实力、经济活力以及经济竞争力;通过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与条件,加快城镇化发展,完善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完善的核心竞争力体系,也需要政府具有全局的观念。政府应该树立经营城市的城市管理理念,具体原则如下:一是在加强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权,弱化行政权力对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束缚;二是提供创新性、适宜性的融资渠道,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搭建好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提供区域内企业对外交流沟通的途径;四是储备人才,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保障;五是建设地区性的经济发展信息处理平台,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发展建议。坚持上述原则进一步完善各州核心竞争力体系,逐步凸显各州的竞争能力。

2.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各州经济发展的经济动力

地方支柱产业具备核心竞争力与否是各自治州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各州目前工业基础普遍不强,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应该把推进工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作为实现富民强州的重要途径。

对于排名靠前的各州而言,应优化工业发展区域布局,逐步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打造以核心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工业带。发展交通业、加工配送业和第三方物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物流交通网络,强化核心能力,突出资源优势,努力形成边疆民族地区配套工业区。

对于排名中游的各州而言,应反思核心能力,强化集约式发展,逐步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全州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商业设施,打造较强竞争能力的特色工业。

对于排名靠后的各州而言,应吸引资金,利用周边地区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夯实工业基础,形成一定的工业能力。此外,应加大投入,加快城镇道路、通信、水电气暖、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市政公共设施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硬件建设及管理水平。坚持生态保护的发展方向,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增长方式由强调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这也是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必须重视的产业发展问题。

3.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激发各州发展的经济活力

(1)推广先进技术,打造新兴企业。各州应以农牧业、工业等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发挥先进科技的带动作用。各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州应将先进科技进一步向草产业、牲畜养殖等企业推广,给予资金扶持,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促进特色优势地域企业集聚升级,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扶持工业企业的过程中,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达地区企业积极联姻,建立产学研整体开发及生产体系。

(2)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各州应积极创造吸引外来企业投资、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技术扶助、宣传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帮助,使得企业拥有良性发展空间,以城镇带动乡村协同发展,建设适宜投资的区县环境。同时,应加快建立综合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产业,为边远地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农牧民提供政策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

4.提升科技竞争力,通过教育及人才引进,强化各州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教育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应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模式,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大力推广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民族教育应按照“尊重规律、尊重意愿、尊重现实”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合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规律的双语教学体系。加大民族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入学率。另外,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所以重视教师队伍培养,才能改变落后地区人才稀缺现状。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各州应大力实施人才培训战略,加强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农牧业技术能手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素质优良、富有能力的人才队伍。除了积极开展大规模培训,强化人才实践锻炼,着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以外,也应该探索灵活高效的高技术人才引进机制。结合国家部委和其他人才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智力引进”工程,强化稀缺人才的引进,并积极吸引外来优质人口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资本。

5.加强产业、企业、科教事业协同发展,打造自治州发展的核心价值链

各州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强化区域产业集群,构建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在此基础上,以创新为基点,强化产业、企业、科教事业协同发展,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大培育创新力度,增强各自治州的创新能力,以协同创新带动竞争能力的提升。

协同发展体系的形成有赖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参与,也需要有鼓励创新的软实力的支撑。具体说,应积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应制定产业和技术扶持政策,合理化区域产业布局,为形成具备领先条件的产业链奠定基础;二是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吸引和培训人才,构筑以企业为载体、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建设适宜企业创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提升企业创设和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区域内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积极探索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模式,鼓励科研机构参与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李保新.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10):107-121.

[2]STEPHEN Y,LAN Ping.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 throug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Regional studies,1997,31(7):669-679.

[3]王金友,曹洪.欠发达地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08(2):153-155.

[4]POR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1(2):68.

[5]KRUGMAN P.Making sense of the competitiveness debate[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6(12): 17-25.

[6]FOX K A,MILES D G.Systems economics:concept,models,and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M].Iow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6.

[7]马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06-2010)[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8]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践[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9]叶琪.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91-96.

[10]金怀玉,韩兆洲.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统计与决策,2009(20):23-24.

Promo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s

MA Lin,TENG Fei,LIU Da-zh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minority regions.Through reading and summarizing earlier literature reviews,this paper holds the view tha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thnic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s consists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method and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rder of 30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s,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ores,spatial distribution,population and GDP sorting,etc.,and provid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core competitiveness;index system;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s

F127.8

A

10.13744/j.cnki.cn21-1431/g4.2014.02.005

1009-315X(2014)02-0113-04

2014-01-3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资助项目(09CMZ0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C10050201);全国统计科研计划资助项目(2012LY024);大连民族学院高校人文社科类自主科研基金重点项目(ZJ12RWZD002-1,ZJ12RWZD002-2,ZJ12RWZD002-3)。

马林(1957-),男,回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 刘敏)

猜你喜欢

自治州竞争力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财政收支
挺进从江 黔东南自治州岜沙峰会会址项目征战纪实
日本竞争力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总结经验 着眼特色 开创民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工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