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4-01-26李海祥
李海祥
(民和县林业局,青海民和 810800)
民和县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李海祥
(民和县林业局,青海民和 810800)
在认真分析民和县生态公益林近几年发展与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民和县生态公益林当前时期经营管理与发展现状,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新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对策,实现生态公益林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促进民和县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民和县
1 自然概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边缘,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东径102°26′-103° 04′,北纬35°45′-36°26′。东北部与兰州市红古区隔河相望,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甘肃省永靖县和积石县相邻,西南部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毗连,西北部与本省乐都县接壤。全县南北长为65 km,东西为40 km,土地总面积1 890.80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0.26%。
民和县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8.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0.3℃,最冷月平均(1月)气温为-10.8℃。平均作物生长期为234 d,全县≧5°的积温为400~3 200°,≥10°的积温为200~3 600°。年平均降水量为340.9mm,且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5%,年蒸发量为1 804.6mm,年平均相对湿度56%。全年日照时数为2 458.2hr,全年无霜期日数149d,最大冻土深度为90cm。
在地貌和气候的影响下,民和县土地类型组合以及分布都比较复杂,但主要是在干温气候和谷地、丘陵、沟壑和山地为主的地貌中形成的土壤。按海拔高度依次分布着以下主要土类:1 650~2 600 m之间,主要是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灰褐土;2 600~3 300 m之间为山地草甸土和森林灰钙土;3 300~4 220 m之间为高山草甸土。
从植被类型上看,构成本县植被的基带是长芒草,蒿类等组成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河湟谷地一带,在南大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上有以云杉属为主构成的寒温性针叶林,杏儿林区有少量的油松和华山松等温性针叶树组成的混交林;有以杨属、桦属等组成的寒温性阔叶林。山地森林带上是以柳树、杜鹃等组成的高寒灌丛和以蒿草属、黄草属等组成的高寒草甸等。这些植被以青藏高原主体部分颇为相似,具有明显的过渡地带性。全县植物约有58科,197属,森林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
2 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2.1 公益林生态区位划分情况
民和县生态公益林在区划界定上经历调整、多次修改完善,总面积106 222.1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92.1%。其中享受生态补偿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53 620.6 hm2,按权属划分,国有公益林20 461.1 hm2,占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的38.2%,集体公益林33 159.5 hm2,占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的61.8%。按生态区位划分,黄河干流两岸面积3 748.93 hm2,其中有林地1 764.15 hm2,灌木林地1 984.78 hm2;湟水两岸面积13 739.56 hm2,其中有林地4 051.81 hm2,灌木林地9 687.75 hm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面积36 132.12 hm2,其中有林地10 847.28 hm2,灌木林地25 284.84 hm2。
2.2 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
县生态公益林办公室设立管护总站,下辖22个乡镇管护站和6个国有林场管护站,将森林管护面积按村划分管护片和责任区,全县落实专职管护人员445人,签定管护合同,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护机制,明确管护面积、山头地块、责任、义务等事项,每季度考核一次,管护质量与工资报酬挂钩,生态公益林管护成效良好。
2.3 生态公益林经营状况
现阶段,公益林经营活动主要依托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天保政策、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按照本县所在地理区位、经营主体主要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分类经营方式,进行森林抚育、公益林营造与培育(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补植补造)、森林管护、森林管理、巡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经营目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2.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情况
从2004年开始,民和县国家级公益林逐步试点补偿,逐年补充增加,到2013年公益林补偿标准为:国家级公益林中央财政对集体和个人权属的公益林150元/hm2,国有林75元/hm2;县级财政不分国有林和集体林补偿标准为1.5元/hm2;资金补偿全部与管护主体签定管护合同,建立一卡通直达到管护主体。
2.5 生态公益林利用情况
目前处于保护为目的进行森林管护,严禁公益林采伐更新,倡导以生态为主导功能的利用方式,鼓励扶持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经营森林生态旅游。已有部分农户开展林下种植与林下养殖活动,但收益成效远不及于经营商品林,县内生态公益林区景点森林旅游处于开发阶段。
3 存在的问题
3.1 对发展生态公益林认识不深刻
从基层群众对生态公益林的认识来看,只考虑到补偿,对严格保护认识不足,如果宣传认识工作不做好,认识不到位,影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生态公益林不同于商品林,不能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它在保护环境、发挥生态效益方面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因此,导致人们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
3.2 管护人员监管和管护工作不到位
随着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进一步实施,个别管护人员没有认识到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加之基层林业站划归到农业生产服务中心,严重影响了林业站监管职能的发挥,从而造成有的单位管护和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3.3 公益林林分质量较差、生态功能脆弱
公益林存在的问题是灌木林多、乔木林少,针叶林少、阔叶林多,纯林多、混交林少,结构较单一的问题。树种比列失调,造成林分质量不高,防护功能脆弱,不能充分促进林木生长,也不能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不灵活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属于集体权属的生态公益林将承包到千家万户,从而使个体权属的公益林面积急剧增加。一些乡镇为了落实管护责任,往往从补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列的资金用于护林员的报酬。
4 加强经营管理与利用对策
4.1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意识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是国家为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要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广泛宣传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为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2 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功能
在扩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是增强公益林生态防护效益的关键措施。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结构,逐步形成合理的乔、灌、草复层结构,建设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提高公益林防护功能。
4.3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目前,全县纳入生态公益林的中央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已从71.25元/hm2提高到了146.25元/hm2,但在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作中,补偿基金主要用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补助,而没有对公益林营林投入、禁止商业性采伐所带来的实际投入和管护成本进行补偿,不利于调动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保护和建设生态林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根据青海省实际,建议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每公顷补助从现在的146.25元提高到300元,并根据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补偿标准。
4.4 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
一是要对生态公益林管住、管严和商品林放开搞活提供法规和政策上的保障;二是加强护林防火管理。建立生态公益林防火林网,在适当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要口,竖立永久性的生态公益林公告牌或封山示意图,以发挥较好的警示作用;三是要建立生态公益林体系档案与生物多样性定位监测系统;四是林业部门要强化监督与管理职能,根据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考核办法,每年对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护情况进行2~3次检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1] 李刚,刘德铭.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254.
[2] 青海省民和县2012年林地资源调查报告[R].西安: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2.
[3] 民和县2013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R].西宁:青海省林业工程咨询中心,2013.
[责任编辑:鹿鸣]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Management in Minhe County
LI Hai-xiang
(Minhe CountyForestryBureau,Minhe Qinghai 810800,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the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in Minhe county in recent year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d curren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in Minhe county,discussed the mode of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management,put forward a new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ofMinhe county.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operatingmanagement;Minhe County
F316.20
A
1673-5919(2014)03-0062-02
2014-05-05
李海祥(1971-),男,青海民和县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从事国家重点公益林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