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0例病因分析

2014-01-25张海政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期母乳黄疸

张海政

(河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西 运城 0433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0例病因分析

张海政

(河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西 运城 043300)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住院治疗的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黄疸的发生因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8.6%),母乳性黄疸(20.0%),新生儿感染因素(16.2%),新生儿溶血病30例(14.2%),母孕期胎儿肝脏损伤(11.4%),先天因素以及其他因素(9.6%)。冶疗主要有蓝光照射、输用白蛋白;袪除病因如换血冶疗、抗感染、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等以及各种辅助冶疗。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治愈和好转196例。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围生期

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 μmol/L,则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住院治疗了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住院治疗的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患儿共210例。其中足月儿184例,早产儿26例,胎龄34~42周,平均胎龄(39±3)周;男112例,女98例,男女比例为1.14∶1;出生体质量1500~4050 g,平均出生体质量(3200±624)g。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诊断标准[1]

黄疸出现过早(24 h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 μmol/L,早产>257 μmol/L,或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4 μmol/L;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

1.3 方法

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设计调查表,对围生期情况,母亲孕期情况,生活工作环境,黄疸家族史,体格检查,化验结果等。

1.4 治疗

积极蓝光照射;对胆红素>342 μmol/L者,予白蛋白1 克/(千克·次),共1~2次;新生儿溶血病给予换血治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补充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内环境;补充水分及钙剂;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资料输入电脑,采用SΡΡS 13.0软件分析。平均数采用(χ—±s)表示。

2 结 果

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病因:围生期因素60例(28.6%),其中窒息及宫内窘迫24例(11.4%)、早产16例(7.6%)、头颅血肿9例(4.3%)、剖宫产8例(3.8%)、胎膜早破3例(1.4%);母乳性黄疸42例(20.0%);新生儿感染34例(16.2%),其中呼吸道感染14例(6.7%)、脐部感染10例(4.8%)、皮肤感染6例(2.9%)、CMV感染4例(1.9%);新生儿溶血病30例(14.2%);母孕期胎儿肝脏损伤24例(11.4%);胎粪排出延迟8例(3.8%);胆汁淤积,先天性胆囊胆道疾病4例(2.0%);原因不明8例(3.8%)。

2.2 转归:治愈和好转196例,转院8例,自动出院6例。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2],围生期因素已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发病因素。

3.1 围生期因素

新生儿窒息缺氧,抑制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性,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引起黄疸。早产儿由于缺少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概率也就越大。剖宫产儿在手术中麻醉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使新生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增加,此外,麻醉药使新生儿肠蠕动减弱,延迟胎便排出,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3]。头颅血肿会使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血间接胆红素增高,黄疸加重。

3.2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母乳性黄疸目前认为主要由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酐酶含量及活性高,可水解结合胆红素成未结合胆红素,而未结合胆红素极易通过肠黏膜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3.3 感染因素

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和肺炎,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和螺旋体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最为多见。病毒常见的有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级EB病毒等。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因此,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围生因素上,完善孕检制度,围生期保健,特别是先天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做到早发现,加强积极提高产科质量,控制剖宫产率;提倡尽早开奶,增加母乳次数,按需哺乳,少量多次,刺激肠蠕动,有利于增加胆红素的排泄,母乳性黄疸加重停母乳3~5 d,待胆红素浓度下降后再继续母乳喂养[4]。避免羊水早破和产程延长,防止脐部感染和皮肤感染,对母亲有感染征象者生后应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尽量减少一切感染机会。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4-136

[2] 陈盛值.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9,35(4):96-97.

[3] 王玲,陈坚,何海英,等.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201-203.

[4] 杨凤琼.影响正常新生儿黄疸的产科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65.

Etiology Analysis on 210 Cas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ZHANG Hai-zhe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Hej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Yuncheng 0433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tiology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MethodA total of 210 cas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analyzed in the HeJ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3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 etiological factor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of 210 cases were:perinatal factors(28.6%),breast milk jaundice(20.0%),neonatal infection factors(16.2%),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14.2%), maternal fetal liver injury(11.4%),congenital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9.6%).The main therapy methods were the blue light,albumin injection;dispel pathogeny including exchange transfusion therapy,anti-infection,suspend breast-feeding when breast milk jaundice,as well as various adjuvant treatment.In 210 cas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in 196 cases were cured or improved diversified.ConclusionStrengthen perinatal care, a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infec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

Hyperbilirubinemia; Neonate; Ρernatal

R722.1

B

1671-8194(2014)10-0012-02

猜你喜欢

生期母乳黄疸
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捐献知信行的调查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母乳库捐赠母乳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围生期抑郁女性心理求助行为研究进展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