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42例临床体会

2014-01-25张学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内踝主干患肢

张学明

安徽省霍邱县三流乡卫生院外科,安徽 霍邱 237482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 (56.8±12.3)岁;共有患肢46例,其中左下肢静脉曲张21例,右下肢静脉曲张25例。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或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术前引导患者取站立体位,确定需进行剥脱的曲张静脉团,并用彩笔对其进行标注。行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对患肢进行常规消毒,逐渐抬高患肢,保证血液回流。确定大隐静脉主干,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并切断静脉。先实施近端结扎,位置在距离股静脉有0.5厘米的地方进行。无需对大隐静脉分支如阴部外浅、腹壁浅、股外侧浅静脉等进行分离。于内踝上方约1.5厘米的地方切一个长度为1cm的横切口,采用同样方法,实施大隐静脉主干远端结扎。插入静脉剥脱器,从内踝部位由远及近慢慢插入,保证抽剥速度稳定并按压数分钟[1]。对标记的交通支应彻底清除干净。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临床症状、一次剥除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等进行观察与统计。

2 结果

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胀痛、跛行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次成功剥脱率为100%。术后有3例出现下肢麻木现象,1例出现感染现象,1例出现皮下瘀斑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住院时间为12~21d,平均住院时间为 (16.3±3.8)d。溃疡愈合时间为3~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 (4.1±0.8)周。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5.0%~30.0%,其中女性居多。人体大隐静脉管腔内静脉瓣一般为9~10对,且多呈相对袋状分布。浅静脉曲张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静脉瓣存在缺陷、静脉壁较为软弱或浅静脉压力过高[2]。一般静脉瓣存在缺陷或是静脉壁软弱多与遗传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能,导致血液出现反流现象。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掌握熟悉大隐静脉解剖生理结构;②对于股静脉与大隐静脉交汇处的筋膜,应尽量避开,避免对股静脉造成损伤。如果已经造成了损伤,应及时采用静脉修补术对其进行修补;③对于静脉迂曲严重的患者,可在插入剥离器时,先在皮下切小切口,对曲张静脉团进行分段切除,然后再对大隐静脉主干进行剥离;④对于肥胖患者,可选择内踝部位对大隐静脉进行分离,切断并结扎后再将静脉剥离器插入,由下向上推,直至推到腹股沟部位,以便更好的确定大隐静脉主干。手术结束后应用弹力绷带对整个患肢进行包扎。引导患者适当进行抬高腿部、足背伸张等活动,以利于静脉回流,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患者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疹等并发症时,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前者可采用热敷、穿弹力袜等,或实施必要的手术治疗。后者则可采用抗生素等有效控制感染。

总之,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陶君.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58例 [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1):1186-1187.

[2]胡江涛,王祎波,李平.腔内联合腔外钬激光灼闭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02):151-153.

猜你喜欢

内踝主干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我国天然气东西主干管网和南北供应要道全面联通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对粉碎性内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