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身疾病的中医心理疗法

2014-01-26陈淑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情志医师

陈淑萍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浅谈心身疾病的中医心理疗法

陈淑萍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21世纪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加重了人们心理负荷,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形神合一”及“心身合一”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与现代心身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致的。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发展了多种中医心理疗法,不但有效的应用于身心疾病的临床治疗,也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心身疾病;中医心理疗法

21世纪人们所处的是一个快速多变、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时代。现代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人们的心理负荷日趋加重,心身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心理、社会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很早就注意到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在《内经》的182个篇章中,论及医学心理学者占67.7%。中医学的“形神合一”及“心身合一”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历代医家在疾病病因的论述、治疗方案的确立,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十分重视神、志、情、智的变化和调理。如《东医宝鉴》曰:“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病。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欲愚乎?虽一时饶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两千多年来,我国医家创造、发展的多种中医心理疗法,既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也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1 常用的中医心理疗法

1.1 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法是指医师有意识地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去制约、调节因某种情志所引起的心身疾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生克理论而产生的不同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情胜情来治疗情志疾病的方法。包括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五种。以情胜情疗法是在《黄帝内经》形神合一整体观的指导下,根据“以偏纠偏”的原理所创造的。七情是外界刺激作用于人体的主观体验,是脏腑功能的具体表现。七情太过既可导致疾病,亦可治疗疾病。宋金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曰:“悲可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制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治思,以侮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

1.2 顺情从欲法

是指顺从患者的意念、欲望,满足其心理需求,以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心理治疗方法[1]。其名来自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欲快至于虚无之守”,也即顺势利导之意。顺情从欲疗法主要运用于由情志意愿不随所引起的心身疾病。明代李渔《闲情偶寄》中有顺情从欲法治疗情志疾病的精辟论述:“一曰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二曰其人急需之物,可以当药。三曰一心钟爱之人,可以当药。四曰一生未见之物,可以当药。五曰平时契慕之人,可以当药。六曰素常乐为之事,可以当药。七曰生平痛恶之物与切齿之人,忽而去之,亦可当药。” 所以,当人的身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脏腑气血的正常活动,导致疾病的发生,当其欲望得到满足时,疾病会逐渐痊愈。

1.3 开导解惑法

开导解惑疗法是医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进行疏导,消除心因,纠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清代吴鞠通曰:“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详告以病之所由来,使患者知之,而不放再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重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惊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这就是我国古代的祝由疗法,所谓祝由,即医师祝说患者的真实病情,给予患者指导性的意见,启发患者自我分析,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4 移精易性疗法

移精易性疗法是指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把精神转移到疾病以外的其他方面,以减轻或治愈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续名医方案》曰: “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究其机制,《黄帝内经》曰“移易精神,变化脏气。”即转移患者精神,改变患者脏气紊乱的状况,促使患者精神康复。是生活和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比如惊吓法治疗呃逆即是应用之一。呃逆为肺胃之气逆乱所致,“惊则气乱”,用以乱治乱的方法调整逆乱之气机,使正常的升降平衡恢复而病愈。

1.5 暗示诱导疗法

暗示诱导疗法是指医师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比如语言、表情、手势等以影响患者的心理或行为,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师的治疗性意见的治疗方法。暗示诱导疗法主要是使用语言来示意或借物示意。比如医师通过语言给于患者病不重的暗示,可以消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或借助药物、物品的暗示,比如安慰剂的使用,以解除患者的心里症结。正如《灵枢经·师传》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1.6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运用主观意识对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求治者的意识控制,以达到使肌肉放松、思想入静、呼吸深匀,从而达到精神内守、神志安宁。《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气功疗法主要是通过调意、调身、调息,以达到调节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1.7 音乐疗法

中医音乐疗法历史悠久,《内经》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是密切相通的,与人体内脏、情志、人格密切联系[1],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历代医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改善人的心理功能和生理活动。轻松、欢快的音乐能使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的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安定情绪,使注意力集中,提高患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优雅的音乐具有镇痛、降压、镇静及调节神经的作用。因此,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中,娱神悦性,宣畅气血,养生治病。

2 讨 论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情志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把这种理论贯穿应用于防病、治病和养生的全过程。这与现代心身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几乎是一致的。1992年,世界心身医学会一致认为心身医学起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充分肯定了中医对世界心身医学的贡献和价值。随着中医心身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心理疗法将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医心身医学理论也将会最终成为世界心身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

[1] 郝志.中医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9:137.

[2] 张超中.中医哲学的历史使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9:111-112.

R395

A

1671-8194(2014)22-0375-02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情志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您了解心身疾病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探索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