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本培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2014-01-25康瑛
康 瑛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天津300193)
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亟需补充师资力量,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多数院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到50%以上,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到70%以上。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因素。因此,要提高高校师资的素质与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就必须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问题入手,探寻解决的最佳途径和策略。以往的众多成功实践经验显示,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的,自主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校本培训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与其他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实践性、集体性等优点,更适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 高等院校强化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校本培训在20世纪60~90年代作为师范教育和教师在职培训的解决策略在英、美等国兴起,我国的教师校本培训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高等院校的校本培训虽然也自发地存在,但是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未能走向深入。
高校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要求上进,但专业知识有待完善,且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入职前和入职后的师范教育经历,难以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能力亟待提高。高等院校强化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1 校本培训为青年教师的学习研究活动提供引导
校本培训包括教学观摩研讨、教学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形式,将教学学习活动与研究活动有机结合,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提供引导,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2 校本培训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引领
校本培训包括本校教学名师主讲的专题讲座、老教师的传帮带、同行的交流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具体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改进,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引领,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3 校本培训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校本培训包括制定和颁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颁布《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特点、教学环境、学生培养目标等校本情况,编制《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指导手册》;依靠教学督导制度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把关;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包括学生评教意见的反馈、督导专家的意见反馈、教师教学质量情况分析报告等;建立激励制度,将评教结果与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奖惩挂钩等,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并形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长效机制,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校本培训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引领和制度保障,形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2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高校应根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包括五年周期内校本培训要达到的目标、急需解决的问题、校本培训模式的选择等内容。
2.1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分析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与要求
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工作年限里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这就是“三环节”。三环节是指第一年适应、第二年至第三年胜任、第四年至第五年提升。分阶段培养使青年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使原本松散型的教学能力培养变得有计划、有目的[1]。由实际培训经验得知,有的青年教师从教第一年就基本达到了第二个环节的要求,因此,不能单纯依据青年教师的从教年限来划分,要依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发展进程来区分。
2.2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思路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等。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环节”和教学能力的具体内容,高校应客观真实地分析学校的具体情况,确立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从教师的需求与成长规律出发,有效地设计青年教师的培训阶段和培训内容,从学校、二级学院、教师自主发展三个层面为青年教师创设更多、更合适的专业引领、理念引导、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合作共享、科研提升、自主发展等空间和渠道,以增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的全面效能。
3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路径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环节”,高等院校适宜进行学校层面的集中培训、二级学院层面的教研培训、青年教师个人层面的自主学习式培训三级培训模式,合理利用校本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稳步提升。
3.1 集中培训,对共性问题的引领
在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一个学期之后,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开发现有的培训资源,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例如专家专题讲座和青年教师论坛两种培训形式。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以自身成才经历感染、影响青年教师追求高尚的职业道德理想,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悟给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或是结合校内一些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各自优势,开展一系列有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专题讲座。青年教师论坛是由校内培训组织者在某一阶段培训即将结束时确定一个主题,让青年教师充分准备后进行交流,学校要为青年教师开展论坛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相应的指导、评价。
3.2 教研活动,互动交流提高
教研活动是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青年教师通过这种互动式的交流活动来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学校应提供一切机会保障二级学院的教研活动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师校内的教研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同课教研式与跨科教研式两类。同课教研式是指二级学院教研室里面开同一门课的教师按照教学进度集体备课,开课前不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课后由教研室组织开展研讨活动,要求上课的青年教师首先发言,学院组织不同学科的其他青年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跨科教研式是指不同学科开展的教研活动,主要是以公开课为载体进行的说课、评课、反思的教研活动。这种方式的培训活动是在青年教师基本掌握了本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拓宽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接触面,不将他们的思维方式禁锢在一种形式上。
3.3 创新培训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学习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引导与青年教师个人努力共同来完成,二者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在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仅仅依靠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青年教师的主体性意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青年教师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增强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校和二级学院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在培训形式上应由原来的“一人讲,众人听”为主转变为专题讲座与教师参与分享相结合的“交流互动式”培训为主,并逐渐衍生出“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组合”培训、“骨干教师引领”培训、“主题研讨与师徒结对”培训、“课例设计与实践”培训等多元化培训形式。
总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其学习、实践两项活动不断交替的过程,因此在培训形式上主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点,利用各种方式让青年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再从问题出发进行学习,然后再将所学应用到实践,实现教学能力的自主提高。
[1]许伟,胡庆芳,沈涛,等.校本培训创新:青年教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