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心调神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探讨

2014-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调神心神肝郁

*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11;2.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养心调神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探讨

郭春艳1王祖红2李绍荣2*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11;2.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笔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关键是心神失调、气机紊乱、肠腑失司。本文通过对养心调神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从而为针灸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养心调神针法;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理论探讨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不适、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等可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1]。罗马Ⅲ诊断标准根据大便的性状细分临床分型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四种类型,其中[1]腹泻型最常见。

1 从心胃相关理论探讨IBS

我们认为,IBS的中医病机关键是心神失调、气机紊乱、肠腑失司。IBS被认为是一种心身疾病,这与中医学认为七情内伤、情志失调是IBS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相一致。情志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和五志(喜、怒、忧、思、恐) ,五志与五脏相应,情志虽分五脏所管,但以心神为主。《类经》说:“五神藏于五脏而心为之主。”《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各脏有不同的影响,但心、肝二脏与情志病关系最为密切[2],这一点在IBS的发病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心胃相关”理论源于《素问》“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的论述,其主要依据在于:七情虽与五脏相应,但最终仍由心主神明统摄,即情志发于心而应于五脏[3];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神要靠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来滋养[4]。

古人早就意识到心与胃肠有关。“胃不和则卧不安”说明胃对心神有影响;“久虑伤脾”则体现了心神对脾胃的影响。心与脾胃关系密切,从经络走行上看,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及其分支走向,与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及其走向共同构成了心与脾胃相关的物质基础;从功能方面讲,脾胃主受纳、腐熟及运化水谷,是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失常,一方面可导致心失所养,进而影响心主神志的功能;另一方面,脾胃运化失常,可致痰湿、水饮等病理产物聚扰心,而影响心神的功能。

2 从心与小肠关系探讨IBS

心与小肠生理上相互为用。心主血脉,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化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中浓厚部分经脾气传输于心,化血以养其血脉,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从经络学说角度上看,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共同构成了表里关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脏腑之间靠经络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起着沟通内外、贯窜上下、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作用。心经与小肠经是表里关系,相互联通,“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也。而小肠则有“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功能,表里经在生理上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病理变化方面都互相影响。传统理论中的心、小肠与现代解剖学中的心、小肠并不完全相同,经络学说中的心与小肠相联系,可以理解为人的精神活动与消化系统间相互影响、作用的一种途径[5]。

3 从脾脑相关理论探讨IBS

IBS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病大多与情志有关。我们以中医脾主化生、脾藏营舍意、脾主思为相关理论来探讨IBS。①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需依赖于五脏精气充盛及气血运行的畅达。脾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脾胃乃精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反复腹泻致脾胃功能减退,情志活动不能正常产生,故情志活动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②《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这是对脾主情志的集中概括,脾藏营体现了脾主运化水谷,化生营气,以“营”养“意”的生理,说明脾与脑之间有共同的物质基础[6]。③脾在志为思,是指脾的生理机能与思志相关。思虽为脾志,但与心神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大脑与脾胃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内在联系。《素问·举痛论》说:“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易妨碍脾气的运化功能,从而表现出腹痛、腹胀等症。

4 脑肠肽、5-HT与IBS的关系

脑肠肽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分布于消化道中,对消化系统产生相应的影响。IBS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我们可以推测脑肠肽可能与IBS的发生、发展有必然的内在联系。P物质(S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脑肠肽,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对胃肠运动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激发胃平滑肌收缩运动,促进胃排空,刺激肠道环行肌及纵行肌的收缩,引起小肠、结肠黏膜分泌水和电解质[7]。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情绪、精神活动关系密切的结构,如下丘脑、边缘系统等脑区均有大量的5-HT能神经元分布。如果脑内5-HT代谢异常,可影响情绪、精神活动失常,从而导致IBS的发生。

5 养心调神针法是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IBS的关键所在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肠易激综合征与心的关系及其重要。中医肝郁脾虚的病理形成过程:情志失调→肝郁→肝郁乘脾→肝郁脾虚。在临床中,有些胃肠病患者虽具有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等肝气郁结的症状,但是如果仅考虑疏肝解郁,单纯以疏肝健脾为治疗原则,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短期疗效可,长期效果欠佳,而且疾病易反复发作。应进一步探讨所以改从心治的思路心因其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控制和调节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机能,用养心调神之法来进行辨证治疗。

导师从事针灸事业二十余年,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非常重视疾病与经络、穴位及脏腑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尝试用养心调神针法治疗了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并进行了一些临床观察,疗效较为满意。在跟师期间,笔者认真总结了导师的临床用穴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患者反复腹泻,导致脾胃越来越虚弱,心属火为君火,脾胃属土为相火,《百疾问对辨疑》云:“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脾因受克而弱,或因寒凉而坏,则必盗母气以自养,而心益病矣,求其不殆,岂可得乎。”心火既衰,则火不暖土,而使土阴寒凝滞,水湿凝聚,脾阳困顿,则水谷下行而为泄。相火虚弱,子盗母气,导致君火更加虚弱,治疗时应养心健脾。屠雪春[8]认为患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宁,肠道湿阻气滞,传导失司,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心神的功能正常,能协调脏腑各种生理活动;若心神不宁,则易致包括肠腑在内的有关器官功能失调。

针灸治疗旨在以养心调神为本,采用养心调神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该病的本质在于情志所伤导致心神失调,从而引起气机紊乱、肠腑传导失司。治疗从心神失调为病机关键入手,选穴以心经、心包经为主(少海、大陵、神门、内关),配合肝脾胃经穴位(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三阴交、太冲),通调心及心包之经气,通过以调神理气、通导肠腑为治则,以养心调神为基础,配合疏肝健脾、调理气机,使得肝郁得解,情志得畅,气机调达,肠腑功能得以健运。希望通过养心调神针法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总之,针灸是一种良性的穴位刺激,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无药物的副作用,免除了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消除了药物依赖等精神疾病致病的后续因素,易提高病人的依赖性[9]。在临床杀上应深入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40.

[2]张皞珺,烟建华,郭霞珍.情志病与心肝二脏关系探讨[J].山西中医,2008,24(12):1-2.

[3]陶双友,程宏辉.周福生教授冶疗脾胃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7(5):15-16.

[4]王洪京,赵明.中医心胃相关理论探讨及临床引用[J].中医研究,2010,23(4):3-6.

[5]王苏娜,王祖红,谢苏娟,等.从心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探讨[J].中国针灸,2010,30(11):957-959.

[6]梁海凌.从脾脑相关理论探讨脾胃与情志的关系[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5):50-51.

[7]朱金照,陈东风,冷恩仁.胃肠肽在胃肠运动调节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7):687-688.

[8]屠雪春.宁心化湿理肠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4):212-213.

[9]孔饶其,江凌圳.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21.

郭春艳(1988-),女,云南中医学院2012级针灸推拿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的临床研究应用。

李绍荣(1970-),男,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的临床研究应用。E-mail:Lsr3130800@163.com

R574.4

A

1007-8517(2014)16-0028-02

2014.06.12)

猜你喜欢

调神心神肝郁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