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电磁疗法治疗颈型眩晕40例
2014-01-25吴琳
吴 琳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526040)
颈型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近年来由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习惯的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低龄化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退行性变对颈部神经、血管和软组织构成压迫或刺激,使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其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猝倒、颈肩痛、复视、视物不清等,多数症状有体位性诱发或加重的特点。我科采用改良电磁疗法治疗颈型眩晕40例,并与电针治疗的4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来自于2006~2011年我科的住院病人,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对照组40例,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7年。两组病情程度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诊断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定的标准[1]。
纳入标准: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65岁。③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②年龄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疗效指标者。
治疗方法
1.治疗组。①取穴:双侧风池、百劳、肩井、大杼。②方法:在穴位上置约3cm×5cm大小的小棉垫,棉垫上注射已配好的药水(由1%利多卡因、山莨菪碱、黑老虎注射液按5∶1∶5的比例混合而成,剂量随部位的多少而增减,每穴约1.5 ml),在棉垫上放置磁场强度为3 000GS、直径1.3cm、厚0.5cm的钕铁硼合金永磁片,采用同名极并置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连接KWD-808系列(Ⅰ型)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每次60m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d,共治疗2个疗程。
2.对照组。①取穴:双侧风池、百劳、肩井、大杼。②方法: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连接KWD-808系列(Ⅰ型)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d,共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颈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颈部活动功能部分恢复,但过劳或受寒易复发;无效:临床症状及颈部活动功能较治疗前未改善。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0例,治愈23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治愈率57.5%;对照组40例,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治愈率37.5%。
讨论
颈型眩晕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常见的证型有痰浊中阻、痰瘀互结、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瘀血阻络、肝肾两虚等。近年来因工作、生活习惯改变,人们长期对电脑、电视保持长时间同一姿势不变,导致颈部过劳,致使局部经脉气血受损,更易诱发本病,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脑失所养而致眩晕。风池是治疗眩晕的要穴,具有醒脑开窍、祛风止眩的功效;颈百劳为经外奇穴,约在第5颈椎下缘,主治诸虚百损;肩井是胆经穴位、大杼是膀胱经穴位且为八会穴之骨会穴,与百劳相配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舒经活络之效。以上穴位相配共同起到补肝肾、强筋骨、通气血、止眩晕之功。
西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钩突骨质增生,使横突孔缩小,压迫椎动脉及其上的交感神经,颈椎长轴缩短,椎动脉相对变长而弯曲,椎动脉上的交感神经受激惹,造成椎动脉痉挛,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研究表明,磁场使红细胞体积增大,携氧能力增强,有利于改善组织供血供氧状态,促进代谢[3],从而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脉冲电磁场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同时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从而使肿胀减轻或消除炎症。我们在传统电磁疗的基础上加上经皮给药,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在皮肤内形成离子堆,其中一部分变成原子或分子,保持原来的药物性能,发挥作用。选择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抗渗等作用的药物进行导入,可使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而起作用,以增强电磁疗改善循环、消炎抗渗的作用。与电针治疗相比较,疗效相当,但本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无痛苦,易为患者接受,尤其那些对针刺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加之不受体位影响,有些症状较重不能坐位的患者也可接受本疗法,易于临床广泛开展。
[1]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4.
[3]于玲娜,田立健,武晓华.磁场对健康人血细胞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1994,17(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