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2014-01-26梁树群

中外医疗 2014年3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早搏偶联

梁树群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阵发性的心房颤动,简称“PAF”,从属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1],目前人们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弄清。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阵发性的心房颤动主要是由肺部静脉或者其他位置的房性早搏现象诱发而成,因而亦称为“局灶性的心房颤动疾病”。另外,植物神经的紊乱也是导致PAF发作的关键因素。按照发作时间划分,PAF可分成交感神经源的心房颤动与迷走神经源的心房颤动两种。为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PAF的特点,现对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该院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的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对象为在该院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的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均在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岁。其中冠心病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25例,肥厚性的心肌病患者3例,先天性的心脏病患者2例。全部病患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根据超声检查、心电图、体检以及病史等结果,均无显示有器质性的心脏病;②房颤的发作次数》1次,且发作时间超过0.5 h;③未使用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④没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1.2 诊断方法

全部患者均利用上海群天公司生产的12导联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体系分析与处理[2],监测期间需要观察的指标包括:①记录1日内患者房颤的发作次数、早搏总数等,同时观察房颤发作前有无房性早搏的现象;②测定房早前的心动周期尺度(PC)与房早时的偶联间期(CI),以计算出早搏的指数。并选取1 d内不同时刻的几个非触发性的房性早搏,同时测定其的PC和CI,以计算得的PI值与之对照;③观察房颤发作前的长短周期现象:通常情况下,如果p-p间期相比于发作前的平均延长25.0%者,即为长周期;反之,若p-p间期相比于发作前的平均缩短25.0%者,即为短周期。而短周期就是房性早搏的现象,长周期则包括早搏后的代偿间歇现象、短阵房性的心动过快现象及窦性的心动过慢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

2 结果

2.1 1 d内的心电图特点

60例患者的房颤发作共有230次,发作时间总共为120 h。其中180次PAF发作见有触发性的房早,占78.26%;而50次PAF发作则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占21.74%。分别包括:因窦性的心动过慢而导致PAF发作23次(10%);因短阵房性的心动过快而发作5次(2.3%);因房早的二联律发作5次(2.3%);因成对的房早发作3次(1.3%);余下14次为正常的p-p间期,占6.1%。可见,房早是诱发PAF发作的最主要因素,相比于其他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白天发病病患与晚上发病病患的对比分析

依照PAF患者在1 d内的发病时间分布情况划分为白天发作与晚上发作两组,白天发作的时间为:早上7:01—晚上22:00;晚上发作的时间为:晚上22:01—次日早上7:00。因此,除了白天与晚上同时伴有阵发性房颤发作的病患外,将只在白天发作的病患作为白天发病组,将只在晚上发作的病患作为夜间发病组。在该次研究中,仅在白天发作的PAF病患人数相对多于仅在晚上发作的病患,并且白天发病组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发病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白天发病组患者的房颤持续过程也显著长于晚上发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左心室的舒张末与收缩末直径、左心房的直径大小等指标比较,未见显著的差异性。见表1。

表1 白天发病组患者与晚上发病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s)

表1 白天发病组患者与晚上发病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s)

注:总例数n=60。

组别白天发病组(n=30)晚上发病组(n=20)P年龄 房颤的持续时间(h)左心室的舒张末直径(mm)左心室的收缩末直径(mm)63.4±7.752.0±6.026.0±3.0 45.3±7.1<0.05 6.2±0.8 3.6±1.1<0.05 43.0±4.024.0±2.0左心房的直径(mm)28.0±4.1 29.0±5.0射血分数(%)52.0±6.1 54.0±5.0

2.3 触发性早搏的特点

在180次PAF发作前均见有触发性的房早现象,并且其的早搏指数与偶联间期均显著少于非触发性的房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 2。

2.4 阵发性房颤发生前的长短周期变化

在180次的PAF发作中,有90次见有长短周期的情况,占50%。其中60次是房早后的代偿间歇,占33.3%;25次是窦性的心动过慢,占13.9%;5次是短阵房性的心动过快,占2.8%。

表2 触发性房早和非触发性房早的心电图特点比较(±s)

表2 触发性房早和非触发性房早的心电图特点比较(±s)

心电图特点 早搏指数 偶联间期触发性的房早非触发性的房早P 0.40±0.04 0.55±0.06 345.5±38.4 412.1±40.1<0.01<0.01

3 讨论

房颤的发作机制比较复杂[3],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其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而成。而PAF的发作通常包括维持机制与触发机制两种。一般情况下,心房颤动的多数局灶因素均参与到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活动中,并且该种活动还能在心电图上反映出来,其中房性期的前收缩最为常见。而多发性的子波折返则是用来维持PAF。根据心脏电生理的有关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成对的房早或者房性的心动过快等因素,均是引发PAF发作的最常见原因。加上,从该次的研究结果得知,房性早搏是导致PAF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占78.26%。其次为窦性的心动过慢、房早的二联律、短阵房性的心动过快以及成对的房早等因素,其所占的几率分别为:10%、2.3%、2.3%、1.3%。

在该次研究中,触发性房早的早搏指数与偶联间期均显著少于非触发性的房早。这正好和上述的文献报道相吻合。而房性早搏从属“p-on-T”中的一种现象[4],是诱发PAF发作的主要原因。并且房性早搏的现象越早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就越早。原因在于心房肌出现病理变化时,心肌的易颤期与T波顶峰的距离最近。因此,这时出现的房性早搏现象,很容易促使患者的心房发生破裂,进而形成多发性的折返,最终导致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出现。

另外,长短周期的变化也是引发心房颤动的关键因素。根据相关的文献报道显示,大部分PAF的发作均和长短周期的变化因素存在密切联系。只要发生一个房性早搏的现象,便能促使心房肌位于该种不均衡的电生理活动中,进而产生数量不等的微折返环,最后成为开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机制。如果房性早搏的偶联间期越长,就不易停留于心肌的折返窗口与易颤期;反之,若房早的偶联间期越短,就容易出现在折返窗口与易颤期。据该次的研究结果得知,在因房早引起的180次PAF中见有长短周期的变化现象,并且触发性的房性早搏的偶联间期和早搏指数均明显少于非触发性的房性早搏(P<0.01)。由此可见,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与早搏发作前的周期长度密切相关。

关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应和各种规则不一的心律失常疾病区别开来[5]。比如室上性的心动过快、频繁发生的房性早搏、房扑合并规则不一的房室传导受阻等症状。对于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可采用心电图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当PAF伴有 预激的综合征时,利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具有与心室性的心动过快相似的临床表现。并且心电图检查,能清楚辨别出具体的房颤波,提示显著不规则的R-R间隔等,利于房颤的明确诊断。

综上,阵发性的心房颤动作为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房性早搏、长短周期的变化现象等。利用动态的心电图进行诊断,能有效检测与评估出PAF的具体发作情况,并且该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重复检查,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1]徐燕.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31-232.

[2]苏焱伦,吴庆莹,张芸芸.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分析[J].淮海医药,2012,30(2):97-98.

[3]植爱容,张小云,黄露,等.1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1):38-41.

[4]顾伟勇,范园园,杨素平,等.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J].贵州医药,2010,34(11):989-990.

[5]洪丽,王莹琦,丛培欣,等.动态心电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启动机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8(4):264-266.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早搏偶联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解偶联蛋白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肺组织的动态表达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氮键偶联反应的研究
环氧树脂偶联纳米颗粒制备超疏水表面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房性早搏未下传偶遇室性早搏
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酷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分析
解偶联蛋白-2与人类常见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