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

2014-01-25许建新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腔隙浆膜组织化学

许建新李 红

(1 云南省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云南 曲靖 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

许建新1李 红2

(1 云南省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云南 曲靖 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总结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22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组化显示:AEI/AE3、vimentin、alretinin阳性,ER、PR、cEA、CD31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浆膜间皮,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均易误诊、漏诊,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CKpan及Calretinin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和其他子宫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特点;病理分析

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s,ATs)好发于生殖系统,是一种较罕见良性肿瘤,其发生率很低。可发生于女性子宫、输卵管、卵巢及阔韧带等,好发于子宫,其次为输卵管、卵巢[1]。子宫的ATs近年报道逐渐增多,组织来源一直有争议[2]。由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征性,术前难以明确诊断,临床常误诊为平滑肌瘤或腺肌瘤。本研究对22例子宫ATs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探讨该病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行子宫切除或子宫肿瘤剔除术的标本共280例,年龄23~54岁,经病理检查确诊为ATs病例共22例,患者年龄23~54岁,平均(38.5±15.5)岁,术前病例在进行B超检查时均诊断为子宫肌瘤或腺肌瘤,均未能正确诊断。患者临床表现有:月经异常、绝经后阴道出血,泌尿系症状或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和子宫肿瘤,行子宫全切除术者5例,子宫次全切除术者1例,子宫肿物单纯剔除术者16例。

1.2 方法

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即用型抗体SP法染色,抗体为:AEI/ AE3、Calretinin、vimetin、ER、PR、CEA、CD31光镜下观察。操作步骤按S-P即用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1 病理检查

肉眼观22例子宫ATs直径均在0.9~4.3 cm,大体类似平滑肌肿瘤。浆膜下者2例,位于子宫角近浆膜下者1例,位于近浆膜的肌壁间者19例,其中前壁13例,后壁4例,宫底2例。没有明显的包膜并且与周围无明显分界。切面结节状、灰白或灰黄、实性均质,质硬或较软,少数切面湿润,见细小腔隙和小囊腔,内含半透明黏液。

2.2 镜检

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腔隙内衬扁平、立方或低柱状的细胞,有的腔隙内可见淡染的分泌物,腔隙结构在间质中呈单个散在或呈丛状、串珠状、弥漫片状排列,个别腔隙扩张呈囊状,有的区域细胞空泡状变,呈印戒细胞样结构,但无细胞异形性和核分裂象。肿瘤间质为不等量致密或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与周围子宫平滑肌组织无明显界限,常伴有平滑肌组织的增生。所有病例均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单核细胞灶性浸润。

2.3 免疫组化结果

22例子宫ATs免疫化显示:AEI/AE3、imentin、ealreinin阳性,ER、PR、eEA、CD31阴性。

3 讨 论

3.1 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ATs是一种少见的良胜肿瘤,1945年Golden等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将其命名为ATs,一直沿用至今。随着人们对ATs认识广度和关注深度的不断扩大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的应用,已经认同ATs的组织来源为间皮,发生在子宫者来源其浆膜间皮细胞。子宫AT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征性,术前主诉是其并发疾病的临床表现或体检发现子宫肿物。因此,子宫ATs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ATs肉眼可见肿瘤结节边界不清,与周围子宫平滑肌组织难以剥离,切面呈灰红或灰黄色,编织状走行不明显,部分黏液感。镜下可观察到呈小囊、小管或条束状的上皮样结构,子宫作为激素的靶器官受各种类固醇激素的影响,子宫腺瘤样瘤ER、PR阳性,文献报道腺瘤样瘤的瘤细胞对ER、PR确呈阴性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均呈阴性表达,子宫ATs多见于子宫浆膜下,以子宫角近浆膜下最多见,较少出现于肌壁间,以上特点均与子宫肌瘤不同。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间皮细胞标记不易与平滑肌瘤相混淆。ATs的临近平滑肌束围绕单个或弥漫增生的腺瘤样小管呈旋涡或编制状增生,研究认为是由于肿瘤刺激引起的平滑肌增生,有时旋涡或编制状增生排列的平滑肌组织几乎掩盖了腺瘤样瘤的结构,其内在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腺瘤样多见于生殖系统,在女性主要出现在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而男性则主要出现在附肇、精索、肇丸、前列腺及输精管。以上发生部位均有大致相同的胚胎起源,即来自胚胎时期中肾内侧体腔上皮增生形成的生殖腺峪,受各种类固醇激素的影响[3]。

3.2 鉴别诊断

ATs的诊断较容易,鉴别诊断并不复杂,可对ATs做出明确的诊断。子宫ATs组织形态多样,应与下列肿瘤鉴别。①子宫淋巴管瘤:子宫ATs中的腔隙样结构,可类似于淋巴管瘤的形态。但后者非常罕见,免疫组化标记示ATs腔隙样成分Calretinin和CKpan均阳性,后者阴性。②子宫平滑肌瘤:子宫ATs中的腔隙样结构易误认为平滑肌瘤中的血管、淋巴管或脂肪变性,从而误诊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瘤脂肪变。免疫组化标记示ATs腔隙样成分Calretinin和CKpan均阳性,CD34和S-100均阴性。③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由于子宫ATs中的腺腔样结构在平滑肌束间似“浸润性”生长,有的腔隙内可见淡染的分泌物,有的区域细胞空泡状变,呈印戒细胞样结构,尤其是对冷冻切片进行阅片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子宫ATs上皮样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象,黏液染色阴性。免疫组化标记示ATs上皮样成分Calretinin和CKpan均阳性,CEA呈阴性。④子宫腺肌瘤:腺肌瘤在肌层内可见内膜腺体和间质混合存在,子宫ATs无内膜间质,腺腔样结构内衬细胞扁平,呈分支状间隙[2]。

总之,子宫ATs为间皮起源,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与平滑肌瘤或腺肌病并发,此需要对手术切除标本做认真检查,对子宫多发性肿块也要进行全面的取材,特别需要重视酷似小肌瘤样肿块的取检,同时了解其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是良性,预后良好。

[1] 潘勇权,胡惠军,古彩红,等.81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5):123-124.

[2] 周东华,田杰,陈莹,等.子宫腺瘤样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3):265-268.

[3] Terada T.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adenomatoid tumors of the uterus and fallopian tube[J].Appl Immunohistochem Mol Morphol,2012,20(2) :173-176.

R737.33

B

1671-8194(2014)17-0094-02

猜你喜欢

腔隙浆膜组织化学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胃肠道或肝胰胆管癌术后病人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勘误声明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胎盘植入超声征象:“胎盘陷窝”的再探讨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