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伴皮肤黏膜损害3例病例分析
2014-01-25钱忞
钱忞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伴皮肤黏膜损害3例病例分析
钱忞
目的 分析3例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皮肤损害特点。方法 对在本院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3例患儿的皮肤损害进行对比, 根据皮肤损害特征性改变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对不同时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患儿进行临床预后的对比。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病死率极高, 其皮肤损害为其特征性改变, 早期发现皮肤损害后即经验性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可改善预后。
铜绿假单胞菌;皮肤损害;败血症;小儿
铜绿假单胞菌属革兰阴性需氧菌, 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 其感染多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病死率高达63%~90%[1]。若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总结了长春市儿童医院PICU于2011年~2012年收治的3例重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合并皮肤黏膜损害的特点, 具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3例患儿, 女1例, 男2例, 年龄为9~11月, 既往无免疫功能低下表现, 无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过程;3例病例均为院外感染, 均以发热起病, 高热不退, 其中1例为发病初即伴有皮肤黏膜损害, 其余2例于发病第3天出现皮肤黏膜损害, 血培养均提示存在铜绿假单胞菌细菌感染。
3例患儿皮肤损害详细叙述如下:病例1:于发病初期即存在皮疹, 最初为左侧面部一黄豆粒大小红色丘疹, 逐渐增大, 破溃, 无渗出。入院前1天全身出现散在0.5~3 cm大小不等皮疹, 周围有红晕, 触之中心有硬结, 部分皮疹表面已破溃, 糜烂。病例2:发热伴腹泻后3 d出现皮肤损害, 最初发现皮肤破损为肛周, 行肛门指诊发现其肛门内侧肠黏膜溃疡, 肛周可触及硬结, 最初无红肿出现, 约12 h后发现右侧小腿部出现一红色丘疹, 大小约0.5 cm, 触之质硬, 肛周硬结较前扩大, 并可见周围出现红晕, 颜色逐渐加深, 此后在身体多处逐渐发现散在上述丘疹, 发际线内仍可见上述丘疹。病例3:发热后3天出现皮疹, 表现为逐渐增多的其间有硬结的大小不等丘疹, 随时间发展出现周围红晕, 红晕颜色逐渐加深。
2 结果
病例1中患儿入院时即表现为呼吸困难, 烦躁, 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 血压逐渐下降, 于入院7 h后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病例2及病例3中两位患儿于发现皮疹后即给予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的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后, 患儿病情逐渐好转, 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出PICU病房。3个月随访无其他系统并发症及后遗症。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亦可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 成为人体的正常菌群[2]。皮肤黏膜破损,长期卧床, 留置引流管, 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化学药物治疗, 恶性肿瘤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均易致本菌感染, 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 对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可加强预防, 改善消毒措施, 减少污染即会, 预防其感染。但由于婴幼儿本身自身免疫功能并不完善, 在婴幼儿患者中常可见到既往健康的患儿突然感染此菌而导致败血症并可诱发一系列系统功能损害, 甚至危及生命。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普遍应用的广谱抗生素均耐药, OSMON等研究认为及时给与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仍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3]。若能在疾病早期选择适合的药物, 对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叙述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皮肤损害, 是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性变化, 有文献报道[4]其发生率为50%~64%。根据上述病例观察, 其特点总结如下:①随皮疹生长, 多数可见周围红晕, 颜色逐渐加深;②其中心早期即会出现硬结;③后期皮疹范围扩大, 并可见破溃、糜烂;④皮疹的发展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本文中病例1中患儿入院时皮肤损害已非常严重, 并存在多系统功能障碍,最佳治疗时机已失去, 而对于本文中的病例2及病例3中两位患儿, 发现特征性皮肤损害后即针对铜绿假单胞菌选择适合的抗生素, 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综上, 若在临床上出现患儿存在败血症相关症状, 并可见上述皮肤损害, 需高度注意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败血症, 并给予早期对症治疗。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44.
[2] 俞树荣.微生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81.
[3] 熊维宁, 徐永健, 熊盛道, 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败血症及治疗分析.医药导报, 2007, 26(10):1165-1167.
[4] Wu BY, Peng CT, Tsai CH, et al. Community-acquir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cteremia and sepsis in previously healty infants.Acta paediatr Taiwan, 1999, 40(4):233-336.
130051 长春市儿童医院 P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