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模式的探索①

2014-01-25丁剑冰王红英马秀敏周晓涛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免疫学药学

丁剑冰 王 松 王红英 马秀敏 周晓涛(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增多[1],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学生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因此,我们根据各专业的特色,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不同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构建了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1 目前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各个专业都开设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和法医学专业使用的是同一教学大纲,药学类专业包括药学和临床药学,也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使用一种教学大纲的还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维吾尔医学和护理医学。所以只要是大纲相同、课时相同,多数教师忽略了各专业的特色,即使在不同专业授课,都使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件,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基础知识不同,民族的不同,相关学科知识量不一样,就业需求与考研目标等人生规划不一致,学习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兴趣点也不一样。这种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很难将所学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甚至存在“不知为何要学、学了不知何用”等想法,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发现,各专业学生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效果有明显区别,临床专业的学生强于口腔专业的学生,其余依次是基础、护理、检验、中西医临床、药学、中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法医学、预防、卫生事业管理、维吾尔医学等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特色的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构建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模式

2.1 结合专业,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不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在进行理论授课时,各专业在重点内容的讲解上突出了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非重点内容在时间的分配和讲解方面也有所不同,与专业关联不密切的留给同学自学;在实验课方面,除了基本实验内容外,综合实验内容均与专业密切相关。

2.1.1 构建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教学模式 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如果不能“有的放矢”,学生会产生“学而无用”的思想,所以密切联系专业,充实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就显得很重要[2]。所以在理论知识方面,同一教学大纲临床专业的微生物学教学,对于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各论,生物学性状是次要内容,常见的致病性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特点、所致疾病和治疗方法则为主要内容;临床专业的免疫学教学,在基础免疫学基础之上的临床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在内容上应给予充实和强调;口腔专业侧重了口腔感染相关的微生物特点的内容,如机体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与口腔放线菌感染的关系、牙周炎与厌氧菌感染的关系等;预防专业增加疾病的流行与预防,疫情的控制,疫苗制备的免疫学机制和方法,疫苗的种类和研究进展等内容;检验专业的主要内容为基础免疫学知识,微生物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反应、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实验室检查,最新的检测手段等,致病性为次要内容。相同大纲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学习致病特点、所致疾病和防治法的内容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增加相应的中医方面的知识,治疗方面强调中西医结合用药的特色;而护理学细菌总论的消毒灭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医院内感染及控制都是我们强调的重点内容。药学专业则在微生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内容为微生物在药学中应用,如抗生素与耐药的关系、抗生素的制备、微生物与药物变质,放线菌、立克次体的内容则可作为自学内容。

2.1.2 构建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课方面,对于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学的“脓汁标本的病原性球菌检查”和“粪便标本的病原学检查”的综合性实验内容,临床专业我们强调病原性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区别,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群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病灶的不同,检验专业突出检验程序、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的观察,同样,检验专业的免疫学妊娠试验时,介绍目前常用的检测早孕的方法-试纸法(如胶体金早孕试纸法),并启发学生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之处;口腔专业我们拟开设“口腔中细菌的检测”的综合性试验;对于预防专业,我们在“消毒与灭菌”实验课上,侧重讲解生物安全、传染病现场的疾病预防措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则加强了生物安全和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的讲解;“无菌技术”是护理工作者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护理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3],在实验课上,我们严格训练学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强调消毒灭菌的重要性,侧重讲解标本采集的正确时间、方法和送检原则[4];“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口服药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查”和“抗生素效价测定”等综合性实验作为药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专业特色实验内容,但药学专业重点为检验流程和实验技能的培养;而药物和人的关系、用药对象和用药方式则是临床药学专业强化的内容。

通过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使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实验教学与不同专业特点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能更好掌握专业相关知识,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到开设的实验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学有所用,也提高了学习兴趣[5],为今后专业学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的“专业化”特色。

2.2 结合专业,书写教案,制作课件 在教案方面,突出各专业在优化的教学内容方面的书写,减少次要内容在教案中的篇幅,删去与专业无关联的内容;在课件制作方面,临床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课件插入大量的致病机制和临床疾病的图片,如Tc细胞如何接受双信号的刺激而激活、最终杀死肿瘤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细胞;梅毒病人在临床上的感染病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在课件中插入早期病人的硬性下疳、梅毒疹和树胶肿的图片;检验专业的课件,应突出临床标本的鉴定程序的流程、实验室检查常用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方法和病原菌形态学的图片;影像学专业,课件中应插入大量的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的图片,如肺结核的钙化灶、X线诊断的哑铃状阴影;法医专业在细菌学各论内容中插入死检病人病灶的图片,加入死检的程序以及死亡与微生物感染之间关系的课件;护理专业则将临床标本消毒灭菌和采集临床标本的相关内容放入相应课件中。这样形成了具有各个专业特色的独特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尽早、尽快地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专业,从而学以致用[2]。

2.3 结合专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 在教学方式上,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以及认知能力进行优化控制,使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模块适应性、接受性增强,从而加大教学内容的利用率,加强各专业能力的训练[6]。例如在免疫学教学中,讲授细胞因子章节中为提高各专业学生对于细胞因子的理解,可以结合专业特色举例教学。对于影像专业可以讲SARS发生中的“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肺部病理改变及X射线看见的影像特点。对于中医专业可以讲针灸治疗与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的可能关系。对于维吾尔医学专业,结合维医“黑胆质的异病同治”理论,以TNF-α等细胞因子在许多疾病中都发挥作用,可能成为研究维医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这些内容都是由学生自己查资料开展专题讨论课,学会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应用于学生自己的专业中,提高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将来在临床各科室工作的相关专业,我们结合专业特色,采用启发式和侧重点不同的CBS(Case Based Studing,CBS)、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教学方法,在免疫学学习CD4+T细胞时,可结合临床上艾滋病人的病例,介绍CD4+T细胞被损伤的机制,CD4+T细胞数目降至正常值以下直至免疫缺陷,最终继发各种微生物感染;学习细菌学各论的重要内容球菌、肠道杆菌和结核杆菌时,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师提供的临床病例,阅读教材、查资料,然后讨论病例,临床、口腔、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重点讨论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影像学专业强调病例中的X线检查、超声检查在疾病诊断方面的意义,护理专业侧重讨论病人的标本和护理方面的问题。检验专业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和实验法,利用假期,可让学生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参观并了解临床标本的处理及检验流程;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因毕业后会走上医院管理岗位,他们必须知道相关法律、条例和行业法规[5],所以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互动式和学导式教学方法。

这种结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从而能提出一些独到的问题,为培养个性鲜明、专业知识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医学精英奠定良好的基础[7,8]。

采用结合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只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先进的教育理论、方法和教学艺术等的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师资队伍,突出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的“专业化”特色,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不断总结完善,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医学人才。

[1]曾小云,余红平,梁 浩,等.对不同专业学生《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242-1243.

[2]王红英,马秀敏,孙力杨,等.针对性教学 提高药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J].微生物学杂志,2010,32(4):584-585.

[3]樊亚敏,李庆伟,申顺先,等.《无菌操作技术》教学设计[J].教育与人才,2008,7(35):89,93.

[4]秦阳华,许 育,沈 茜.针对专业和层次提高微生物检验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01-403.

[5]丁剑冰,王红英,罗 莉,等.医学免疫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584-585,605.

[6]李洁玉,周 浓.针对不同专业本科学生调整中医药学概论教学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637-638.

[7]李新伟.微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227-1227.

[8]唐小龙,江振友.改革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3):280-282.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免疫学药学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