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论人体观的蕴义与机遇
——2014年刊头语
2014-01-26孟庆云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从人体观而论,中医学为“生成论”,西医学是“构成论”。生成论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女发育之天数时称:“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形体。”援据《素问·五藏生成》篇名的启义,以生成二字阐发“生生之道”对命名的创意,我们以此称中医学的人体观是“生成论”。人体始于元气,是天地合气,“人始生,先成精”后,整体地生长壮大,也循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和藏气法时的规律演进。这大异于西医从细胞构成特异的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诸器官、组织和细胞构成系统。生成论与构成论都讲究整体。生成论的人体整体处处皆为元气,都是天人合一的,是体现人体时间结构的整体。构成论的人体整体,是以细胞等物质为单元,是由解剖单位有机综合的,是体现人体空间结构的整体。
富于文化含量是生成论的特点。《易·系辞》谓:“生生之谓易”,《汉书·艺文志》说人是“生生之具”。“太极生两仪,两易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系辞》)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中国传统文化以生生、生成为事物发展的基本模式,人也如此。
生成论的主体思想是天人合一。按《易经》与《内经》等典籍的说法:
第一,天、地、人皆是肇基化元,是元气所化。
第二,人在时序上含吐应节,人体生命的节奏、节律和天地相应,人体有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四时节律,脉也有弦、勾、毛、石的不同。总的说是藏气法时。
第三,生气通天。生命,即生活着的机体是一个不断与环境(天、地)交换信息的耗散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神转不回又回则不转不可逆的、随机演化的机体。
第四,人体是体现自组织的“神机”。其整体的涌观,在宏观上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为“自组织过程”。自奇点大爆炸产生宇宙后,宇宙是第一代自组织系统。宇宙物质如恒星、太阳系、原子等是第二代。星际上的生物是宇宙的第三代自组织系统,其特征是物、能、信息交换,进行自调控制,衍生后代,生存、发展、演进都是非对象性的,靠本能进行的,所以叫非知自组织系统。第四代自组织系统是智慧生物,如地球上的人类。第五代自组织系统是人类创造的比人类更聪明的自组织系统,那就是群体、社会、国家等。全元起首注《素问》时称:“素者,本也。”《新校正》引《易纬·乾凿度》补注云:“夫有形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也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已经有宇宙、生命发生的思想。《素问·五常政大论》进一步论述了“根于中者,命曰神机”,人不仅具有神机特征,更有智慧。
第五,人身“应同”天地之纪。《吕氏春秋》有“应同”专论,指出“天地万物,人之一身,是谓大同”。《冠子》也言:“天人同文,地人同理。”《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素问·至真要大论》进而言之:“天地之大纪,人神通应也。”人不仅与天地同构,人体本身也有自相似性,一个局部,有整体的缩影,有对应、同构、共效的关系。
上述五点表明,中医学以综合整体论阐述人体,与西医学的分析还原论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学的生成论、动态观和方法论总合为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中医理论的基蕴,辨证论治的依据,养生的要领。如藏象学说,即如《灵枢·本藏》所言:“五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是也。”在辨证上,脉诊就是以指验寸口脉的应同为原理。在论治上,即以针对人体时空结构的异常为治则治法的枢要。在养生上,则更是强调“依乎天理,与天为一,保精和合”。
在当代,地球自然环境的破坏,各国医疗卫生成本的提高,在直面构成还原论困惑而企兴于东方之际,人们期待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此时此际,很多智者思考到在生成论医学观启导下的中医学,将会对人类的养生保健做出新的贡献。这一机遇,犹如天人观融入诗文、书画、哲学等,成为一种境界。生成论的人体观也将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因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是生成论的最大合理性,而合理性比一切科学性都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