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体验,提高技术素养
2014-01-25周颖慧
周颖慧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下面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家政·编织》单元中的延伸———“编方粽”一课谈谈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联系生活经历,激活已有体验
劳动与技术课是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学生到了小学三年级,已经积累了部分生活经验,而他们的生活经验对于劳技课而言有着特殊的课程资源价值。
课一开始,教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说说自己会用什么材料来进行编织,从而自然地引出了芦叶。在认识并了解了芦叶的用途后,教者通过多媒体画面将学生们带入了多彩的粽子世界,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从而适时地引出本堂课要制作的方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学做结合,生成制作体验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试行纲要》中指出: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的体验者,更是动手操作的主体。只有当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最真切的。在劳动与技术课上,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手脑并用来学习。这就要求教者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做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探索,积极地去体验。
在指导制作方粽时,为了避免过程的枯燥乏味,教者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学做结合。第一步———裁剪,老师边示范讲解裁剪芦叶的要领,边让学生去尝试;第二步———编织,让学生观看视频找出编方粽的制作要点,并通过师生合作进行再次示范,为学生独立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步———合拢,老师的示范操作和学生的模仿操作同步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克服学生操作时手忙脚乱,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第四步———编底,教学中采用先看,后分析,再动手的方法,把握住编方粽的要领,更为后面探究封口打下了基础。而后的装料、封口、修剪几个制作步骤,只是对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引导,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沟通,自主学习方粽的制作方法。
就这样,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获得了积极的制作体验。
三、强化实践操作,丰富生命体验
实践操作是劳技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学习过程,获取感性知识,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不断形成不同的兴奋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学生对编方粽的方法步骤已经了然于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小组内两两合作,同时在大屏幕上播放方粽的整个制作步骤,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的辅导,及时的鼓励,使学生愉快而轻松地完成方粽的制作。
正因为有了动手操作实践,才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使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不仅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手操作,还要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
四、引导过程交流,进行多元评价
学生操作完成后,依据重视过程兼顾结果的课程实施理念,设计交流与评价的环节,以此促使学生在进行扎实的活动实践之后,在交流中反思、总结提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过程方法三个维度都有收获。如在“编方粽”活动中让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操作心得,同时将成品和心得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起到激励学生的效果,而且还起到了生生教育的作用。在活动最后的交流评价阶段也应引导学生交流情感性收获,对学生的活动成果在展示交流中尽量不做等级性评价,积极肯定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发展。最后,教者们还要为学生的劳动成果提供展示机会,如将学生的活动成果存放在劳技成果展览室,美化教室、家庭等,使学生学会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体验,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益美的目的,使学生在感受劳技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劳动技术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