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01-26赵惠明
赵惠明
(淮南朝阳医院病理科,安徽 淮南 232007)
端粒酶RNA(hTERC)是端粒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整合入宫颈细胞后由非典型性发育异常向宫颈癌转化的关键步骤是端粒酶被激活,期间都伴有hTERC基因的扩增〔1,2〕。因此,hTERC基因检测有望成为临床上早期发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向浸润性宫颈癌发展的可靠手段或指标。本课题拟进一步了解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2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年龄25~78(平均38.5)岁,其中存在宫颈病变者83例〔(CIN I 20例、CIN Ⅱ18例、CIN Ⅲ24例、SCC 21例)〕,正常1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妊娠、肿瘤、阴道炎症和既往存在放疗、化疗史。
1.2检测方法
1.2.1液基细胞学检查〔3〕标本采集:行妇科检查,暴露宫颈,将薄层液基细胞学宫颈刷放至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均匀旋转5周,宫颈刷取出后垂直放入液基细胞学保存液中,混匀后将混合液体分两部分。将其中一份样本置于AutoCyte制片机上进行细胞学检测,根据(TBS)分级〔4〕将样本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病变(NILM)、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细胞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SCCA和AGC。另一份样本留做hTERC基因检测。
1.2.2hTERC基因检测〔5〕取留存的另一份样本,进行细胞涂片、变性、杂交,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各宫颈脱落细胞的hTERC基因采用VideoTest公司提供的FISH分析软件进行结果评估:计数100个信号完整细胞,20及20个以上细胞存在hTERC拷贝数增加即可认为阳性。分别记录hTERC信号数、化学感受担保基因(CSP3)信号数,二倍体记录为2∶2,hTERC异常信号的各种类型记录为2∶3、3∶3、2∶4等。
1.2.3HPV检测〔6〕将HPV采样刷采取每位研究对象的宫颈管口细胞样本,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生产的HPV杂交捕获2代试剂盒检测样本组织中的HPV DNA的含量,HPV DNA>1 pg/ml者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进行一般统计描述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总体情况 102例对象中,hTERC基因阳性52例(51.0%);HPV阳性66例(64.7%);NILM级30例、ASCUS级21例、LSIL级9例、HSIL级26例、SCCA级2例、ASC-H级14例和AGC级0例。
2.2宫颈组织病变等级与hTERC基因 19例正常者、20例CIN I、18例CIN Ⅱ、24例CIN Ⅲ、21例SCC中hTERC基因阳性分别为0例(0.0%)、3例(15.0%)、8例(44.4%)、20例(83.3%)、21例(100.0%),随着宫颈脱落细胞病变程度越高,其hTERC基因阳性率越高(χ2=60.673,P=0.000)。
2.3宫颈细胞学与hTERC基因 宫颈脱落细胞TBS等级为NILM级、ASCUS级、LSIL级、HSIL级、SCCA级、ASC-H级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3/30)、57.1%(12/21)、55.6%(5/9)、92.3%(24/26)、100.0%(2/2)、42.9%(6/14),不同细胞学等级间的hTERC基因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0.617,P=0.000)。
2.4HPV感染与hTERC基因 HPV感染阳性组(66例)与阴性组(36例)的hTERC基因阳性率〔45例(68.2%)vs 7例(19.4%)〕存在着统计学差异(χ2=20.234,P=0.013)。
3 讨 论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如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进行有效干预,可避免病变进展,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7〕。液基细胞检查和HPV检测是临床上较认可的宫颈癌筛查指标,一度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液基细胞检查存在着结果各异、敏感性低等缺陷,而HPV检测存在着假阳性率高、特异性较低等不足,使得临床上宫颈癌的筛查出现瓶颈期〔8〕。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能是很多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可作为癌前病变的有效分子标记物,并且hTERC基因也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9〕。
hTERC是人端粒酶的组成部分之一。绝大多数人体正常细胞的端粒酶一般无活性,然而大多数肿瘤细胞的端粒酶具有较高活性。端粒酶活性越高,其hTERC基因扩增就越快。分子遗传学研究指出:3号染色体长臂(3q26)在宫颈上皮细胞形成癌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扩增,而hTERC基因就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上,因此可认为hTERC基因是一个参与肿瘤发生的重要基因。hTERC基因主要采用FISH检测〔10〕。FISH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强的分子遗传学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医学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1〕。
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hTERC基因扩增不仅能检出是否存在宫颈病变,而且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病变等级有关。另外,HPV感染与hTERC基因扩增存在着相关性,hTERC基因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特异度高于HPV检测。
总之,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通过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可早期筛查宫颈癌。
4 参考文献
1高 莉,朱 炎,刘素萍,等.人端粒酶RNA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2):104-7.
2杨继洲,肖 兰,杨 娟,等.荧光原位杂交在子宫颈病变的癌变风险预测中的应用〔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4):420-2.
3徐 姗,梅金红,韩永良,等.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9):1387-90.
4黄 敏,梅玉峰,姜少琼,等.宫颈刮片TBS分级在企业女工筛查宫颈癌的应用〔J〕.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47-8,50.
5袁艳龙,何春年,徐明堂,等.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标本中检测宫颈上皮病变的端粒酶RNA基因扩增〔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3):182-6.
6陈赛斐.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92-3.
7周 权,黄民主,黄 霜,等.中国已婚妇女宫颈癌发病影响因素Meta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2):125-9.
8关嵩青,叶 菲.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病变Leep术后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2):353-7.
9莫伟英.宫颈癌筛查实验室检测方法新进展〔J〕.广西医学,2012;34(7):920-3.
10陈 强,王新帅,陈书昌,等.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8):1268-70.
11鲁 萍,张 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实验方法的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